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内人士談高考狀元熱?日前,廣東恩平黃岡實驗中學應屆高中畢業戚文傑,以633分高考成績成為今年當地的理科“狀元”,被企業獎勵一套價值五十多萬元的住房6月28日,在長春市一中考考場外,5名考上清華、1名考上港大的6名“高考狀元”,舉牌銷售“狀元筆記”,販賣考試成功學近期被高度關注的北大、清華兩所知名學府,在高考錄取中搶奪“高考狀元”及高分考生的事件,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見2015年6月30日廣州日報、騰訊新聞、北京青年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業内人士談高考狀元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日前,廣東恩平黃岡實驗中學應屆高中畢業戚文傑,以633分高考成績成為今年當地的理科“狀元”,被企業獎勵一套價值五十多萬元的住房。6月28日,在長春市一中考考場外,5名考上清華、1名考上港大的6名“高考狀元”,舉牌銷售“狀元筆記”,販賣考試成功學。近期被高度關注的北大、清華兩所知名學府,在高考錄取中搶奪“高考狀元”及高分考生的事件,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見2015年6月30日廣州日報、騰訊新聞、北京青年報)
顯然,這種炒作“高考狀元”之風,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高考狀元”,系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參加高考中,分别獲得文、理科最高分的考生。所以不應炒作“高考狀元”,是因為“高考狀元”不過學生自身學習努力的結果,有的也帶有偶然性。事實證明,“高考狀元”有的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可能成為優秀人才,有的也可能成為平庸之輩。這說明,不能以“高考狀元”論英雄,更沒必要把“高考狀元”捧上天。
正因為如此,自2004年起,教育部就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對高考考生成績進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狀元”,也不要炒作“高考狀元”。炒作“高考狀元”,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應。這首先是對教育的誤導,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高分者未必高能,如果将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素質的唯一标準,各中學競相攀比高考升學率和名校升學率,毫無疑問會将教育引向歧途。同時,炒作“高考狀元”,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之變得心浮氣傲。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普通中學生,轉瞬間被披上許多“光環”,成為衆人追捧的香饽饽,很容易使“狀元”們失去對自身的正确判斷,不利于其健康成長。一些地方之所以熱衷于炒作“高考狀元”,關鍵在于“高考狀元”形成了一條利益鍊,成為學校、教輔機構、企業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有些“狀元”能收獲少則幾萬、多則數育元的現金獎勵和各種榮譽;地方政府以此作為證明當地重視教育的“政績”,予以炫耀;所在中學學校也提高了社會知名度,為日後争奪優質生源打下基礎;教輔機構則可聘請“狀元”充當“形象代言人”賺錢。
當然,這也與媒體為了尋找新聞賣點參與炒作有關,更與教育部門隻有要求,沒有監督跟進,地方沒有采取相應措施有關。要刹住炒作“高考狀元”之風,除了主管部門對炒作行為及時制止外,還需要全社會積極配合,共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全面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不斷完善高考制度,倡導科學的人才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如此,人們才能真正平心靜氣、保持理性地看待高考和高分考生,炒作“高考狀元”之風也自然會偃旗息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