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種植生産中常見的一種緻命的病害之一,其病原由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内的幾種真菌感染所引發的病害。此病害能引起辣椒幼苗死亡、葉子和果實腐爛,一旦爆發可使辣椒産量減産20%~30%,給辣椒種植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然而辣椒炭疽病卻能從辣椒移苗栽培陪伴到辣椒生産收獲期,因此,筆者就辣椒炭疽病的病害分類、發生條件、特征症狀、一般防治措施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為種植戶簡要說明介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黑色炭疽病、紅色炭疽病和黑點炭疽病三種病害類型。
紅色炭疽病:在成熟果和幼果上發病,病斑黃褐色、水漬狀,其上密生紅色小點,呈同心環狀排列,濕潤時整個病斑表面溢出淡紅色物質;
黑色炭疽病:易發病在辣椒果、葉,特别是成熟果上易發病,果實病斑為褐色、水漬狀、不規則形,有稍隆起的同心環紋,周緣有濕潤性變色,幹燥時病斑常幹縮似羊皮紙而易破裂。葉片上病斑初呈褪綠色水漬狀斑點,而後逐漸變成褐,稍呈圓形斑而中間為灰白色,上面輪生黑色小點。莖及果梗上産生褐色病斑,稍凹陷,不規則形,幹燥時容易裂開。
黑點炭疽病:對辣椒成熟果實為害嚴重。病斑與黑色炭疽病相似,但其上的小黑點較大,顔色更黑,潮濕時溢出粘質物。
選用抗病品種:選用、培育抗病品種是從根本上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主要措施,也是防治作物病害最有效、經濟、安全的方法。一般辣味強的品種較抗病,可因地制宜選用,可以選育出抗炭疽病的優異種質資源。
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防治:主要有選擇無病果實留種,清除田間病株病果。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形成良好的通風通氣條件,改善株間小氣候。應施足腐熟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及時采果,辣椒炭疽病菌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傷的果實易發病,及時采果可避病。通過3年以上的非寄主植物輪作可以減少田間炭疽病菌的數量。采收果實後應将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并進行一次深中耕,把帶菌的表土翻入深層,促使病原菌死亡。
種子處理:用清水反複沖洗幾次,把大部分附着在種子表面的孢子沖走,用濃度為0.2%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5分鐘或用0.1% 多菌靈消毒30分鐘,将藥劑處理後的種子沖淨後,種子用冷水預浸2,再用50度溫水浸泡30分鐘或55度溫水浸泡10分鐘後放入冷水中冷卻,再進行催芽播種。
生長期:整個辣椒生産過程中,辣椒炭疽病要注重從苗期開始防治。在秧苗移栽前3~5天用7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 咪鮮胺1000倍液噴施1次,栽移返青後噴第2次,開花前2~3天噴施。在挂果初期噴施第3次,盛果期噴施第4次,往後看發病程度适當并及時噴藥。施藥時一定要噴霧到果實上,最好做到摘除病果再打藥,若打藥後下雨則雨後補藥。有關辣椒苗移栽管理可參考:辣椒苗移植的事項
生物農藥防治:由于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和對綠色食品的需求,病害生物防治是當前和未來農藥的發展趨勢,各種生物農藥也逐漸大面積開發和利用。可用1%武夷菌素水劑150~2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噴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