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怎麼在青島海邊扒蛤蜊

怎麼在青島海邊扒蛤蜊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4-28 18:21:45

  怎麼在青島海邊扒蛤蜊(跟着老青島下海挖蛤蜊)(1)

  怎麼在青島海邊扒蛤蜊(跟着老青島下海挖蛤蜊)(2)

  怎麼在青島海邊扒蛤蜊(跟着老青島下海挖蛤蜊)(3)

  青島有句老話,“涼水蛎子,熱水蛤”,說的是冬天海水溫度低時是海蛎子最肥美的時候,而海水溫度升高後則是蛤蜊最鮮美的時候。随着夏天的到來,蛤蜊迎來了最肥美、鮮嫩的時節。

  蛤蜊一挖一麻袋

  “蛤蜊哪裡去挖?青島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在青島,隻要聊起下海挖蛤蜊,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挖蛤蜊講究潮汐,潮水每天兩次漲落,高低潮的時間每天往後推遲48分鐘。每個月初和月中會逢一次大潮,每當趕上退大潮的時候,棧橋、湖島、滄口、會場等島城沿海一線的灘塗上,趕海的人潮如同趕大集一般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遇上天文大潮時,潮水退得最遠,原本平時到不了的地方也會浮出水面,那是趕海人大豐收的時候。

  最适宜蛤蜊生長的海水溫度是15℃至30℃,春天水溫達到11℃以上時,蛤蜊就開始生長。初夏正是趕海挖蛤蜊的黃金時期,一來因為這個時候的蛤蜊長勢最好,二來氣溫、水溫都适合趕海。灘塗上,頭戴圍巾、遮陽帽,挎着籃子,手持鏟子或小耙子,下身穿着防水的橡膠褲,腳蹬雨靴的多半是常年趕海的老手。

  踩着高跷“挖大爪”

  在老滄口人的口中,滄口海灘也叫八廠海灘,位于原國棉八廠的西側,就是現在膠州灣跨海大橋上橋口的北側。雖說原先的老廠房都已經拆遷,附近也蓋起了高樓,但滄口人對于這片海灘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滄口的灘塗面積廣、地形平坦,滄口人挖蛤蜊有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如果說用鏟子挖蛤蜊是小打小鬧,那麼用“大爪”挖蛤蜊則絕對稱得上專業。滄口人所說的“大爪”是挖蛤蜊的專用工具,長長的手柄一端固定着一個金屬制成的網狀鏟鬥,鏟鬥口處有一排類似耙子的鋼爪。操作者在齊腰的水中拖着“大爪”前行,鋼釘就插在海底灘塗的淤泥裡,将藏在裡面的蛤蜊“吃”進“大爪”裡。為了挖到更多的蛤蜊,以挖蛤蜊為生的趕海者隻能另辟蹊徑,他們自制了高跷,踩着高跷在水裡拖“大爪”。能在海裡走得更遠,自然收獲更多。每一次拖拽上來的蛤蜊,在水裡充分抖動晃掉泥沙後,便裝進用輪胎浮在水面的網兜裡。

  平靜的水下也暗藏殺機,踩着高跷“挖大爪”,一不小心歪倒就有緻命的危險,曾經有人因此丢了性命。如今,在海邊如果運氣好的話,或許能看到有市民用自制的“大爪”挖蛤蜊,但踩高跷“挖大爪”卻難得一見。聽說隻有少量的蛤蜊養殖戶仍在使用這種傳統的方法。

  随着上世紀工業的快速發展,滄口海灘曾經一度受到污染,海貨量銳減。得益于近幾年的環境治理和污染企業外遷,這裡的海水又恢複了清澈,海貨變得多了起來。如今,與往年趕海挖蛤蜊貼補家用、維持生計不同,人們趕海圖的更多是一種開心的情懷。

  膠州灣蛤蜊叫響全國

  說起青島的蛤蜊,早已享譽全國。膠州灣蛤蜊是島城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的水産品,其中紅島蛤蜊知名度最高。“膠州灣蛤蜊”生産海域位于膠州灣北部灣底,因潮汐、河流等因素,使得該海域浮遊植物、營養鹽豐富,水溫、鹽度、PH值均較為适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膠州灣蛤蜊的優秀品質。

