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在飲茶這件事情上,茶客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沖泡方法,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煮茶和泡茶了,這兩種不同的喝茶方式,各有各的魅力,也各有各的特點。
一、煮茶和泡茶的區别
煮茶和泡茶,歸結起來,主要有3個方面的不同:
01曆史起源不一樣
說起來,煮茶比泡茶曆史還悠久。
據考證,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煮茶法的記錄,當時的煮茶稱為“茗飲”,更多是和蔥、姜、桔皮一起煮,偶爾也會和菜粥一起煮,稱為茗菜或茗粥。
後來在唐朝時期,煮茶法開始興起,“茶聖”陸羽結合先人經驗,經過實踐,提出了新的煮茶理論和方法,逐漸有了炙烤茶餅、研磨成茶末的抹茶煮法,有了較為講究的“三沸”之說。
一沸時:風爐上架好茶釜,加水煮至初沸,放入适量鹽巴。
二沸時:用勺舀出一勺水備用,儲存至“熟盂”中,茶釜中放入适量茶末。
三沸時:将剛舀出的水重新倒入茶釜,使水不再沸騰,起到“止沸育華”的作用。
至此三沸之後,茶便煮好了,準備好茶碗,用勺子舀入茶碗即可品飲。
可以說,煮茶法在盛世大唐期間,變得越來越創新和精緻,一時間開創了飲茶新風尚。
而相比于煮茶法,散茶沖泡法就出現得比較晚,在明朝中後期才開始興起。這時候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影響下,飲茶方式化繁為簡,舍棄了很多繁雜的步驟。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所言:
“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
這時候不再有“三沸”之說,茶具也簡化了不少,以小為貴的茶壺成為了“時代新寵”,開始流行用散茶 茶壺沖泡的「壺泡法」,泡茶的方式逐漸變得與現代無異。
02适合的場景與心境不同
相比于煮茶,泡茶的适用場景更廣泛,更随心,也更靈活:
平時家裡來客人,随手泡上一壺茶就能招待;
出去旅遊,也可以泡上一瓶冷泡茶帶在身邊;
自己獨處時,也可以慢慢泡上一壺茶,細細品味;
朋友送上好茶時,更是可以坐下來慢慢享受整個泡茶的樂趣,細細品味好茶泡出的茶韻。
....
而煮茶的場景就比較簡單,常常是為了圖方便省時,比如客人比較多時,泡茶比較慢,又分不均勻,這時候煮上一大壺茶,就夠好幾個人喝。自己一個人喝時,煮一大壺甚至可以喝一整天。
另一方面,在冬天天冷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煮茶,聽着咕噜咕噜的煮茶聲,看着熱騰騰的茶氣飄蕩,無形中就讓人感到溫暖。
總之,兩者相比,泡茶比煮茶更具有儀式感,也适合每一種茶類。而煮茶則更加生活化、簡單化,除了對茶的品類有要求,幾乎不需要什麼特别的講究,适合不太會泡茶的小白。
03投茶量與口感香氣的不同
煮茶和泡茶兩者方式不同,因此投茶量和出來的口感也是不一樣的。
煮茶,顧名思義就是茶與水不分離,經過沸騰,保持着較高的溫度。
煮茶的優勢,在于需要高溫和時間才能釋放的茶内質,滋味濃郁醇和,湯水稠厚柔滑。劣勢是會損失掉一部分不耐高溫的香氣和滋味。
也因此,煮茶的投茶量不宜多,一般可以減至平時泡茶量的2/3甚至更少,否則就會煮得太濃。具體的最佳滋味可以在實際中慢慢摸索,不斷調整适合自己的茶水比例。
而泡茶呢,水與茶接觸的時間較短,水溫也能精準控制,泡茶的優勢是能充分展現茶的香氣和滋味,可以品味第一道茶湯和尾水之間的美妙變化。劣勢是,湯水不如煮出來的稠厚,沖泡的過程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泡茶的投茶量,根據不同的茶和不同人的口感喜好,沒有統一的标準,不過常用的經驗是:松散輕盈的茶葉放多一點、緊細略重的茶葉放少一點。
二、适合煮的茶
雖說煮茶可以激發茶葉中精華,煮過的茶湯也會更加的溫潤、柔順和醇厚,但并不是什麼茶葉都适合煮着喝。
因為茶需要不斷地高溫烹煮,所以像不發酵茶、微發酵茶(發酵度10%-20%)、有鮮嫩茶芽的茶就不适合煮着飲用,比如綠茶、新白茶等等,否則就會破壞一些茶葉内富含的有益物質。
用來煮的茶,一般适合選條索相對粗老、粗枝大葉的茶,這類茶内含物質相對更加均衡,貯存的糖分也比較高,煮出來不會過于苦澀。
常見适合煮的茶有以下這些:
① 半發酵茶類的烏龍茶,特别是陳年烏龍,煮出來茶湯濃郁,适合“重口味”的茶友。
② 陳年老白茶,特别是三年以上的壽眉,可煮出橙黃透亮、稠滑甘醇的茶湯。
③ 後發酵的普洱熟茶,這類茶算是最适合煎煮的茶了,普洱茶湯陳香濃郁,滋味醇厚,不僅耐煮也耐喝,煮出來的普洱濃郁的口感可以持續釋放揮發,一群人一起飲用也能喝很久。
此外,一部分發酵的紅茶也是可以煮着喝的,甚至可以加入牛奶或幹花等,調飲成花茶。但要注意煎煮時間,煮太久的話,容易過于濃郁且變得苦澀。
“泡茶泡其鋒芒,煮茶煮出精華”兩種不同的泡茶方式,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偏好。
在一些特殊的時間和場合,或偶爾想偷懶的日子,可以用煮茶代替泡茶。或是在還不熟練用蓋碗泡茶的時候,将煮茶作為一個過渡的方法。但老茶友們都知道,泡茶的那種怡然自在、優雅閑适、豐富滋味,是輕便的煮茶永遠無法比拟的。
而優質的茶,往往需要通過不同的沖泡法,來展現它獨特的内質和層次感,這才是對茶的真正尊重。
- END -
*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