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腦大家都吃過,人們經常會當做早餐,美味極了,那麼你知道豆腐腦的飲食文化嗎?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看。
豆腐腦即是豆腐花,又稱老豆腐,豆花,是利用大豆蛋白制成的高養分食品。主要分為甜、鹹兩種吃法。
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其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求量。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适于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肴。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飲食文化由來
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建都于壽春(今安徽壽縣)。相傳,劉安不務政事,野心很大,不滿足隻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王,總想謀求一個更顯赫的實職,還醉心于長生不老之術,急于尋求靈丹妙藥。于是,他召集術士門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爐火,别出心裁地叫他們用黃豆和鹽鹵來煉丹,結果“煉”得雪白細膩的豆腐。它雖非靈丹妙藥,可美味可口,别有風味。此物迅速傳開,風行于世,有詩為證:“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生獲泉布。”
記載
《故都食物百詠》中稱:“豆腐新鮮鹵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細嫩真同腦,食罷居然鼓腹舊。”還注說豆腐腦最佳之處在于細嫩如腦,才名副其實。它的口味應鹹淡适口,細嫩鮮美,并有蒜香味兒。
《故都食物百詠》外稱老豆腐:“雲膚花貌認參差,未是抛書睡起時,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注說:“老豆腐較豆腐腦稍軟,外形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豆腐腦多正在晨間出售,老豆腐則正在午後。豆腐腦澆鹵,老豆腐則佐醬油等素食之。”清代名醫王孟英在《随息居飲食譜》中這樣記載:豆腐,以青、黃大豆,清泉細磨,生榨取漿,入鍋點成後,軟而活者勝。點成不壓則尤軟,為腐花,亦曰腐腦。
豆腐腦是天津的傳統風味小吃,早餐。當時有首兒歌:“要想胖,去開豆腐房,一天到晚熱豆腐腦兒填肚腸”豆腐腦色白軟嫩,鮮香可口。豆腐腦在北京都是清真的,鹵的味道堪稱
一絕,其鹵不洩,腦嫩而不散,清香撲鼻。現今的豆腐腦已不是當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黃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綠豆粉價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減。器皿也有講究,用砂鍋,砂鍋體輕、導熱快,特别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屬器皿的影響。早年前門外門框胡同的豆腐腦白和鼓樓豆腐腦馬最為有名,人稱“南白北馬”。西城區有名的是也西單的米家兄弟。南城天橋也有家姓白的做豆腐腦口碑不錯。門框胡同白家的豆腐腦真稱得上是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且有豆奶之香。豆腐腦的澆鹵最為講究,風味有回漢之别。
“白記豆腐腦”是清真鹵味,用切得薄薄的鮮羊肉片、上等口蘑、澱粉、醬油打出的鹵汁橙紅透亮,鮮美非常。吃的時候,舀起一塊白嫩的豆腐腦,澆上一勺厚鹵,淋上蒜汁或辣椒油,就着剛出爐的芝麻小燒餅這麼一吃,滿嘴噴香。
家庭自制豆腐腦的做法
1、200克幹黃豆用清水泡發8-10小時(夏季放在冰箱冷藏裡泡發);
2、泡好的黃豆用清水洗淨,加1000克清水,用原汁機磨成濃豆漿(或用普通料理機打磨),磨好的豆漿過濾後待用;
3、豆漿上火煮透,全程不要火大,以防溢鍋;
4、煮好的豆漿撇去浮末,關火;
5、内酯放入容器,加少許清水調勻,豆漿溫度降至80-90度(表面能看到豆腐皮凝結),沖入裝内酯的容器中,攪拌2圈;
6、靜置15分鐘後,豆腐腦制作完成,盛出用生抽、蝦皮、紅椒、芝麻油調味即可食用;
溫馨提示: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豆腐腦是高養分食品,深得大衆的喜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