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蘇堤春曉”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大詞人、美食家蘇東坡塑像
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
蘇轼是宋代著名的大詞人
1才華橫溢、冠世絕代的宋代大文豪蘇轼,因耿直敢言,不願同流合污,屢屢成為官僚權貴政治傾軋的犧牲品,曾多次被貶官流放異地他鄉。
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的貶官生涯似乎還是蠻潇灑自在:在黃州,他遊山玩水于赤壁風景區,豪邁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篇力作外,還潛心發明了令人垂涎的諸多美食——東坡餅、東坡魚、東坡羹、東坡豆腐。
蘇轼貶官在黃州所做的《豬肉頌》,為豬肉不吝贊美: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他又研發了叫人回味咂嘴的世間美食“東坡肘子”、“東坡肉”,閑暇之餘,他每每品茗着西湖龍井,就着杭州醉蝦,流連徜徉于西湖的四時美景、無窮變幻,怎是一個“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恬靜悠然來形容啊!
公元1089年,蘇轼任杭州知州,因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當地百姓送他許多豬肉。而他卻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姜、醬油、料酒,慢火細焖,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戶,意外獲得了很大聲譽。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成為傳統的名菜。
還在當時的嶺南蠻荒之地惠州,他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形象描述自己的“詩意生活”。
甚至62歲的蘇學士被貶到“天涯海角”,宋朝沒有比這再冷落偏僻的場所——海南島儋州時,竟然癡迷上了當地的特色小吃——生蚝,或煎蚝或燒烤,真是大快朵頤,過瘾快哉,就連給兒子的信裡也這樣诙諧樂觀、不忘幽他一默:
東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孔争謀南徙,以分此味。
(我給你說,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們,我怕他們千裡迢迢跑來跟我搶如此美味。)
其實,自谑為“老饕”(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堪稱是大宋美食IP持有人的傑出文豪大家,東坡先生之遊山玩水、潛心美食的詩情畫意生活,多是出于千年後人們的樂觀聯想和文學色彩的意會誇張。
在現實生活中,在彼時官場堪比現代的完備“GDP考核”、問責機制下,蘇轼的官場生涯不可能一如網絡流行語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那樣稱心如意、巴适潇灑?
蘇詩書法《寒食帖》
蘇轼畫像
“東坡肘子”——蘇轼研發的美味
蘇轼的《赤壁賦》
離黃州不遠的赤壁古戰場
海南島風光
2宋朝官員的考核管理其實很“現代化”,不僅有GDP考核硬指标,還有伴随的問責機制。
在重文抑武,文人治天下的宋朝,對官員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
由于宋代城市化空前繁榮,商業發達,财稅貿易急劇擴張,導緻當時非常注重經濟方面的政績,一系列與GDP密切相關的指标(譬如墾田畝數、糧食種植畝數、新增戶口數目、公共設施修建數目、農業稅與工商稅征收細目、貨币“交子”發行量等)在宋代官員林林總總的考核清單上占據了很大比重。
根據年稅收總額計算,宋仁宗時期,中國宋朝的GDP占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杭州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
宋代商貿繁榮,國家每年稅收驚人。據統計,宋仁宗在位的宋朝最為富裕時期,某一年的稅收居然高達2200萬貫(相當于2200兩白銀)。
北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汴京城的商業利稅達到55萬缗(一缗即一貫銅錢,約等于一兩銀子);南宋中期,臨安一年的商業稅居然高達120萬缗。
