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福建人啥都吃,真是這樣嗎?老鼠也能吃?福建甯化客家人還用祖傳秘籍将老鼠變成一道名菜。衆所周知,老鼠是四害之一,特别雞賊還會毀壞莊稼。福建甯化縣老鼠也是泛濫成災,每年都會被老鼠吃掉很多稻子,村民也是恨得牙癢癢。村民們會在田裡下老鼠夾子逮老鼠,但逮到的老鼠不僅能轉換為經濟價值,甚至還能搬上餐桌。
能搬上餐桌的一般是田鼠,田鼠的毛比較細,家鼠的毛比較粗。田鼠的個頭比較小,頭也比較小,體型不會很胖。田鼠吃稻子,而家鼠的話會吃很多垃圾,所以當地人吃鼠也隻是吃田鼠不吃家鼠。捕老鼠夾子就是大竹筒套小竹筒再加一個弓。從他們祖輩開始就用這種捕鼠夾來捕老鼠,一直到現在。
當地人認為田鼠可吃,特别是秋收之後田鼠隻吃稻谷,也算是田裡的野味,它們内髒也比較幹淨。普通那種老鼠都很髒很惡心有毒不能吃。
當地農民捕捉田鼠還會按斤售賣,一斤最少賣50塊錢。要是已經曬成幹的田鼠,一斤甚至70塊。有些村民一個月抓老鼠就能賺七八千,多的時候可以上萬。
作為客家人,這可是閩西八大幹之一 田鼠幹,老鼠幹是當地每年冬天必吃的一道菜,當地人認為老鼠幹是蛋白質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小屁孩吃了還能不尿床。現在鄉下很多人懶得捉田鼠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甯化縣被稱為客家祖地,老鼠幹就是客家祖先發明的。并且老鼠幹的這個做法也非常的奇特。
首先清理它們的内髒然後下鍋蒸,在蒸的時候味道有些難聞甚至刺鼻,等蒸完之後的老鼠很容易扒皮。扒完皮之後就在鍋裡撒上米糠,用米糠熏制田鼠是客家先民的發明,先民從中原遷來,當時物資匮乏,客家人隻能以老鼠為食物,變生吃為熟吃,創造性地發明了這一奇特美食。
一口鐵鍋,一堆米糠經過十幾分鐘柴火的熏烤,原本腥臭的鼠肉就能變成甯化的傳統名吃。當然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然的話會燒焦。烤好的老鼠可以直接下鍋爆炒或者晾曬成幹進行保存、售賣。
現在許多購物網站上都有老鼠幹的售賣,它的價錢還是比較貴的,200克就要57塊錢,一斤也要上百。一些測評博主也将其買回進行測評。總體來說評價比較一緻,就是還可以,不難吃。打開包裝初聞就是一股熏肉的味道,味道還挺好吃的,有人覺得像熏幹牛肉,有人覺得像鴿子肉的口感。
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一口老鼠幹,很多人都是能接受的。我們都知道,老鼠身上總有一股騷味,而老鼠幹已經将這種味道處理過了,幾乎聞不到。
但是這種老鼠幹一般都是小作坊生産,很多袋子上都沒有标注生産日期、存貯方法等等。不可避免的是一些食品中會有未處理好的鼠毛,在第一次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大家也不必太避諱。畢竟吃的還是田鼠,田鼠是可以吃的,家鼠是真的不能吃,太髒。其實現代工業社會下,以鼠類的生存天性,陰暗潮濕,污染很大,鼠類最好都别吃,除非自然環境很原始工業污染小的地方,田鼠依舊可以當野味吃。大部分生物能不能吃的判斷标準第一是其是否對人體有害,第二就是生存環境,能夠排除其攜帶緻病菌,那就都是可以食用的。
話說“北吃蝦,南吃蟹,兩廣吃遍自然界”,這也不是随便說說的。曾有新聞報道,一山西小夥去廣西走親戚被宴請吃老鼠引發熱議。其實老鼠在兩廣地區還是很受歡迎的,他們會直接把老鼠烤着老吃。甚至還有鼠崽酒,就是把老鼠崽泡酒,據說以前産婦坐月子會喝這種酒。
這種酒是用高度酒精泡的,喝起來也隻有高濃度酒精度味道,裡面的老鼠崽也是能吃的,雖然有些殘忍,有人說吃起來有種米酒的味道。有人還認為這種老鼠崽藥酒是補藥,但當前市面上有許多品類的藥酒,也不是非鼠崽酒不可,畢竟能喝一口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非洲當地由于肉不多,所以會選擇吃老鼠,但即使是在非洲,老鼠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價格也是比較貴的,過年過節才能吃上老鼠。但這些老鼠由于什麼都吃,不是很幹淨,在吃之前會把它們圈在籠子裡養一陣。先是把老鼠放在火上烤,然後清洗過後放入鍋中加入瑪莎拉等調料進行煮。
非洲的老鼠個頭都比較大,有點巨物恐懼症的感覺,就算廣東人來了也得考慮考慮。當地一些人還會吃甘蔗鼠,這種鼠長得有點像沒有刺的豪豬。甘蔗鼠一般以草食為主内髒比較幹淨外加人工養殖的甘蔗鼠也沒什麼細菌。一般是燙一下水,然後扒皮抽筋,切成塊加點紅洋蔥、羅勒葉去去腥。腌好的老鼠肉先炸至金黃,下鍋之前還要調一下秘制醬料洋蔥、辣椒、番茄用機器研磨一下。
一切準備就緒起鍋燒油滾燙的熱油,放上醬料,撒上洋蔥一點胡椒粉、羅勒葉,最後把炸過的肉扔裡不用十分鐘就可以出鍋了,看起來還挺有食欲的。鼠腿大多都是瘦肉裡面鮮嫩多汁。甘蔗鼠在非洲可是非常受歡迎的,别看它很小,一隻售價就高達210元人民币,畢竟從養殖到送上餐桌要花費兩到三年的時間,甚至還有專門的甘蔗鼠養殖工廠。
但烤老鼠到底是啥味呢,你敢嘗嘗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