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文字命名及其象征為基礎,融合了工商制造、手工工藝與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系。老字号的美食更是吸引着南來北往無數賓朋。
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珍馐佳肴,依然惦念記憶中的家鄉南通通州的老味道。那些傳統的味道烙在我們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滅。
溯源之味 匠心之選 舌尖上的通州
一、西亭脆餅 西亭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這是流傳于南通的一首歌謠,表達着大衆對西亭脆餅的喜愛。
西亭脆餅
始創于晚清的西亭脆餅,迄今已有百年曆史。西亭脆餅原名西亭複隆茂白脆,曾任清政商務大臣的張謇還親自為該店題名“複隆茂号”。因祖居西亭,張謇每逢回鄉祭祖都要品嘗脆餅。此外,張謇将西亭脆餅帶入皇室,使其在皇室内也享有盛譽。
西亭脆餅采用獨特配方
如今的西亭脆餅,特聘請原“複隆茂”脆餅店冷氏的嫡傳老師傅,采用了冷氏的獨特配方,保持了傳統特色。西亭脆餅用料講究,均是選用上等精白面粉,經28道工序手工制成。工藝考究的西亭脆餅采用微火烘烤而成,表面黃而不焦,每隻不足兩公分厚,卻有十八層。西亭脆餅即可幹吃也可泡食。幹吃,酥脆香甜;泡食,則層次不亂、鮮甜适口。
二、正場熏糕 明嘉靖年間(十六世紀初)正場即生産熏糕;清嘉慶年間金榜輯錄的《海曲拾遺》中載明“熏糕出正場”,距今已有近500年曆史。古時,熏糕産量甚微,且絕大部分被達官貴人和豪紳商賈購去佐茶饋人,極少部分被一些巡視官員帶回分送各地,至此正場熏糕聞名遐迹。近幾十年裡,有著“勝似富廷糕點”美譽的正場熏糕卻失傳了。改革開放後,在史料的幫助下及幾位年逾古稀,精于茶食制作的老技師的不懈努力,經反複研制,終于讓正場熏糕重出于世。
正場熏糕
正場熏糕用料考究,制作精細,它采用上等糯米、芝麻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白糖、素油、桂花和椒鹽等材料,經過二十多道工序,最後微火重制而成。它顔色淺黃,酥而不焦,脆而不散,糕成長方形片狀,厚薄均勻,單片在自然光下有透明感,有一股撲鼻香氣,令人望而生津。
正場熏糕用料考究
三、石港乳腐 素有“東方奶酪”之稱的乳腐(亦稱作腐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發酵調味品,為國人的常見佐菜之一。乳腐是多種微生物的發酵産物,含有多肽、高活性異黃酮、維生素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腐乳富含低聚肽類,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素食者常吃乳腐,可補充植物性食品中很少的微生素B12,而維生素B12具有預防惡性貧血、老年性癡呆的作用。
石港乳腐
在當今中國乳腐行業,僅有的兩家獲得“中國名牌産品”稱号的企業中,有一家就在我們南通通州石港鎮。石港乳腐種類繁多,香味濃郁、質地細膩、口感酥糯、乳汁精醇。
四、石港窨糕 石港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塊糕上均用桃紅印花而得名。民國初年,石港德興祥茶食店老闆姚少庭雖讀而未成,沒有考取功名,平時卻咬文嚼字、文乎文手,競将“印糕”改名為“窨糕”, 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異,改“印”為“窨”,于是約定俗成,直到現在還叫“窨糕”。
石港窨糕
石港窨糕是應時茶食,每年供應的時間隻有短短兩個月,一般從驚蟄開始,立夏前結束。每年清明前後,窨糕賣得更是火,在石港,有個傳統民俗,清明上墳祭祖。各家各戶必備窨糕。窨糕更是當地居民喜愛的茶食。制作窨糕的米粉都是本地所産的粳米,再調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加工前要把米浸泡7天,淘洗7次,再碾成米粉,加入桂花豆沙,蒸成糕。這樣做出來的窨糕雪白松軟、香甜可口、涼而不硬。
五、興仁豬頭肉 60年前,興仁鎮就有人用八角、桂皮、茴香、花椒、陳皮等香科制作豬頭肉,因囊中善澀,重體力勞動者吃不起豬肉,隻能選擇不登大雅之堂且價格便宜的豬頭肉。
興仁豬頭肉
70年代,有位叫崔新工友,開始潛心研制豬頭肉,在選頭、洗污、燙焯、刮皮、浸漂、配料、蒸煮、割肥上下功夫。他正是南通小有名氣的通州興仁”崔記豬頭肉專賣店”的老闆。“崔氏” 豬頭肉肉色紅而不暗,肉酥而不爛,質肥而不膩,味香而不嗆。
六、嵌桃麻糕 嵌桃麻糕是江蘇南通地區的漢族名小吃,主要由白糖、藝麻粉、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制成。嵌桃麻糕的精工細作,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松、酥。
嵌桃麻糕
通城城内曾有一家名為“鼎泰”号雜貨店,以産茶食糕點為主。店主許松甫後在清政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點進貢。其中唯獨通幫老師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選料精細,加工講究,味美可口,頗有特色,最為著稱。至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譽為“官禮茶點”, 揚名于天下。戰争爆發後,“鼎泰”停業關閉,後由該店張某,開設“永泰仁”雜貨号,繼承“鼎泰”制作麻糕。
嵌桃麻糕 選料精細
南通麻糕,亦曾得魯迅先生贊賞。據南通圖書館藏之魯迅舍弟周作人同學,南通人《手自求日記》手稿中記載,季自求愛好文學,常與魯迅往來。一次魯迅與季在暢談中,魯迅曾向季自求借《南通方言疏證》去研究南通方言,季自求也曾将家鄉的麻糕饋贈給魯迅,魯迅品嘗後,定然認為名不虛傳。故在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魯迅日記中有“南通館坐少頃,持麻糕一包而歸”。
張沙方柿 通州張沙方柿已有300多年栽培曆史,這種柿樹為灰柿樹和樹頭紅柿樹經過嫁接和辛勤選育而成。盛産于在騎岸張沙一帶,故稱張沙方柿。每隻三四兩重,少數佼佼者達八九兩重,稱“柿子王後”。這裡産的方柿橙黃色無核,味道甘美醇厚,果皮細薄,肉質緻密,果汁充溢。多種糖分含量在20%以上。
張沙方柿
精緻的美食,考究的食材,做的人更是匠心獨運,讓古老的味道得以傳承,在今天還能吃到漸漸消失的傳統味道。
小夥伴們,關于南通通州的特産美食,你還有什麼獨到的看法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