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尖面又叫撥股、撥魚、剔撥股,原産地山西省晉南等地,是山西經典面食之一。
記得前幾年一次路過太原,在一家飯店點了一份剔尖面,口感爽滑,面魚不黏不硬,入口口感筋道香甜,加入西紅柿雞蛋或者肉末做成的臊子,非常可口,這種面條吃起來,也不長都是很短的面魚,免去了吃面條的吸溜聲音。
剔尖面清淡爽口,簡單易做,可以用白面,也可以用莜面和山藥配置起來和面,根據喜好随意調制,不過一般是白面比較經典。
剔尖面也有一段傳說。在唐朝時候,李世民的皇妹八姑,在綿山誦經修行,她心地善良,在山中采藥,也為鄉親們治病。一日,八姑去看望一個患病的老奶奶,到了中午時分,為她做飯的時候,因時間倉促,和面的時候将面和得非常稀軟。眼看鍋中水沸,八姑急中生智,她随手拿起一塊木闆,将軟面條放于木闆上,用一根筷子,将面往開水中撥,面條随着筷子撥動,掉入鍋中變成了一根根短的面條。待到面條煮熟以後,老奶奶吃完感覺甚是好吃,就問:“孩子,這叫什麼面?”八姑将“這”誤聽為“你”字,脫口說:“叫八姑。”老妪誤聽為“撥股”,從此就有了“撥股”面,就成為了最早的剔尖。
八姑和老奶奶兩個人的一點小誤會,卻誤打誤撞地發明出了一種新的面食,話說這剔尖面的由來也蘊含着溫暖的小故事。正是八姑的善良才讓剔尖面流傳了千年。
後來剔尖面在山西廣泛流傳開來,随着曆史長河一代代傳承下來,成了山西人民飯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緻主食。
剔尖面簡單好做也好吃,要做好剔尖面關鍵是和面的時候把握好面團的軟硬度,要和面到稀軟,拉起來可以輕松流下為宜,在撥面的時候,左手拿一塊趁手的面闆,右手拿一根筷子,從上往下一根根将面撥入鍋中,這撥面的技術,是比較考驗技術的,最佳的面魚長短大小,比例适當,不會出現一根特别長一根特别短的情況,最好是面魚兩段細,中間粗。
等到面煮熟後,配以素臊子或葷臊子,素臊子一般是西紅柿雞蛋比較經典,面條要好吃,這西紅柿不能是大塊的,最好成半流體狀,和雞蛋搭配好比例,鹹淡把握好。肉臊子一般是用豬肉末顆粒,用大鍋專門熬制而成。
面條加上臊子,再加上香菜、蔥花,還有山西人最喜歡的醋,那麼一碗香噴噴的剔尖面就做好了,剔尖面可以加湯也可以幹拌,可鹹可甜,老少皆宜,入口爽滑,特别好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