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揚州,除了觀賞名勝古迹,領略揚州的曆史文化。美食一定也是觀賞美景時不可缺少的調味料。中國的飲食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而揚州就是一個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好地方,當地的特色美食一定會讓你吃了之後流連忘返,深深的記住這裡。下面就由我這位吃貨,為大家盤點一下揚州當地的一些特色美食。
揚州是個好地方
滿漢全席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其中有這麼一道素菜,是将一塊嫩豆腐橫切百刀,再豎着切百刀,此做法極其考驗廚師的刀功。在廚師上百刀的連貫操作之下,一塊嫩豆腐變成了上千根猶如頭發絲粗細的豆腐絲,粗細均勻,互不粘連,細嫩清爽,入口即化,老少皆宜,在碗中散開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這就是著名的文絲豆腐。關于這文絲豆腐,還有段傳說。相傳在乾隆年間,有個叫文思的和尚,住在天甯寺。這文思豆腐就是由文思和尚所創,而今天這道菜還被擺上了國宴。
文思豆腐
揚州獅子頭,當地人都叫它斬肉。要說曆史文化,這道獅子頭可能自隋朝就出現了,即便到了今天,說起獅子頭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獅子頭的原料主要是豬肉,将豬肉剁碎做成丸子,可以油炸,也可以水煮,還有可以先油炸後紅燒,總之做法多種多樣,但不變的是獅子頭的營養豐富、口感松軟,入口即化。獅子頭,這名字據說是隋朝皇帝下江南時。吃到的一道美食,當時還叫葵花肉丸。當皇帝吃後,龍年大嶽,因為其酷似獅子的頭,所以就賜名獅子頭了。
獅子頭
大煮幹絲,又是一道淮揚名菜。主要由豆幹切絲,加上火腿絲,木耳絲,筍絲、紫菜絲,比較豪華的做法還會加上海參絲,燕窩絲,再加上雞湯做出來的菜肴。味道鮮美、清新爽口,老少皆宜。傳說,這是乾隆皇帝吃了都不禁贊不絕口的菜肴。一道看似簡單以豆腐為主的菜,加上精湛的刀工,新鮮的食材,恰到好處的火候,成就了一道沒有豆腥味,清新爽口的美味佳肴。
大煮幹絲
衆所周知,揚州炒飯已經成為了炒飯的代名詞,那麼揚州的蛋炒飯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揚州炒飯起源于民間,他曾有個非常洋氣的名字“碎金飯".用打散的雞蛋裹上稍硬的米飯、輔以火腿丁,青豆、蝦仁,香菇丁、雞脯丁、筍丁等炒出來的飯,顔色像碎金一樣金黃金黃的,所以叫碎金飯,又叫金裹銀。揚州炒飯又叫什錦炒飯,配料很多,但吃起來很清爽,沒有一絲油膩的感覺。
揚州炒飯
蟹黃湯包是揚州的一道傳統特色小吃。用料十分講究,制作工藝相當複雜,吃法也非常特别。采用煮熟螃蟹的蟹黃、蟹肉和豬肉一起攪拌做餡心,皮薄個大,吃的時候先用吸管吸食蟹黃湯包中的鮮美湯汁,然後再把湯包蘸醋食之。相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用肉饅頭代替人頭祭奠孫尚香。劉備的随從知道孫夫人生前愛吃螃蟹,于是就将蟹黃、蟹肉和豬肉混在肉餡中,這就是蟹黃湯包的來曆。
蟹黃湯包
揚州有句古話,早上皮包水(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短短一句話十個字,展現了揚州人民的生活節奏。 在揚州你不僅能感受到揚州的慢文化,四處充滿文藝氣息的名勝古迹、人文景觀,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揚州在美食上同樣不會讓你失望。搬上國宴餐桌的文思豆腐、蟹黃湯包,揚州特色早茶大煮幹絲,以及聞名全國最具代表性的揚州炒飯等等。美食之都可以說是名副其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