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一把,誰不愛?
如果沒猜錯,一幫“雜碎”裡接受程度最高的,大概就是 “肚(dǔ)子”了。
“愛憎分明”,原本是雜碎們的普遍特征,就比如肥腸和腰子吧,油汁是很誘人,愛吃的人愛極了,不愛的是一口也吃不下。不過這個特征,遇到“肚子”卻失靈了。
米椒小炒,豬肚牛肚我全都要。
攝影/藍太陽TNT,圖/圖蟲·創意
肚子,更具體地說,是牛肚、羊肚和豬肚,在重口味的雜碎界顯得溫和得多。沒有肥腸過于濃烈的風味,沒有腰子那麼刁鑽的口感,溫和,倒也成了肚子的優勢。
在佐料的變幻下,它們或酸或辣,或簡約或濃烈,脆韌的口感始終如一,因此成就雜碎界花樣最多的吃法,并收獲南北最廣泛的擁趸。肚子,是名副其實的“雜碎之王”——
内蒙古科爾沁水煮羊肚,
草原羊之鮮嫩的另一種極緻诠釋。
圖/視覺中國
川渝的毛肚火鍋、毛血旺裡,它們是“祖師爺”;北京爆肚兒、廣東鹵水金錢肚裡,它們是“名菜制造機”;北方的羊雜、南方的牛雜裡,它們是“點睛之筆”;羊肚包肉、豬肚包雞,它們是炊具,也是靈魂;雜碎入湯,不論南北,更是豬肚“獨領風騷”。
全國各地的“肚子”,你最愛吃哪裡的?
制圖/孫璐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肚(dǔ)子”最好吃呢?
01 牛羊肚,到底有多少個名字?
肚兒能在雜碎界稱王,一大優勢是“實力雄厚”:牛和羊分别都有4個肚,也就是4種“胃”——網胃、瓣胃、皺胃、瘤胃。
常見的毛肚,也就是牛的瓣胃。
攝影/吳學文
其實前3個是食道進化而來的假胃,隻有最後一個才是真胃。上了餐桌,統稱肚兒,細究下來又叫法不同,比如牛肚裡就有毛肚、金錢肚、草肚等稱呼。
牛胃在吃貨眼裡,分别叫啥?
設計/吳玖洋
最愛牛肚的,無疑是四川和重慶人。在辣椒、花椒、姜、蒜等辛辣物的連環碰撞下,火辣,成了牛肚的招牌味道。
牛肚,撐起火辣川渝一片天
牛的瓣胃展開就是毛肚,換個切法,也叫牛百葉或者千層肚。火辣的毛肚,成就了川渝火鍋。
涮毛肚,永遠是吃火鍋最認真的場景。
攝影/吳學文
雖然看上去粗犷野蠻,但憑借爽滑鮮脆的口感,毛肚最早從一衆雜碎裡脫穎而出,有了專門的火鍋店。如今,毛肚是川渝火鍋最常見,最經典,也最暢銷的菜品。在重慶,每家火鍋館的菜單,毛肚基本都是排在第一。
夾緊毛肚,想“一肚為快”可馬虎不得。
圖/網絡
“七上八下”,十幾秒的時間釋放毛肚脆嫩的口感,并吸滿濃郁的火鍋湯汁,一口吃下去麻辣鮮香,脆嫩的肚片不禁在嘴裡百轉千回。川渝火鍋可以沒有牛肉、羊肉 ,但沒有毛肚一定是不完整的。
沒有毛肚的毛血旺,隻能叫“血旺”。
圖/視覺中國
毛肚,還是重慶江湖菜——毛血旺裡最早的成員,省去了火鍋涮燙時的繁瑣程序,卻是同樣的勁脆麻辣。川渝火鍋、江湖菜的興起,是平民的勝利,也是毛肚的勝利。
除了毛肚,牛胃其他部分四川人一般統稱牛肚。不适合涮燙的,出現在涼菜裡。比如,鮮香麻辣的夫妻肺片裡肯定沒有夫妻,往往沒有肺片,卻一定有牛肚。名字雖然沒改,牛肚卻早已代替牛肺擔了大梁,它不僅增添了十足的口感,也改善了夫妻肺片的色澤。
圖1 西北爆炒牛肚;圖2 湖南小炒牛肚。
草肚與金錢肚;幹辣椒與鮮椒,各具風味。
圖1攝影/嚴肅;圖2攝影/随風,圖/圖蟲·創意
火辣的牛肚出了川渝,分别向北去甯夏、向東去湖南,默契地被拿去爆炒。或是幹紅辣椒,或是酸豆角,與牛肚彈軟的口感相配,濃烈出鍋,總讓人使勁兒咽口水。
再往南到廣東,辣味減淡,鹵味突出了。牛的網胃,又叫金錢肚,布滿蜂窩狀的六邊形突起能輕易蘸滿鹵汁水,在廣東人眼裡,金錢肚最好的做法就是鹵水鹵制。
鹵水金錢肚,蘸汁力max。
圖/視覺中國
鹵水中的金錢肚煮得酥而不爛,軟糯又不失嚼勁,咬一口,鹵水的鮮香瞬間溢出。如果就着蘿蔔吃,更是給味覺最大的滿足。
毛肚和金錢肚早已“鹹魚翻身”,身價已經比肉還貴。牛肚作為“肚子家族”的佼佼者,真應了那句“曾經你愛答不理,如今真的高攀不起”。
