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面食是我國北方的主食,但面條卻并不是北方的專屬,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面條,十分美味,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那麼本期飲食文化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吧。
1.蘭州牛肉拉面
蘭州牛肉拉面,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面,是甘肅蘭州的小吃,如今已經走出了國際,在世界的影響力非常大。坊間傳說,蘭州拉面是起源于唐朝,但根據資料記載,蘭州拉面始于清朝嘉慶年間,是一個叫陳維精的人發明的,後來又經過傳承改進,才有了今天的蘭州牛肉拉面。蘭州拉面是世界上最長最細的拉面,有中華第一面的美稱。
2.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們的日常飯菜,因是全憑刀削做出來的,因此是揚名遠外。在山西各個地方的刀削面味道也大都不一樣,但最出名的當是大同刀削面。它與北京的炸醬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幹面、四川的擔擔面并稱為五大面食名品,刀削面起源于12世紀的山西太原,到了清康熙年間,山西刀削面的一個分支已發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存。
3.北京炸醬面
炸醬面是一道傳統的中華美食,傳說八國聯軍進北京,西太後逃跑西安後,最喜歡吃的一種面就是炸醬面,後令總管李蓮英把做炸醬面的人帶到北京,進宮做炸醬面,再後來由宮廷傳向民間,炸醬面也就在北京地區紮根開花了。
4.河南燴面
燴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肉菜湯面兼而有之,那味道一流。關于河南燴面起源,有唐太宗落難說,豫籍京官廚子自創說,山西回族傳統面食改進說等等文化典故。但有學者指出,從1956年省會鄭州成立第一家燴面館開始,燴面正式被作為一個單有的品牌出現,到現在有近60年光景。
5.武漢熱幹面
武漢熱幹面作為武漢的特色小吃,面條纖細但是有勁道,再加上工序繁瑣,醬汁濃香,讓人食欲大增。熱幹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在漢口長堤街賣湯面的蔡明偉首創,當時名叫“麻醬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記時才正式叫“熱幹面”。熱幹面在中國第一屆面條文化節上面奪得了第一名,雖然有不少人争議,但無可否定的是它确實好吃。
6.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和自貢的地方美食,據說是因為,人們挑着擔擔賣面,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擔擔面做成後面條又細又薄,香氣逼人,擔擔面分布在了各地,雖然做法大同小異,但還是非常的火熱。
7.陝西臊子面
中國西北地區的特色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最為正宗。臊子面做法非常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于陝西人來說,臊子面配色極為重要,既好吃又好看。臊子面在陝西通常拿來作為好的寓意,比如婚慶、過大壽,都以臊子面來招待。
8.安徽牛肉闆面
這個面曆史特别悠久,起源于安徽省和河南新野的漢族特色小吃,它以爽口耐嚼享譽周邊。最早始于清朝光緒年間。闆面原本隻是個是地方小吃,知名度也不高,但随着改革開放,本地人外出打工帶出省,這才逐漸風靡到全國各地。
9.錦江鍋蓋面
有“江南的天下第一面”美譽,是江蘇省鎮江市地方特色傳統美食。面的柔性好,老少皆宜。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到鎮江張嫂子面館坐客,張嫂子忙中出錯,誤将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裡,結果沒想到煮出來的面還挺好吃,乾隆爺吃後贊不絕口,由此名聲傳開。
10.陽春面
陽春面是蘇式湯面的一種,又叫光面。說起陽春面還得和乾隆爺扯上關系,相傳乾隆南巡,在淮安城一家面攤吃飯,看到攤小二端上一碗面條,根根利利爽爽,淡醬色面湯清澈見底,吃兩碗後,乾隆才想起來問這面的名字。攤小二說還沒名字。乾隆深思片刻說:“淮安是漕運要地,對國庫貢獻很大,現在正值陽春三月,就叫‘陽春面’吧。”由此得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