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春天#
西府海棠花開的時候,正是“都市小菜園”裡我特意種下的“小野蒜”的收獲季,春分過去多半,清明将至。
此時的“小野蒜“長到20多公分,纖細苗條,每個葉莖隻有繡花針粗,約是常規韭菜葉的1/5寬。看似弱不經風,卻異常堅韌。在風中舞蹈的樣子和曼妙纖細的身材,像極了古代美女趙飛燕。
千萬别小看這纖弱的植物。
這種植物,在民間的俗稱為“野蒜”。“小野蒜”是我對它的愛稱。因為它長得纖弱細小又可愛,我特意在它的名字“野蒜”前加了個“小”字。
我口中的“小野蒜”即薤白,又名野小蒜,小根蒜。長成後蒜頭極小,在城市草叢,鄉村原野、坡地,人煙稀少的丘陵、山谷野生,喜陰濕環境。
中醫說它性味辛溫,能溫陽散結。
現代研究,它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野小蒜被現代人喜愛,是它含有一種大蒜配糖體,有降低血壓的奇妙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壓患者長期食用。
它所含的大蒜辣素具有降脂作用,還能能殺菌消炎,對多種細菌有明顯抑制作用,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野蒜的特殊香氣和辣味,能促進消化功能,增加食欲。
野蒜炒雞蛋野蒜的食用方法一般有兩種:“野蒜炒雞蛋”和“野蒜回鍋肉”。炒雞蛋方法簡單也适合高血壓人群。
食材:
做法:
小貼士
小野蒜,纖維較多。不易嚼爛,要切得細小一些。
雞蛋具有滋陰潤燥,養血補虛的功效,小野蒜與雞蛋搭配,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滋陰潤燥,行氣散結的功效。
野蒜營養豐富,又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尤其是患高血壓的人,可以長期食用。但是我們通常在超市或菜市場很難買到小野蒜,是因為它的産量過低,又沒有賣相,所以沒有售賣的價值。
物以稀為貴,能夠吃到“小野蒜”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
邂逅“小野蒜”我第一次知道“小野蒜”,是多年前在電視裡的一個養生節目中,一個患有高血壓的阿姨,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來一些野蒜,在陽台的花盆中養了兩盆。她說每到“小野蒜”成熟之後,她就剪下來攤一次雞蛋,經常吃。幾年下來,她的血壓保持的非常平穩。
我在小菜園種“小野蒜”,大約是三年前。有一個從鄉村來的鄰居,認識很多野菜,她幫我在小區的草叢中,找到了一些小野蒜。
我把小野蒜移栽到了小菜園的一個角落,它們很順利地活了。但是由于稀少,還不可能把它們做成一道菜,春天,它們就混在一些艾草當中。
夏天,老玉米長高了,它們就在玉米的陰涼下生長。由于老玉米和艾草的遮擋,我幾乎忘了小野蒜的存在。
去年夏天的某一天,忽然看見小野蒜抽出了花莖,頂端生出球狀的傘形花序,密生黑色的小珠芽,還夾雜着一些淡紫色小花,讓我異常驚喜,此生第一次見到小野蒜開花。
去年在大蒜的收獲季,我也收一兩顆小野蒜,小野蒜的地下莖呈卵形,有點像微型的大蒜。不難理解,因為野蒜屬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今年春天,小野蒜有了點規模,生長了3小叢,可以剪下來做一道炒雞蛋了。
在長大的3小叢野蒜旁邊,又有了一些細細的,像繡花針般的小苗,不知道是不是去年的種子落在地裡生成的結果。
我準備好好的照顧這幾堆小野蒜,給他們開辟了一個單獨的生長空間,在夏天還可以欣賞到它紫色的漂亮的小花球。
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多收一些小野蒜。小野蒜可以像蔥、蒜一樣做調味品。如果足夠多,我準備用小野蒜做一次“回鍋肉”,那當是另外的一道美味菜肴。
作者 鄭華芝
“醉田園之晴耕雨讀”講述田園,美食,以及回歸自然的故事。在這裡,我将與大家分享,我在“都市小菜園”種植有機蔬菜,和用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烹饪美食的故事。這裡有一群熱愛種菜的都市農夫、都市農婦的有趣故事,以及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都市農人的種菜、做菜獨門手藝,還有來自這些菜友的各種家傳私家美食食譜。既然你已經走進“醉田園之晴耕雨讀”,就随手點一下最上方右角的“關注”吧。我們下期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