羊肚,簡樸才是本色
羊也有四個胃,學名與牛的一樣,可一上餐桌,畫風猛然一變,幾乎不用什麼調料,羊肚彈嫩的口感,就是它被人們最看重的禀賦。
清口吃爆肚,有麻醬就夠了。
攝影/SEVEN,圖/圖蟲·創意
最著名的無疑是北京名菜——爆肚了,沸水快速爆出,隻蘸麻醬即可入口。簡約歸簡約, 羊肚口感層次比牛肚更加細膩豐富,所以北京人吃得格外講究。
爆肚是漏勺與沸水的藝術。
羊肚部位不同,質地有别,口感各異。
圖/《2021奧秘》截圖
就拿名字來說吧,不同部位的羊肚有散丹、闆芯、腹闆、肚領、肚仁、蘑菇頭九個名字,口感不同,價格不同,吃的順序也有講究。比如肚仁,最嫩最脆,當然也就最貴,常常是爆肚菜裡的壓軸。
羊胃在北京人眼裡,名稱五花八門。
設計/吳玖洋
因為品的是羊肚不同部位的口感,所以别看都是一焯再一撈,“爆”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技術活兒。九個部位薄厚不一,所以火候要求也各不相同,往往就是幾秒鐘的差别,短了生,長的老。火候合适,肚兒才能吃起來又脆又嫩又筋道,越嚼越有味兒。
呲喇聲裡,是西北羊肚與炭火的交響曲。
攝影/嚴肅
羊肚到了西北,逃不了做成燒烤。烤羊肚,羊肚挂滿羊油炙烤,油花翻滾,質地韌彈。除此以外,羊肚還可以作為一種神奇的炊具。
在新疆和田,鮮羊肉裝到羊肚裡,隻需加少許鹽、蔥花、花椒和水,留好排氣孔,埋入烤熱的黃沙裡烤熟。
羊肚包肉,牧民家裡的天然高壓鍋。
圖/《風味原産地·甘肅》
而在甘肅河西走廊,則是把火燙的石頭也加到羊肚裡,宛如一個天然的高壓鍋,燙熟的羊肉表面焦脆,内裡卻汁水豐盈,像是融入了羊肚的口感,嚼勁十足。
牛羊的肚,一個口味濃烈,一個名字繁雜。另一種常見的家畜——豬并不是反刍動物,沒有那麼多的胃。可豬肚一點也不遜色,而且火辣與清淡兩種風味兼有,南北通吃,在“湯界”獨領風騷。
02 豬肚,紅遍南北的煲湯神器
豬肚不适合下火鍋 ,做湯卻剛剛好。北方的豬肚湯,是口味濃厚的肚絲湯。
酸辣肚絲湯,甘肅人宴席上的壓桌菜。
攝影/攝影師156103752813481,圖/圖蟲·創意
作為經典的宴席菜,北方各地都有肚絲湯。主要分為華北和西北,為了遮蓋異味,華北的肚絲湯是蒜味突出,西北則是酸辣味突出。相同的地方是都考驗刀功,要切得細才好;也都少不了勾芡,再加入木耳絲、豆腐絲或丸子,喝起來濃稠綿密,而肚絲脆爽彈滑。
圖1 紅棗肚片湯,清淡的“湘味”;
圖2 辣炒豬肚,火辣的”湘味“。
圖1攝影/彭歌783,圖2攝影/跨界大叔,圖/圖蟲·創意
豬肚到了南方,一面與辣椒同炒出火辣滋味,另一面卻清淡許多——“炖”。在湖南,豬肚加上各種清淡食材各種炖 ——闆栗炖豬肚、紅棗炖肚條、烏雞豬肚湯、墨魚炖豬肚......用砂鍋小火慢慢炖出來,豬肚非常軟爛,湯則帶着淡淡的清甜。
到了廣東,豬肚則是各種“煲”——白果豬肚湯、蓮子豬肚湯等等。不過,要說豬肚最知名的南方招牌,還是豬肚包雞了。
客家人聚居地,少不了一碗豬肚雞。
圖/視覺中國
“豬肚包雞”還有個名字,叫“鳳凰投胎”,豬肚包雞,雞内再包豬腳,又叫“麒麟脫胎”,俄羅斯套娃一樣别具心思。它不是湯卻勝似湯。很多人都會把雞和豬肚視而不見,獨取那一碗濃濃的,胡椒香撲鼻的好湯。喝碗湯再吃豬肚和雞,才能到第二重境界——
麒麟脫胎,豬肚雞的“升級款”。
攝影/劉豔晖
豬肚包着整雞,豬肚因為内部有雞肉的支撐,不會因為受熱而過分收縮,軟糯卻不失脆爽;雞被包在豬肚中,是半煨半焖而熟,雞肉依然嫩滑而不會軟爛。到吃的時候,才将豬肚和雞切塊斬件,搭配素菜一起吃,也不會喧賓奪主。
白切肚片,最适合感受豬肚的彈嫩口感。
圖/視覺中國
除了煲湯,豬肚在江浙一帶往往被“白切”,猛火煮,冷水浸,蘸着醋與醬油,在解膩的同時,也能細細品嘗肚兒爽口嫩滑的口感。
很少有雜碎會像肚子這樣,既能單獨成菜,又能與大家打成一片。“雜”吃,與其他衆雜碎一起,又是肚子的一番廣闊天地。
03 “雜”中怎能缺“肚”?