而頗令人玩味的是,宋代對官員的考核猶如貫徹今天的“綠色發展、科學發展”理念,居然有一套操作性很強的标準化、量化考核指标。
所以,蘇轼到杭州擔任知州後,哪還有太多時間寄情山水,專研美食,因為他每年都要努力保持當地經濟指标的持續增長;填寫、上報多份嚴苛的“經濟年報”。
譬如對場務課利情況的考核,蘇東坡需要填寫一份報表,注明此場務的“祖額”多少,“遞年”收錢多少,本年收錢多少,政府投資多少,本年收入比“祖額”增長或虧短若幹“分厘”,比“遞年”又增長或虧短若幹“分厘”,然後送審計部門複核、審計。
宋朝所謂“祖額”,是指此次場務的營業舊額,通常取過去五年營業額的中位數作為“祖額”;“遞年”則指上一年,遞年比較相當于今天的同比;“分厘”是宋人使用的百分比,一分即10%,一厘即1%。通過使用這些統計工具,可以非常容易地量化評估出一個場務的年度經營業績。
更讓人欽佩歎服的是,一千年前的宋代,這些量化評估指标居然有配套的獎罰措施相對應。
比如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的一條法令規定:
将各州縣場務的課利統計納入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指标,虧損5%(十分虧五厘)以下的,知州、通判、幕職、知縣各罰薪一個月;虧損10%以下的,相關官員罰薪兩個月;虧損20%以上的,給予降職的處分;而場務課利實現增長20%的,則考核為優良,給與加官進爵的特别獎賞,以此調動官員提高經濟發展指标的主管能動性。
“天下州縣課利場務,自今逐處總計,大數十分虧五厘以下,知州、通判、幕職、知縣各罰一月俸;一分以下,兩月俸;二分以上,降差遣。其增二分以上,升陟之。”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汴京夜景
南宋都城臨安
宋朝的遠洋大船模型
3宋代地方不僅設知州,還專門設立監督制約的“通判”,搞權力制衡,防止州官一手遮天。
彼時,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層級就是州府,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為“知州”(府的行政長官為知府)。
宋朝的州務最為繁重。宋哲宗元祐四年,蘇轼擔任杭州知州之後,他需要“掌總理郡政,……其賦役、錢谷、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總焉”。
乍看起來,蘇學士當了杭州市長之後,好像是這裡“說一不二”的最高行政、司法長官。
實則不然,當時州裡還設置“通判”一兩名,賦予24小時監督制約“知州”的權利。也就是說,如果知州有不法事端,通判可以提出彈劾奏議(“知州有不法者,得舉奏之”《宋史》)。
宋時,各州設通判一至二員,輔佐郡政,“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
在宋朝的州府中,不少通判盡管官階、品秩略低于知州,但是由于有監督的大權在握,他們在許多事情上,根本用不着“唯(知州)馬首是瞻”,甚至可以與之一争長短高下,讓身為一州最高行政長官的知州無法肆意妄為、“權力獨大”。
這裡面還有個趣味的小掌故呢?
一天,某地知州對時常幹預監督他的“通判”非常不爽,發牢騷道:老子是堂堂一州之長,州衙裡官職最高的“一把手”,這事我說了算,你得聽我的。
通判卻揶揄回怼道:你一把手算個屁,我是名正言順的監州,代表朝廷監督你的,你不能獨斷專行、擅自決定。
州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争權,每雲‘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為期所制(宋歐陽修《歸田錄》)”。
由此,一些州官對通判如鲠在喉,避之唯恐不及,歐陽修還講了一則趣聞轶事:
汴京有位叫錢昆的少卿,老家餘杭人,非常愛吃大閘蟹,他曾請求外任,想到外地當個知州。上官問他希望到那個州上任,他诙諧道:“但得有螃蟹,無通判處,則可以”。大宋地界有螃蟹的州府不少,但是沒有設置“通判”的州府幾乎沒有,一時成為官場茶餘飯後的笑談。
所以,那種“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權利不被監督約束之“奇葩現象”,至少在宋代是很難出現的。
大夥也不難想象,即便蘇轼當了杭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知州),他身邊還有一兩個“通判”在監督他的行為舉止,又豈能天天研究美食、遊山玩水,耽誤時日,不搞經濟?!
