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一起看中國飲食文化的變化

一起看中國飲食文化的變化

美食 更新时间:2024-12-09 18:22:59

  中國飲食文化很早便形成了,在若幹年間并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變化,畢竟我們講究因地制宜。但是随着近代我們開始固步自封又加之西方先進思想的沖擊,中國文化也在動蕩中不斷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飲食文化。

  早在距今一萬年年到四千年前的時間裡,中國便形成了以粟、菽、麥等“五谷”為主要食物原料的黃河流域飲食文化區、以稻為代表主食原料的長江流域飲食文化區、以肉酪為主要食料的中北草原地帶飲食文化區三大飲食文化不同風格的區域類型。

  又經過約四千年之久的演變,至十九世紀末,在今天的中國版圖内,出現了東北、中北、京津、黃河下遊、黃河中遊、西北、長江下遊、長江中遊、西南、青藏高原、東南等十一個子屬飲食文化區位。由于中國曆史上是以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閉的小農社會,因此飲食文化是以“滞進”方式存在的,“惰性”是其變化特征。

  鴉片戰争以後,中國被迫開埠,外國侵略者根據不平等條約,在通商口岸建立了租界。随着大批外國僑民向租界的日漸湧入,西餐開始進入了中國。最初,西餐館在中國被稱為番菜館。番菜館最早出現在廣東,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随着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國際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在這些城市也日漸出現了一些番菜館。

  在飲食習慣和飲食風格上,中西方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中餐喜好将雞、鴨、魚、肉與蔬菜一起烹饪,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東方人偏重于綜合思維的體現,而西餐是将各種蔬菜肉類分而烹制,則是西方人注重理性分析的反映。在進食方式上,西方人實行分餐制,中國則為合餐制,這也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使然。

  由于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差異,西餐最初在中國受到的是冷遇。直到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這一情況才有所改變。這是因為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人對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因而對西餐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認為“西人飲食最不苟,常以養身為主”。

  随着西餐的日漸普及,一些具有西方風味的食品也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初,這些食品的消費群體也是主要面向西方人。不過,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日漸被接受,這些食品方便的食用方式和其亦為美味的優點很快顯示出來。最終,在中國人的飲食形式上出現了中西并舉的局面。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人們對吃也有了新的觀念。健康飲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早已不再為沒有吃的發愁,而是為不知道該吃什麼煩惱。随着科技的進步,老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豐盈。然而,蔬菜中殘留的農藥,反季節蔬菜對健康的害處,肉制品中注射激素的殘存,使人們的飲食觀念也随之改變,甚至“談食色變”。

  于是,各種綠色食品相繼問世。人們開始講究吃的健康,綠色食品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标。蔬菜要吃無污染的,糧食要吃當年的,魚蝦要吃鮮活的,肉禽要吃排酸的。從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從細糧為主到粗細搭配,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此時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