  據紅島漁民回憶,膠州灣内很早就有蛤蜊,但早些年比較少,面積和産量是通過自然繁殖逐年多起來的。據《崂山縣志》記載,自1964年開始,崂山縣紅島公社封灘養殖蛤蜊2000餘畝,當年起即向國家交售,其中部分供外貿單位出口,因此真正規模外銷始于上世紀60年代。

  哈啤酒吃蛤蜊

  “哈啤酒吃蛤蜊”是青島人時常挂在嘴邊的話。貝類的品種很多,蛤蜊、海蛎子、海虹……在青島人眼裡,蛤蜊從衆多貝類海鮮中脫穎而出,與著名的青島啤酒齊名,成為一張青島的美食名片。雖然從醫學角度講,喝啤酒吃海鮮極易引起痛風,數據顯示青島成年男性的痛風發病率高達2.2%,遠高于全國0.96%的發病率,這使青島成為我國痛風發病率最高的城市,但卻絲毫沒有影響青島人喝啤酒吃蛤蜊的熱情。

  新鮮的蛤蜊送進廚房,第一件事是清洗。不要泡,泡會影響鮮度,用手來回搓洗外殼。如果有沙子,就加一點點鹽讓蛤蜊吐幹淨體内的沙子。幾個泥蛤蜊會讓菜品大打折扣。蛤蜊的吃法很多,辣炒、醬爆、水煮、做湯……辣炒蛤蜊是青島人的最愛,蔥末、姜末、辣椒碎要足,中小火爆香後下入蛤蜊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蒸汽能鎖住水分。隻聽得鍋裡啪啦啪啦作響,那就是蛤蜊在張口。等到響聲作罷,蛤蜊就能出鍋了。出鍋也很講究,揭蓋之後千萬不要動鏟子,順着鍋沿直接把蛤蜊倒在盤子裡,這樣蛤蜊肉不會掉。不放水,不放鹽,更無須放其他調味品,蛤蜊本身的鮮味比什麼調味品都強。

  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烹制的雞翅中異常鮮美,詢問得知他廚房中一味提鮮的重要“調料”就是蛤蜊。煮一鍋蛤蜊,水不用太多,沒過蛤蜊即可,待蛤蜊張開口,立即關火。火大了,蛤蜊肉就會萎縮,也就是人們說的“炸瘦”了,味道和口感就差遠了。剝出蛤蜊肉,原湯用來做菜、做湯,蛤蜊肉用來同黃瓜或是香菜、菠菜涼拌。紅燒雞翅時,添加些許蛤蜊原湯,就讓一道普通的紅燒雞翅實現了味道的升華。傳統的蛤蜊雞烹制時其實無須加水,蔥姜、辣椒爆鍋,大火下雞塊翻炒,加少許味極鮮、白酒、糖提鮮去腥,倒入一鍋蛤蜊,蓋鍋蓋中小火焖燒,待蛤蜊全部張口出鍋即可。全程沒有加清水,全憑蛤蜊的原汁,就鮮美至極。

  蛤蜊疙瘩湯算是島城家庭的一道家常主食,一碗蛤蜊疙瘩湯就是一份美味又管飽的早餐。打疙瘩是做這道湯的重頭戲,打疙瘩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人用水龍頭滴水打疙瘩,這種方法對手龍頭有一定的要求,水滴大小要均勻,落下的速度要不緊不慢,把握不好很容易失敗。因此有人量身定做了打疙瘩工具,就是在礦泉水瓶的蓋上均勻紮幾個小孔,一邊往面粉盆裡滴水,一邊攪打,成功率高出不少。飯店裡制作疙瘩湯,則需要更快速的方法。廚師會将面粉、蛋清調成稀厚适中的面糊,将水燒開後持續大火,把面糊倒在漏勺裡面,輕輕搖晃使面糊滴入鍋中。蛤蜊疙瘩湯要鮮,最好添加蛤蜊的原湯,疙瘩湯熬好後,加入蛤蜊肉煮一小會就可出鍋,撒上把香菜或是小蔥,既增加美感,又可提鮮。(記者 于滈 責編:于滈 美編:李帥 審讀:趙仿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