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美食如同當地的美景,讓人心動。
地處鄂西武陵大山裡的恩施,東接武漢,西接重慶,南邊靠近貴州、湖南,在飲食方面,既有湖北菜的豪放本味,又有川渝的麻、湖南的辣、貴州的酸,加上土家族的獨特風味,最終成就獨一無二的恩施風味。
話不多說,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恩施特色美食。
【恩施豆皮】
恩施獨有,恩施地區代表性的特色小吃。與武漢豆皮有别,如果說武漢豆皮是一個威武的漢子,恩施豆皮則是一個嬌小的姑娘。
簡單而言就是當地的面條,原料卻非面粉,而是大米。将大米磨成漿,放入尖形漏鬥,漏至燒燙的鐵鍋上,二者相遇米漿頓時凝固成線,這時已有七八分熟。
成品色澤乳白,細長如拉面條,有淡淡香味。分米豆皮、綠豆皮兩類,米豆皮最受歡迎,色米白的主材料多為大米,金黃的主材料是玉米和雞蛋混合物。南端來鳳縣的豆皮則更寬更綠,俗稱“綠豆皮”。
因是半熟物,保存隻有數天時間。可煮或炒,放入沸水中瞬間即熟,是當地人的早餐首選。
【恩施炕洋芋】
恩施炕洋芋分兩種,一為炸洋芋,一為燒洋芋,統稱為炕。
恩施當地稱“土豆”為“洋芋”,和本地芋有别,來自外國,所以稱為洋芋。受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恩施洋芋很有特色,小而圓,不用切,剛好一口一個。炸洋芋做法相對複雜,煮熟後剝皮,炸至金黃,加上白色的芝麻粒、當地的酸蘿蔔粒,最後撒上小把蔥花,色香味俱全,香氣直接溢了出來。
炕洋芋做法簡單,直接用火烤或放入火下熱灰中,烤至表皮龜裂,内裡熟透。一口一個,入口先是軟糯,再是香甜,具有層次感,回味無窮。
洋芋全國各地都有,汪曾祺先生說自己在張家口勞動時吃過很多種類的土豆,估計沒吃過恩施炕洋芋,要是吃過,相信一定會給它記上幾筆。
【土家掉渣燒餅】
土家掉渣燒餅,名字雖土,味道卻很好。
先将揉好的面團抹上少許油、鋪上一層肉沫、撒上芝麻,再壓成長長的薄片,最後放入火爐内壁中炙烤,隻需四五分鐘即可出爐,是真正的“燒”餅,“掉渣”二字源于成品很脆,咬一口偶爾會掉下燒餅渣。
恩施燒餅十分類似荊州公安等地的“鍋盔”,原料做法一緻,隻是名稱不同。
建始縣的燒餅最為有名。
【米豆腐】
米豆腐形色皆似豆腐,但非大豆而由大米做成。
大豆色綠,豆腐卻是純白;大米色白,米豆腐晶瑩剔透。
将大米研磨成米漿,再将米漿進行炖煮,點入鹵水,米漿變熟的同時也凝結成塊。既可涼拌也可炒煮,涼拌居多。
米豆腐和川渝的涼粉類似,清涼可口,易于消化。米豆腐的平淡單純,辣醬蔥花的香辣,還有恩施當地腌制的酸脆蘿蔔粒,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又不會莽撞與突兀,尤其适合夏天食用。
【鲊廣椒】
鲊廣椒,也稱為鲊辣椒、酸辣子。鲊,音炸,意思是用米粉、面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長時間貯存。
顧名思義,鲊廣椒是以恩施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粉為主要原料,将紅辣椒剁碎,苞谷(玉米)碾成粉,再加入姜蒜花椒鹽,混合均勻,密封進恩施家家必備的酸水泡菜壇,發酵半個月而成。
鲊廣椒味道酸辣,恩施民間有“三天不吃酸和辣,心裡就像貓兒抓”的俗語,加之保存時間長,幾乎家家必備。單炒或作調料均是佳品,常作為蒸肉、扣肉的配料。
十餘年前,鲊廣椒是很多住校學生的校園回憶之一。
這些食物取材于當地,曆經歲月的打磨提升,現已成為恩施的美食代表。既美味,價格還實惠,來恩施不可不嘗。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說食物,往往說的是家鄉的人情,是兒時的回憶,是故鄉的風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