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茄鲞
美食家葉放
央視與優酷同步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3》第三集“宴”中,江蘇美食和美食家隆重登場。江蘇寶應的“全藕宴”令人神往,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蘇州美食家葉放帶領大家領略的《紅樓夢》中令人神往的茄鲞。吃貨們紛紛表示,這也太會吃了!
寶應“全藕宴”甜言蜜語開篇
“因荷得藕”,該集開篇就是江蘇寶應的“全藕宴”,藕作為食材本身并不驚豔,但全藕宴卻是食材應用智慧的極緻。比如藕粉圓子看不到藕,用幹果五仁做餡,藕粉用來裹餡,圓子沾上藕粉後,入沸水燙制,反複五六次。因藕粉中含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澱粉,百分之十五溶于開水,而百分之八十五經過糊化形成凝膠,藕粉圓子入口潤滑糯軟,細嚼又是幹果的清香。
而在全藕訂婚宴上,藕成了另外的主角,藕賦予宴席的幸福感,恰似甜言蜜語。全藕宴的多道菜品深得人心。比如蜜汁捶藕,從唐代流傳至今,荷葉粉蒸肉與藕粉圓子都始于清代,藕糕藕餅也是傳統小吃。其實,藕餅藕粉圓也是江蘇不少地方的傳統美食,因此江蘇吃貨們紛紛表示,江蘇美食太多啦,簡直吃不夠。
蘇州美食家還原《紅樓夢》美食
這一集中頗有新意的,是蘇州畫家、園林設計專家葉放帶觀衆尋訪“文人菜”。話說,出身文人世家的葉放是當地的傳奇人物,從小家中便有兩個家廚,家族中最大的樂趣就是點菜,食材取自時令,口感當屬健康。每到大宴,均是提前定制好的菜單,從口味到菜式極為講究。從典籍中搜尋傳奇美食,是他的一大愛好,甚至不計代價追求每個細節完美。譬如他研究《紅樓夢》中的宴席,其中寫得最詳細的一道菜,就是劉姥姥在大觀園嘗的“跑了味兒”的茄子搬到現實中,這道菜叫“茄鲞”(xiǎng)。《紅樓夢》中,劉姥姥在大觀園吃過的一道茄子就是茄鲞。劉姥姥評價這道菜:“别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隻種茄子了。”鳳姐兒笑着把這道菜的做法說了一遍,讓劉姥姥直呼佛祖。
葉放說,“茄鲞在曹雪芹的筆下,變得那麼有趣,讓劉姥姥如此之驚喜驚奇,我會說這是我跟大廚,我們玩出來的茄鲞,見笑而已。”葉放說,茄鲞的做法,本是暗諷大觀園裡奢靡生活的,不能照搬文字,但照着蘇州民間的八寶醬做,反倒簡單了。感興趣的吃貨不妨學着做——茄子要烘幹,各色輔料的竅門是充分去掉水分,使之香、鹹、韌軟混合,用雞油炸、高湯煨幹,香油收味,再加糟油拌,出鍋後的茄鲞異香撲鼻,這才是制作真經。
與古人同飲同食令人大開眼界
令吃貨大開眼界的是,葉放還熱衷于複原現在所不常見到的“文會宴”。鲈魚在典籍中記載了兩道著名的做法,包括玲珑牡丹鲊和金齑玉脍,它們從隋唐開始盛行,一直到近現代才消失。鲊在古代是靠米飯發酵帶動魚肉入味;而脍是魚切成薄片蘸料。據說鲊和脍傳到日本後,成為壽司和魚生的起源。由于金齑玉脍有更豐富的象征,葉放決定在宴席中作為禮物分享給朋友們。
在尋訪食材的過程中,葉放來到毗鄰蘇州的太湖水域。最終尋找野生鲈魚不得,最後隻好求助于養殖鲈魚。黃橙切絲裹入魚肉,可以去腥增香,養殖鲈魚稍加過油,再配以煨過高湯的南瓜蓉。金齑玉脍最早記錄在北魏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中,一道千古名菜從典籍中醒來。
在立冬時節裡的好天氣,葉放所期盼的文會宴終于實現了。老友們來自文化界,葉放準備的菜單前後跨越一千多年,大家期待着與古人同食同飲。其中一道“雪霞羹”就頗講究,芙蓉花準備入宴,花必須采集當令開得最鮮豔的木芙蓉,兩個小時内送入廚房,摘瓣清洗,入湯焯七分,與豆腐同煮後,猶如雪後晴天的紅霞。金齑玉脍也從時光中走來,孔子說脍不厭細,金齑玉脍果然有精細的味覺體驗。
葉放說,“中國曆史上文人跟餐飲的關系特别淵源深厚,我們在面對古人的食譜時,是面對沉甸甸的傳統。我們今天通過文會宴把它記錄下來,便成了餐飲曆史傳承重要的依據,也會多很多品味、趣味和敬畏。”
(關注留言,喜歡轉發,讓我們一起,愛寶應,愛荷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