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煮蠟究竟是家具的創新,還是紅木家具的退化?
煮蠟相當于油漆把木材全封閉?
紅木煮蠟工藝,就是把紅木原木切割成一定規格然後放入蒸煮,木材需要全部放入蠟中才能達到全封閉的效果相當于給木材穿了一層铠甲。
以前的古法就是使用蜂蠟,随着科技的發展蜂蠟比較難搞到成本也高也就抛棄了古法使用的是現代石油工業蠟,常溫下如白色蠟燭一樣的固體樣子,50度到70度左右可以融化成工業蠟液體,300到550之間可以煮沸騰工業蠟液體
把木材裡面的水分加熱到氣化揮發接着就是工業蠟的液體顆粒進入木材揮發的細孔裡面擠出多餘水分,把木材細孔也堵掉。
這就是煮蠟工藝也叫做“蠟水的互換”的原因
為啥煮過蠟的紅木家具會比沒煮蠟的家具重很多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蠟已經在裡面。
做過了煮蠟工藝的紅木料,其木材本身的木性已經被改變了,内部的木料呼吸孔(木材裡面的細孔)也被蠟堵塞了,就像一個小動物一樣被做成了标本感覺不到四季天氣的變化,再不會像活體小動物一樣那麼活靈活現了比如溫差
太大感冒了(開裂了),所以煮蠟工藝就是把家具(小動物)做成了标本所以再也不怕開裂了樣子就恒久就是這個樣子,因為上了蠟極其穩定。
對于煮蠟工藝,在紅木家具愛好者裡面辯論還是比較多的,有一部分年輕人認為
經過煮蠟工藝的紅木木料,被斷掉了其中的木性(内應力),内部的管孔狀結構也被堵塞,基本上喪失了溫漲幹縮的變化,所以才能極其穩定、恒久不變型。
對于煮蠟這一工藝,則在界内有極大的争議,
1:很多年輕人認為煮蠟工藝是一種進步
支持者認為,随着社會發展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傳統裡面困着走不出來。
用了煮蠟工藝的木材,不管是哪種木材都相當于穿了一身铠甲,再也不怕做成家具以後的漲、縮、開裂、變形再也不懼天氣溫度、濕度的變化。
如住在北方,天氣較幹燥還有地暖,就會擔心自己家裡的紅木家具,如果按照傳統的紅木家具就是要自己表面擦蠟或者上油,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沒這個精力,如果說用了煮蠟工藝那麼就是甩手掌櫃啦!啥都不用管,省事。
煮蠟的家具可以全封閉就像穿了一身铠甲嚴絲合縫,顔色方面也可以深一些、打磨之類的可以細很多,優點就是這些,您支持油蠟工藝嗎?支持打1
2:老一輩紅木家具愛好者認為
煮蠟工藝沒有了所有天然的、自然、原汁原味“味道”也沒有了天然樹木擁有的手感和視覺感也沒有樹木溫潤的氣質和文化上說不上來的那種感覺和韻味,反而是工業氣息太重掩蓋了原有木材天然的氣味也讓能呼吸的吐納“天然木材”變成了穿了一件铠甲變成了标本的死物。
不接受煮蠟工藝,用來做家具沒有實木家具的美感和質感跟一件标本一樣少了“靈動”沒意思
并且這樣做出來的家具不能盤出包漿,即使是磨蹭的光亮些能和原汁原味盤出包漿的一樣麼?
用煮蠟工藝的,就别說自己是“紅木”家具資深玩家了
對木材本身不太好
傳統烘幹,是用自然時間和溫度來達到木材内部的水含量平衡,花費時間較長
用煮蠟工藝來就更快了,幾天就能完事,但是從源頭上就傷害了木材的木性降低了韌性改變了内部結構變的脆弱了,畢竟如果是真貨紅木家具都想傳承下去或者變現,萬一哪裡需要維修那麼在修複上就比較低了甚至廢了!就是這一點“煮蠟工藝”還是要“三思”畢竟一般的真貨紅木家具一整屋就幾十個w高級的幾百個
牛鬼蛇神啥都有靠煮蠟工藝大把入口袋的不少
煮蠟把顔色加深,有些牛鬼蛇神把次級木材當精品然後魚目混珠、指鹿為馬、大量做假、以達到把你口袋裡的裝進牛鬼蛇神口袋裡
煮蠟長期使用對人身體不利
煮蠟使用的工業蠟你也不知道是哪種級别的,為了口袋裝滿不少人使用廉價的蠟,長期使用難免受影響。
關于煮蠟工藝,支持原汁原味老一輩紅木家具愛好者不使用煮蠟工藝請打2
3:本人@老吳說家具認為
普通老百姓沒必要買紅木家具,就真假而言就算老吳本人天天跟家具接觸紅木家具都是一個不想觸碰的類目,紅木家具的作假技術已經登封造極了,比如說刺猬紫檀入門級的,如果沒守着上油漆或煮蠟之前聞一下味道再仔細看下木紋然後再看下木材進貨單據都不敢保證是不是用花梨木冒充的,經常有些人說我拿的刺猬紫檀沙發123才1w多我隻能笑笑不語,就不會看下木材進貨多少再加上工廠的工費多少算一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啦。
@老吳說家具認為咱們就是個普通老百姓 用用實木的就成了條件好點的就用用胡桃、白蠟、烏金、等等這些實木家具就成了,沒必要搞紅木家具,入門級的紅木都幾十萬一整屋,沒必要。
支持@老吳說家具 的朋友請打3
今天的小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啦!多多關注@老吳說家具 天天分享實木家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