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煲了一大鍋湯,不慎多放了鹽,變太鹹了,該如何是好啊?調涼菜時手一抖醋放多了,該怎樣緩解呢?看看作文庫知識百科分享的小技巧吧!一定能用得到!
調味品中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營養食品)素,而且用量少,但它能夠改善食物風味。難怪許多廚師表示:吃菜,其實吃得就是調料,因為食物本身無味,如不加料,肯定無法下咽。可見,調味品的作用不可忽視~
四類調料用法有講究:
鹹。鹽的作用主要是:出鮮味、去異味,保鮮食物。鹽一般後放,可使菜更鮮嫩,放早了菜易變老。
甜。糖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口感;增色,使食物色鮮紅、亮而不暗;補氣,糖味甘,有補氣健脾作用。烹調時應先放鹽,然後加糖,最後放醋。糖不宜放過早,以免焦鍋。
酸。醋的作用有:去腥味,所以做魚類菜時常放醋;發出醇香味,增加菜肴色香味;解油膩。醋應在菜加熱後放,以免喪失醋的香氣,隻酸無香。如出鍋前勾一點芡,可以增味,防止香氣喪失。
辣。蔥姜蒜等辣味也是傳統烹調中的重要調味劑。
烹調調味出錯該如何緩解?
太鹹:煮湯時,不慎多放了鹽,又不易加水時,可将一個洗淨的生土豆或一塊豆腐放入湯内,可使湯變淡;或将一把大米或面粉用布包起來放入湯内,也可使湯變淡。
太酸:醋放多了,可将一隻松花蛋搗爛加入湯内,能有效地減少酸味。
太辣:炒菜時加辣椒太多了,可放入一個雞蛋同炒,辣味可以減少。
太苦:瓜太苦時,滴入少許白醋,可将苦味除去或減輕。
太膩:湯過于油膩,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撒入湯中,可除去膩。
調味品妙用
1、辣椒、生姜防治魚類小瓜蟲病。
初冬和春末夏初、水溫在15-25℃時,是魚類患小瓜蟲病的流行季節。病魚肉眼可見其體表、鳍條或鰓部有許多小白點,即為小瓜蟲。池塘邊看見病魚遊泳遲鈍,浮于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邊亂竄。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塘魚死亡率高達80%以上。此時,每畝水面均1米深可用半斤幹辣椒,加2兩幹姜片,混合加水4斤煮沸後,煎熬半小時,連渣帶汁兌水全池潑灑,連續兩天,每天一次即可治愈。
2、蒜頭、食鹽防治魚類的腸炎、豎鱗病。
魚類的腸炎病是指人們常說的四大病之一。病魚肛門紅腫,離群獨遊,行動緩慢,不吃食、魚體發黑。剖開魚體,腸壁充血發炎無食物,呈紅色或紫紅色。發病多以草、青魚為主。4-10月為流行季節。豎鱗病也稱"豎立病",病魚鱗片向外引張開、豎起來像松球一樣、并有爛鳍、鳍條基部充血、腹部有時膨大等症狀。此病常見于鯉、鲫魚及觀賞性魚類(如金魚、熱帶魚等),流行于水溫20-25℃時,病魚死亡快,且死亡率高。上述兩種病均可用蒜頭、食鹽防治。具體方法:
①防治腸炎病。每50公斤草、青魚種,第一種方法:用大蒜頭半斤加2兩食鹽拌2公斤飼料,混合投喂連續3-6天。第二種方法:用韭菜5公斤切碎加2兩食鹽充分攪拌,然後投入食台上連喂3-6天。
②防治豎鱗病。每50公斤清水加入搗爛的蒜頭半斤,給病魚浸洗數次,每次5-10分鐘。或用2%的食鹽水與3%的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分鐘。或單獨用3%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0-15分鐘。
③防治其它魚病。用3%-4%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或用0.5%-0.6%濃度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對各類魚的水黴、鰓黴等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蒜頭防治甲魚的腐皮,穿孔等病。
甲魚腐皮病症狀是裙邊、四肢、頭部有腐爛現象,腹部紅腫甚至糜爛發炎。穿孔病症狀是背甲腐爛,骨塊露出,看上去有濃塊物腐蝕甲骨,嚴重時腹甲也腐爛。此兩種病是甲魚養殖的常見病,死亡率高,直接影響飼料經濟效益,可用抗菌素藥物加大蒜綜合治療。用法用量:每5公斤甲魚全價飼料,拌50克搗爛的大蒜頭,10克抗菌素粉,另加10毫升"鼈寶"攪在飼料中(最好另加100-150克粘合劑),投喂于食台上,連續使用5-6天,可達到治療此病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