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糕是河津的傳統美食之一
文/李懷俊
軟黍米甑(zèng蒸飯用具)糕。現在的甑糕都是用江米做成,河津一帶過去的甑糕都是用軟黍米來做,甑糕延續已有兩千幾百年的曆史。
甑糕制作工藝考究,選用上等軟黍米,淘洗幹淨,泡入溫水中兩小時,撈出晾幹,和紅棗分别放籠中蒸熟。把蒸熟的幹米用開水浸泡軟,然後攤一層米、擺一層棗裝入甑内,放在鍋上蒸四個小時左右,再在甑子裡焐一整夜。經過火烘水蒸,加溫焐焖,使米充分軟化吸收了棗的色和味,棗吸收了米的香和黏,新蒸的甑糕香甜黏軟,它熱騰騰,香噴噴,紅裡泛白,白裡透紅,亮晶晶如同一團清亮的琥珀,嘴饞的人一見就會流出口水,一聞就會食欲大增,越吃越想吃。20世紀50年代初,李家堡的衛福有每天一大早就擔上起早貪黑蒸的甑糕滿村叫賣:甑糕噢……甑糕噢!從衛林娃的爺爺衛登貴開始,其家四代賣甑糕,趕集串巷,年年、月月、天天如此。他家的甑糕不僅好吃,而且量足價廉,名揚北坡各村鎮。
甑糕,曾名晉糕。據說,它最早産生于春秋時期晉地的稷山化峪至河津北坡一帶,故稱“晉糕”。後由于人們用于制作晉糕的器具發生了改變,用此器具蒸出來的晉糕特别好吃,人們把這種制作晉糕用的器具稱作“甑”,久而久之,尤其是傳到長安以後,就把晉糕稱為“甑糕”了,“甑”是一種陶制的廚竈用具,直徑50厘米,高30厘米,上部開口,下部有底,底上設有上百個直徑一厘米的透氣圓孔,專門用來蒸制甑糕。
傳說李淵從太原起兵,率領十多萬大軍一路攻州奪縣,所向無敵。六月從太原出發,八月十四就到達發祥地龍門縣的汾陽堡,這裡是他當時的居家所在地。正巧是中秋節,人們用晉糕招待了十多萬大軍,後來李淵父子攻下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士兵們在長安還念念不忘河東的晉糕,便從河東請來蒸制晉糕的高手,把這一技術傳到長安,一直延續至今。晉糕是河津的傳統美食之一,不論節慶、祝壽、過生日、嫁娶宴請都用甑糕滿足賓客口福。
作者簡介
李懷俊 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僧樓鎮轉花燈傳承人、河津市第四屆拔尖人才、央視《味道》欄目特邀嘉賓。著有《大唐發祥重鎮--僧樓》《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河津轉花燈》《河津風土民俗》等書。對曆史、民俗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