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吳浩亮
2021-03-11 17:29
金女士向看看新聞Knews反映,去年她要購買使用權房,合同都簽好了,可物業卻遲遲不開具征詢單。拖了幾個月後才被告知,物業公司插手交易,讓金女士眼看到手的房子飛了。
所謂使用權房買賣,就是公有住房差價交換,上海曾在2019年出台過相關辦法。金女士所購買的武康路392号4樓非成套房屋不在受限範圍内,因此,去年7月通過中介,她與賣家簽訂了買賣合同,21平米的小間,總價315萬元。在簽訂完合同後,買賣雙方便前往衡複物業辦理征詢單手續,8月賣家将房屋恢複原樣後,賣家就簽字了。
房屋中介說,征詢單一般兩個月能出來,可之後金女士等了好幾個月後等來的消息卻是,衡複物業也介入了該房屋交易。他們跟賣方說,《滬房地資2004 17号文》規定,房地集團有權在同等價格的前提下優先受讓房屋。煮熟的鴨子飛了,如今金女士進退兩難,還面臨違約責任。她質疑,物業既然要優先受讓,那為何一開始不明說。而徐房集團給出的回複是,因該房存在擅自搭建情況,才導緻差價換房流程變長。
對此,上海市衡複物業有限公司解釋說,他們是依據《上海市共有住房差價交換辦法》,對優秀曆史保護建築進行有償回收。房子收回流程需要在完成房屋查勘以及違章整改完成後,屆時物業才會确認房子是否适合收回。希望相關部門換位思考,使回購使用權房流程更合理,盡量避免"半路殺出程咬金",對購房者利益造成損害。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吳浩亮 編輯:祝聞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