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營養價值
據測定:優質楊梅果肉的含糖量為12%~13%,含酸量為0.5%~1.1%,富含纖維素、礦質元素、維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實中鈣、磷、鐵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
每100克楊梅可食部食品中的營養素含量:水分83.4-92.0克、熱量28千卡,蛋白質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7克,膳食纖維1克,果汁含糖量12-13克,含酸量0.5-1.8克,硫胺素10微克,核黃素50微克,煙酸0.3毫克,視黃醇當量92微克,胡蘿蔔素0.3微克,維生素A7微克,維生素C9毫克,維生素E0.81毫克,鈣14毫克,鎂10毫克,鐵1毫克,錳0.72毫克,鋅0.14毫克,銅20微克,鉀149毫克,磷8毫克,鈉0.7毫克,硒0.31微克。
槟榔的功效與作用
槟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槟榔油、生物堿、兒茶素、膽堿等成分。槟榔具有獨特的禦瘴功能,是曆代醫家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滞積結有關,而槟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
槟榔西施的藥用價值
說到“槟榔西施”,還得先說說槟榔。台灣同胞曆來就有嚼槟榔的習慣,并且曆史悠久。在康熙年間首任台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台灣府志·物産志》就有記載;乾隆年間台灣海防同知朱景英,記錄當時台灣流行槟榔的盛況:“晱槟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離口;啖之既久,唇齒皆黑,家日食不繼,惟此不可缺也。解紛者彼此送槟榔辄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藥聖李時珍對槟榔的醫療功能概括為“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饑能使之飽。”所以在台灣食槟榔由來以久,吃的人多了,槟榔種植早已形成了農副業的支柱産業,台 灣地方政府,在上個世紀末曾經提出限制種植,也不提倡吃食槟榔,但遭到果農的抗議和反對。現在台灣食槟榔的人很普遍,被譽為“紅唇族”。在台灣考察期間,我多次問他們吃槟榔究竟有什麼好處,他們回答說有提神作用,其它的也說不上所以然,隻是想吃而已。
“槟榔西施”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是槟榔經銷商為招攬顧客聘用年輕貌美的女孩子坐台促銷槟榔的新招,被稱為“槟榔西施”。賣槟榔的小店就是一個小玻璃屋,它的面積小到幾平方米,大的十幾平方米,陳設也很簡單,一般隻有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一個高腳凳。我們所到之處沿途不時地看到那些玻璃小屋,“槟榔西施”坦露在玻璃店内,一頭染色的短發顯得很張揚,穿着低胸的超短裙,濃妝豔抹,雖不能與西施媲美,但其豔麗亦在想象之中。
除了外形要有“可看性”外,一名合格的槟榔西施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調制包裝槟榔。當地司機買槟榔時,她們會掏出一個小袋子,拿出一粒槟榔,熟練地用刀子切去頭尾,又打開一個類似化妝品的小盒子,用小刀剜出少許白泥膏,平攤在槟榔葉上。白泥膏實際上就是石灰一類的東西,可以降低槟榔的不良刺激。
2003年以前“槟榔西施”風靡全島,西施們越穿越少,給人的刺激原先隻是停留在視覺上,後來逐漸演變成色情活動,但并非所有的槟榔西施都從事這種交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槟榔西施們穿的可是越來越少了。很多人上身隻穿着胸罩,下面是一條短得不能再短的裙子,即便冬天也不例外,仍打扮出撩人的風姿,當地的行話叫做“清涼裝”。為招攬顧客,槟榔西施們也是花樣百出,各展奇招。有的隻要你買她的槟榔,就免費奉送一段“豔舞”,更有甚者,不言而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