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多年前,有一種葉子橢圓的植物根莖(塊狀莖)風靡市場。這種植物原産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後來被引入我國的雲南和新疆等地區,進行大面積種植。
這種植物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有塊狀根莖,一般長10至14厘米,最寬部分的直徑在3至5厘米之間,周長一般為15厘米左右;形狀像一種小蘿蔔,顔色有黃色和紫色兩種,有一定的硬度,不能夠輕易摔碎。
據稱,這種植物需要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地區,晝夜溫差一定要大,生長條件一定要惡劣才能夠正常生長,否則,這種植物就會出現生長不良的現象。
據意大利科學家Dini A在1994年測定,這種植物的根莖(塊狀莖)中含有蛋白質10%-14%,碳水化合物59%,纖維8.5%和豐富的鋅、鈣、鐵、钛、铷、鉀、鈉、銅、錳、鎂、锶、磷、碘等礦物質,同時,這種植物的根莖(塊狀莖)中還含有比較多的維生素C、B1、B2、B6、A、E、B12、B5 ,它的脂肪含量不高,而且,脂肪中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能夠達到53%以上。
更神奇的是:這種植物的根莖(塊狀莖)中還含有兩種大多數植物都沒有含有的物質成分---瑪卡酰胺和瑪卡稀,而這兩種物質成分能夠平衡人體荷爾蒙的分泌,因此,被稱為“天然荷爾蒙發動機”。而正是由于這種植物的根莖(塊狀莖)有了“天然荷爾蒙發動機”的稱号,才從而導緻這種植物的根莖(塊狀莖)被熱炒,從幾元錢一斤炒到了1500元一斤!而這種被熱炒的植物根莖(塊狀莖)就叫瑪卡。
據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5月,原衛生部批準瑪卡可作為新資源食品食用,而有些人開始借此“批準”進行炒作,先是在電視上大做廣告,然後鼓動投資商進行投資種植,僅在2014年的雲南省,就投資種植了5萬畝,其産量也超過了2000噸,但在2003年時,雲南全省的瑪卡産量還不到100公斤。
瑪卡被熱炒後,有些農戶就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現象,不惜使用化肥及農藥,在打過農藥、施過化肥後,生長周期可由原來的9個月縮短為半年甚至3個月。但速成的瑪卡營養價值很低,甚至可能因農藥殘留而有害。另外,瑪卡有一個自發酵的過程,隻能在陽光下進行晾曬。而晾曬最少需要74天。為了使瑪卡能夠盡快賣掉,有些種植戶對瑪卡進行了烘烤,從而導緻瑪卡中的芥子油苷、瑪卡烯、瑪卡酰胺的活性物質喪失,最後導緻瑪卡失去了保健價值。
由于急功近利種出的瑪卡幾乎沒有了保健價值,再加上人們認識到瑪卡并不具有什麼神奇的功能,從而導緻瑪卡的地位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現如今,盡管瑪卡制品的标價已經降至百元一斤,但購買者寥寥,從而導緻大多數瑪卡種植戶都放棄了對瑪卡的種植。瑪卡種植業也基本上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