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于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幹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嗳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積食有很多種,有的一點東西都不想吃,沒有胃口,這是積在胃部了,因胃不能受納了;有的卻特别能吃,可還是很瘦,這積在脾了,脾無力運化,身體缺營養,孩子就猛吃,可吃得越多脾越無力運化,最後就都瀉出去了。
方選枳實導滞丸加減,藥用枳實、大黃、黃芩、黃連、茯苓、神曲等。具體用藥必須在當地中醫指導下
一歲至一歲半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隻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肴,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滿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飲食療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适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幹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适量,熬成粥。
寶寶積食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
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積食會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由于工作節奏的改變造成都市人飲食無節,極易積食,
媽媽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①孩子吃飯要定時定量,不能讓孩子沒有到飯點就吃飯,這樣會對腸胃造成負擔的,同時還不利于消化。
②一日三餐中,晚飯要少吃,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免積食,對寶寶身體也是大有好處的。寶寶白天運動量大,吃東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動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就容易積食。
因此晚上吃飯不要吃得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③三餐飲食中不要太油膩,涼拌、蒸炒的烹饪方法是比較健康的,避免吃油炸食物,選擇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等多喝水。
對于有形的積食,我們可用焦三仙各6克,炒雞内金6克,熬水給孩子喝。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其中焦山楂去肉食之積,焦麥芽和神曲清谷面之積。炒雞内金能化瘀消積,對促進脾胃功能很有好處。把它們熬水喝,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消掉了,可能身體就沒問題了。如果不去掉的話,就能變成大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