——“一碗牛雜,要完整一副的!”
——“一碗羊雜,不要肝不要肺。”
愛吃雜碎的人,有的人是“心肝肚肺腰”個個都舍不得,有的人是“挑三揀四”,生怕混進去一丁點不愛吃的。不過,作為“雜碎之王”的肚子,很少會缺席“一副雜碎”的行列;而且,内髒啥都可以不要,但很少有人會拒絕肚子。
西北實在的羊雜,要麼做成羊雜碎,要麼加到羊肉泡馍裡。
攝影/嚴肅
美食作家小寬曾說:“羊肉不如羊雜”。在西北,當地人也知道,好吃的水盆羊肉與羊肉泡馍裡,多少都得加點羊雜,尤其是肚子,最是與泡馍綿軟的口感互補,增添風味。
從西北出發,往北、往東、往南,陝北的羊雜碎、太原的羊雜割、北京的羊雜碎、天津的大餅羊雜、單縣的羊肉湯,都少不了羊雜,以及羊雜的“大招”——肚子。
圖1 山西大同羊雜;圖2 内蒙古紅湯羊雜,都能看到羊肚身影。
圖/視覺中國
就是這一碗混着羊雜的羊湯,是北方人最瓷實的早餐。而且包括四川的簡陽羊肉湯在内,大部分偏清淡,溫和樸實。除了銀川羊雜碎,羊油辣子十分惹眼誘人;還有内蒙古的紅湯羊雜,土豆和各種羊雜辣辣煮成一鍋,羊肚是主力,鮮辣脆爽,呼噜噜一碗下肚,怎一個爽字了得。
圖1 河南禹州雜炣;圖2 廣東牛雜煲。
圖/視覺中國
再說牛雜,同樣少不了牛肚——河南禹州的雜炣,四種牛肚都可以,最好吃的還是蜂窩肚(金錢肚);廣東人的經典早餐,煲出的牛雜少不了蘿蔔,也少不了牛百葉;樂山的翹腳牛肉又何止牛肉,初級的食客會點毛肚,資深的老饕則直取“火傘”。
四川人眼裡的火傘,是牛肚和牛腸連接處。
圖/視覺中國
東北的殺豬菜,除了豬骨、豬頭肉以外,血腸大腸心肝肚等一衆豬下水統統下鍋,鮮豔紛繁,有種獨特的東北式審美,在羊雜牛雜的争鋒中,殺豬菜填補了中國吃雜地圖的東北留白。
油爆雙脆,兩種肚子的精妙“聯誼”。
攝影/于洋,圖/彙圖網
更神奇的,山東的經典魯菜——油爆雙脆,又是另一種“雜”。雞的“肚子”也就是雞胗,和羊肚一起爆炒,更加考驗火候與颠勺功力。做得好,吃起來自然不會失望,韌中帶脆,看着紅白相間,十分漂亮。
接受肚子,不需要鼓足勇氣,也不用解開“雜碎心結”;愛上肚子,也許就是火鍋、炒菜、涼拌和煲湯時,一次不經意的嘗試。不論是牛肚還是羊肚、豬肚,它們溫和得出挑,正因如此,總有一個肚子,始終讓人“牽腸挂肚”着。
文 | 李亦
地圖編輯 | 孫璐
設計 | 吳玖洋
文章首圖 | F777EN,圖蟲·創意
封圖攝影 | 嚴肅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内容
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