歐陽修塑像
美食螃蟹
宋朝的交子錢
宋朝的銅錢
4對蘇轼而言,公款遊山玩水、吃吃喝喝别說不允許,更是想都不敢想,因為人家大宋朝的公款招待費管理,嚴格的超乎想象。
怎麼,你在宋朝當上“天高皇帝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州官,幾個哥們同鄉大老遠來拜訪,你就可以用公款遊山玩水、胡吃海喝了?
告訴你,這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除非你想丢官,不想幹了。
要知道,有宋一代,朝廷對地方的公款招待費管理可是相當的嚴格、不徇私情。
不妨從一則相關聯的“官場無小事”說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因一篇意境高遠、脍炙人口、流傳至今的《嶽陽樓記》而蜚聲文壇,名聲鵲起,令人好生羨慕嫉妒恨。
而文章開頭的“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讓人們知道了一枚叫“滕子京”的官員,而這位倒黴的大宋高官,就是吃虧在“亂花公款招待費”,遭到同僚彈劾,無奈被貶到了彼時荊楚南蠻之地的“嶽州”(今嶽陽市)。
原來,宋代汴京政府也是極力限制地方官員搭借“公款招待”之便,巧立名目,遊山玩水、胡吃海喝的。
宋朝為此還專門設立了“公用錢”制度,由中央财政撥給地方一筆專門的“公用錢”(公務接待費)。前提是,地方官員接待必須合理合法。
例如接待上級檢查巡視的開支,合理合法;用這些公款招待親朋好友,聯絡感情,吃喝玩樂就是不行,還要追究問責。
滕子京就是無形踩了“這個雷”,付出了慘痛不菲代價。
範仲淹畫像
嶽陽樓
範仲淹與滕子京塑像
他在當泾州知州(今甘肅泾川)時,“費公錢十六萬貫”,除了用于宴席和歌舞娛樂之外,還“犒赉諸部屬羌,又間以饋遺遊士故人”。盡管滕子京沒有中飽私囊,可是他明顯越軌涉嫌“挪用公款招待費”,被禦史以“盜用公用錢”彈劾後,其去留和貶官尺度,一時不好把握,成為朝臣争議的焦點。
宰相杜衍主張嚴懲不貸,以儆效尤(“欲深罪滕宗諒”)。範仲淹則極力為他開脫(“力救之”;稱“如宗諒顯有欺隐入己及乖違大過,臣甘于宗諒同行貶黜”)。
滕子京好不容易得以“止降一官,知虢州”,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禦史中丞王拱辰認為處理太輕無法責衆,在其以“辭官相挾”之下,滕子京最終從繁華的中原虢州,又被改貶到荒涼偏僻的嶽州。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人生往往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在此任上,滕子京修建了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嶽陽樓,範仲淹錦上添花寫了篇《嶽陽樓記》,得以流傳至今,光耀史冊。
事實上,大文豪蘇轼雖然多次被貶,但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積極用事的儒家思想),無論“居廟堂”抑或“處江湖都是”憂國憂民,盡職盡責,美名遠揚。
譬如他在惠州任上,心系民生,請準改稅賦為“錢米兩便”,糾正米賤傷農;推廣中原地區的先進農業技術使用“秧馬”;鋪路架橋,解決百姓出行困難;和好友(廣州知州)協商解決廣州城市居民的醫療、飲水惠民問題。
杭州任上,他親自帶頭“疏浚西湖,築長堤防水患”,杭州人民為紀念一代大文豪治理西湖的千秋功績,親切稱之為“蘇堤”;“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而這位在“詩、詞、散文、書、畫、美食” 等方面達到極高藝術造詣、才華冠世絕代、千年等一回的文化巨人(美食大師),也從未被曆史的記憶長河湮滅。
在星光璀璨、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畫卷之中,蘇東坡早已成為熠熠生輝的“巨星符号”,時光不老,傳奇不絕。
三蘇祠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王安石畫像
宋哲宗畫像
蘇東坡的繪畫
宋代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蘇堤春曉
參考書目:《宋:現代的拂曉時辰》、《宋史》、《蘇東坡傳》、《蘇轼的人間情懷》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