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地方特色美食是旅遊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近年來,來恩施旅遊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作為一名恩施土著,今天就在這裡為大家推薦幾種我最愛的恩施特色美食。
恩施豆皮 恩施豆皮是湖北恩施的地方特色小吃,是恩施人最愛的早餐品類。以土豆、玉米、大米為原料制作而成,有米豆皮、綠豆皮、玉米豆皮(後兩種添加相應原材料)。豆皮的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河粉,但是沒有河粉那麼光滑。豆皮的吃法分為煮和炒,我個人更偏愛煮湯的豆皮, 在湯鍋裡煮熟盛到碗裡後澆上排骨土豆、酸菜、木耳肉絲、肥腸等等各種可供選擇的配料(我們稱之為臊子),綿軟滑爽,美味可口。
恩施豆皮
土豆飯 因為地域條件的原因,恩施出産土豆,而且是富硒土豆,恩施富硒小土豆也是小有名氣。我們恩施人從小愛吃土豆,自然也是想方設法把土豆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土豆飯就是其中一種。把土豆去皮切塊,下鍋加鹽炒變色,均勻鋪在炒鍋鍋底,倒上蒸好的米飯(或者生米),加水蒸熟(如果是生米的話水要沒過米),直到能聞到土豆的焦香味,跟鍋接觸的一面全是焦黃的鍋巴,令人垂涎欲滴。如果自己喜歡的話,也可以摻一些肉沫香料之類的。農村裡的柴火竈做出來的土豆飯尤其香,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吃一吃農家的柴火土豆飯。
土豆飯
炕洋芋 炕洋芋就是油炸恩施小土豆,在農村是用柴火竈炕出來的,在城市街頭就是用油炸出來的。恩施土豆個頭小,口感沙糯,油炸出來加上辣椒、香菜、胡椒粉、蔥花等佐料拌一拌,再加一點恩施人做菜最愛的酸蘿蔔絲,好吃得不得了。
炕洋芋
洋芋粉粑粑 洋芋粉粑粑是土家餐桌上常見的美食,精選土豆洗淨磨碎,過濾,剔除土豆渣,留下土豆之精華——土豆澱粉,沉在水底結成一片,把水倒掉,在陽光下自然曬幹後就成了粉末狀,防潮存儲。吃的時候取幹澱粉和水攪拌,加入雞蛋、土豆絲等佐料,熱鍋翻炒,壓制成餅狀,起鍋冷卻,切成小塊再次下鍋加上鹽和紅辣椒、大蒜葉等香料炒制,晶瑩剔透,勁道十足。也可跟臘肉等食材一起炒。
洋芋粉粑粑炒臘肉
合渣 合渣是土家人餐桌必備湯食,尤其是在農村。把黃豆打磨成粉,然後再把黃豆粉沖水,入鍋煮開,往裡面加入已經洗淨切好煮熟濾水的葉菜即可(白菜、青菜、瓜葉等),合渣有肉末合渣(幹合渣)和清湯合渣(稀合渣)之分。小時候的記憶裡,炎熱的夏天,母親農忙回來,喝上一碗清湯合渣,解渴又爽口。相比清湯合渣,肉末合渣更讓外地人接受。恩施最有名的老字号合渣餐館是張關合渣,屬于肉末合渣。在恩施客運中心和女兒城這些旅遊聚集的地方都有分店。
肉沫合渣
臘肉 恩施的臘肉是砍成長塊的新鮮豬肉抹上鹽腌制以後挂在竈頭或者專門的炕房熏烤而成。臘肉可以做成炒臘肉(加上其他材料一起炒,如蒜苔、青椒、胡蘿蔔、土豆片、炸廣椒、熏豆幹、薇菜、洋芋粉粑粑、蕨粑等)、粉蒸肉、梅菜扣肉、土豆、蘿蔔或者海帶炖臘排骨或者臘豬蹄,跟新鮮豬肉相比,少了腥氣,多了熏香,口感也更好。
海帶炖臘豬蹄
遼葉粑粑 恩施多山,山裡産箬葉(本地人叫遼葉),是包粽子最佳材料,本地人還用它來包米粑粑、包谷粑粑,把大米或者玉米打磨成漿,自然發酵或者加發酵粉發酵,用洗淨的箬葉包成三角形,用蒸鍋蒸熟,聞着箬葉的清香就食欲大開。
包谷粑粑
榨廣椒 榨廣椒是是以鮮紅辣椒醬和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可以直接用油炒,也可以加香料,或者臘肉,鮮肉等材料一塊兒炒,營養全面,開胃爽口,是非常好的下飯菜。小時候上學,每個星期就帶一瓶媽媽炒好的榨廣椒,拌在蒸好的米飯裡,就是一頓午餐。
榨廣椒炒肉
土家燒餅 土家燒餅即土掉渣燒餅,用面粉、發酵粉、肉末、小蔥、花椒粉、辣椒粉制作而成。土家掉渣燒餅一度開到了全國。我在北京的時候每次經過大望路的地鐵站都要去買一個。但是外面的土家掉渣燒餅是用機器烘烤的,少了那股原始的味道,我仍然最愛的是用大桶和炭火烤出來的土家燒餅。現在恩施街頭掉渣燒餅少了,建始大餅多了,吃起來味道差不多,隻不過建始大餅是把肉末夾在面團裡面,以免貼在爐壁上烤的過程中肉沫掉下來。
土家燒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