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吃過阆中張飛牛肉,一定記得那時候的牛肉,都有一層黑黑的外殼,切開之後,才能看到暗紅色的牛肉。
有人說,這種外黑内紅,恰好是對張飛形象的完美诠釋。
不過,如今包括張飛牛肉在内的所有牛肉,都看不到這種黑黑的外殼了,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當時滅菌工藝較落後的影響,為了讓張飛牛肉保存得更久,出廠的時候都會在表面抹上一層“百草霜”,也就是俗稱的“草木灰”來起到保質防腐作用。
不過“百草霜”塗裹牛肉表面來保質防腐,僅适用于冬季,且時間較短,僅為7天左右。加之表面漆黑,感官不适,已不适用現代肉制品保存防腐需求,特别是外地消費者,更加不易接受。
因此,自2003年起,張飛牛肉便摒棄原有的“百草霜”保質工藝,同時登報聲明采用國際認證的121°C高溫滅菌工藝。
經過這種方式加工後,牛肉的保質期可延長至12個月,不但極大地提升了食品質量安全,也有效地鎖住了營養,保持了口感。
如今,阆中市的張飛牛肉産業已初具規模,每年有一億多元的銷售額,不僅拉動了肉牛的養殖和深加工,同時也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帶動了旅遊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