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到A閨蜜的茶莊裡喝茶。
隻見閨蜜新穿了條煙青色的長裙,越發顯得高挑。
“倒很少見你穿長裙啊,這身襯得特别有精神。”
A閨蜜聽了後,連連客氣說,“這大半個月試新茶,腰都寬了一圈,穿這主要還是為了遮肉。”
“哈哈,看來愛美是廣大女同胞們與生俱來的天賦。”
像上個月到海邊被曬黑了一個色号的李麻花,為了重回白到發光的皮膚狀态,這些天愣是到哪出門都穿上了防曬衣。
可見,女人為了美,穿衣打扮上揚長避短是基本功。
寒暄過後,坐在清涼的雅間,喝幾杯老友泡的茶。
席間,A閨蜜泡了款紅茶——桐木小赤甘,清香的花果香萦繞。
剛好想起前不久茶友們留言裡的提問,便問閨蜜對85度溫水泡紅茶的看法。
閨蜜一邊斟茶,一邊接話,“這就是為了避開缺陷啊,好茶誰要用溫水泡!”
确實,用85度水溫泡紅茶是茶圈最大的謊言。
此外,茶界混淆視聽的泡茶伎倆,更是層出不窮。
下邊就來以紅茶、白茶、武夷岩茶做典型,好好聊一聊。
《2》
“紅茶不能用沸水泡茶,會被燙壞!”
這樣的一番話,不知茶友們有無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泡紅茶時,很多茶掌櫃會特意交代,不要用沸水沖泡。
“沸水泡茶,會破壞紅茶的清香。”
“100℃高水溫泡紅茶,會讓茶葉發酸。”
“芽葉細嫩的高檔紅茶,被沸水一燙,茶味都破壞了大半。”
諸如此類,紅茶不能用沸水沖泡的謠傳,讓不少人深信不疑。
但事實上,紅茶根本不怕100℃的高水溫沖泡,沸水會将茶燙壞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恰恰相反的是,對于優質紅茶來說,用沸水沖泡更能彰顯其核心品質!
沖泡紅茶,在沸水沖泡的條件下,茶多酚、兒茶素、咖啡堿、水浸出物和總糖含量都顯著高于溫水泡茶。
換句話說,高水溫的沸水沖泡,能更好的讓和紅茶内部的茶味物質釋放。
沖泡溫度越高,茶水浸出物溶出量越大,個中原理,和分子的熱運動有關。
溫度高,可以加快分子活動速率,讓紅茶内部的茶味物質浸出速度加快,總量變高。
故而,使用沸水沖泡紅茶,可以更好的激發茶葉内部的茶味滋味和芳香物質。
沸水泡出來的紅茶茶湯,茶味更充足飽滿,茶香更層次多變。
那,既然沸水沖泡紅茶好處多多,為什麼這麼多人,要提倡85℃溫水沖泡呢?
原因很簡單,為了掩飾缺陷。
好茶不怕開水燙,但劣茶害怕沸水泡。
内部茶味物質寡淡的劣質紅茶,風味平平,經沸水一燙,就容易現出原形。
茶湯風味不佳,香氣和滋味平平,太過遜色。
優質的紅茶,用沸水沖泡并不會将其燙壞,更不會破壞茶香和茶味,反倒是讓茶湯整體表現更精彩。
并且,工藝到位,沒有過度發酵的紅茶,根本不會生出明顯酸味,不能将黑鍋扣在沸水沖泡上。
紅茶需要溫水泡,根本就是掩飾劣茶的借口!
《3》
“存了多年的老白茶,隻有煮着喝才能出來味道。”
這樣的話,讓人費解。
一款老白茶,蓋碗泡不出味道,隻有煮着喝才行,那它的品質該有多差呀?
但,對于新入門的茶友來說,這樣的謊話,太具迷惑性。
若是将謠傳信以為真,框定了心中對老白茶的認知,那後面就難以與好茶逢源了。
優質的老白茶,經過妥當儲存轉化,整體的風味更為醇厚。
好比是一壇塵封了多年的紹興老酒,一打開,盡是醇美濃郁的酒香,飄香十裡。
茶味醇厚,内部茶味物質處于蓄勢待發狀态的老白茶,隻要稍稍與水接觸,茶味物質就可快速釋放。
根本不存在隻能煮,不能泡的說法。
一款品質足夠有保障(太姥山出産,日光萎凋制作,三層包裝法妥當儲存多年)的老白茶,一打開箱,馥郁的甘香跳脫而出。
藥香沉郁悠長,陳香甘和動人,茶香動人,經過沖泡後功力展現,魅力更是無窮。
這樣優質的老茶,用蓋碗泡上六七沖後,再放入将其拿來煮,還能再煮上兩三壺茶水,續航力驚人。
可見,一款單純蓋碗沖泡沒有滋味,需要用長時間沸煮才能出來滋味的老白茶,内部茶味物質積累,是有多麼單薄?
那,為什麼會有人提倡,“老白茶需要煮着喝才能出來滋味呢?”
這是因為,這樣的“老白茶”,背後貓膩不少。
它們的真實身份,常常是存壞變質的老白茶,經過做舊的老白茶……
在内部茶味物質結構受損的情況下,才會需要通過極端的長時間熬煮,才能出來滋味!
《4》
“岩茶需要悶一悶才能喝,快出水沒滋味。”
武夷岩茶,作為烏龍茶的典型代表,水仙、肉桂、大紅袍三大當家花旦,名聲響當當。
在衆多茶類中,岩茶的制茶工藝最為繁瑣,需得經過多重步驟,經過一道道焙火後,才能制出合格的成品。
經過千錘百煉後得來的岩茶,大量的茶味物質藏在了内部條索中。
泡茶喝茶時,為了更為全面的感受一款岩茶的風味,最好的做法是用白瓷蓋碗沖泡。
110ml的标準蓋碗内,投入完整的8克幹茶,環壁注入沸水,并且需要快速倒出茶湯,整個泡茶過程,動作要幹脆利落,不能過多猶豫。
一泡山場好,工藝到位的岩茶,在快出水之下,不愁沒滋味。
由于自身茶味充足,家底子厚,好比是一大杯滿滿的水,哪怕是輕輕搖晃也能将水灑出來。
那為何到外面茶莊喝茶時,有人會建議要将岩茶悶一悶再喝呢?
道理同上,依舊是為了掩飾自身品質缺陷。
響鼓不用重錘。
至于不響的鼓,自然需要重重的敲,才能發出聲響。
品質不佳,茶味不足的岩茶,若是用快出水的沖泡方式,泡茶時與水接觸時間較短,泡出來的茶湯容易單薄,平淡,水味明顯。
唯有長時間悶泡,将一泡岩茶内部僅有零星茶味集中釋放後,才能出來滋味!
《5》
好茶得來不易。
對待好茶,我們應心懷虔誠。
泡茶喝茶時,不浪費任何茶味,将茶葉内部的風味充分利用,才是正确的做法。
溫水泡紅茶,溫度不足,茶香和茶味難以激發,對好茶而言是浪費;
将老白茶視為中藥,拿來長時間熬煮,更是好茶之殇;
具有岩骨花香風韻的武夷岩茶,将其長時間悶泡喝,滋味濃酽,不好入口,實為遺憾!
可見,“泡紅茶需要85℃溫水”,“老白茶需要長時間熬煮才有味”,“喝武夷岩茶就要拿來悶泡”
……
如此種種,根本就是為了掩飾茶葉本身劣質的借口。
投機,可以取一時巧,取不了一世巧。
泡茶時快速準确檢驗一款茶的品質,唯有蓋碗泡、沸水泡、快出水,才能顯出真章!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