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料:豬肋條肉五花肉5000克;調料:白砂糖200克、鹽125克、醬油150克、白酒100克、八角10克、桂皮10克、花椒10克。選料與切條:原料采用不帶奶脯的肋條肉,切成寬1.5厘米、長33至38厘米的條狀。要求條的寬容均勻,刀工整齊,厚薄一緻,皮上無毛,無傷斑。切成條坯後,在頂端硬膘右邊,斜刀穿皮打成0.3至0.4厘米的小眼穿上麻繩便于懸挂。
2、腌制:條坯以25千克為單位,放在盛器内分批洗滌。先用牛0至50℃的溫水将硬膘泡軟,然後将條坯上的浮油洗淨,放在濾盤上瀝幹水分,再按規定西方拌料。拌料時應先将臘肉坯放在盛器内,再将糖、鹽、醬油、硝酸鈉和白酒等配料混合均勻,倒入缸内,用手拌勻,并每隔2小時上下翻動一次,盡量使料液滲到條坯内部。腌制時必須分清等級和規格,确保質量。腌制8至10小時即可扣繩。繩頭扣在洞眼中,長短要整齊,如發現腌制時間不足仍可以放入腌缸得腌至透再出缸。
3、烘焙:臘肉坯腌制出缸後,即可開竹。每根竹竿可挂5千克左右,送入烘房。竹竿要排列整齊,每竿距離相隔2至3厘米,進烘房後應立刻将石棉布簾放下。烘房溫度保持在45至50℃,溫度開始高,而後逐步降低,正确掌握烘房溫度是決定成品品質的關鍵。操作人員經經常檢查肉坯的幹濕程度,如溫度過高,火力太旺,則滴油過多,影響成品率。如溫度過低,則容易發生酸味,而且色澤發暗,影響質量。烘焙時應分清級别,以防混淆。臘肉坯進烘房經14小時左右,視條坯幹燥情況即可升至第二層繼續烘焙。升層時裡外竹竿相互調換位置,使條坯受溫均勻,再經24小時左右即可出房。成品出房時須掌握先進後出,分清級别,分批出房。并檢查是否幹透,如發現外表有雜質,白斑、焦斑和黴點等現象時,應剔出另外處理。
4、貯存保管:(1)臘肉貯藏時應注意保持清潔,防止污染,同時要防鼠齧蟲蛀。如吊挂幹燥通風陰涼處,可保存3個月;如用壇裝,則在壇底放一層厚3厘米的生石灰,上面鋪一層塑料布和兩層紙,放入臘肉條後,密封壇口,可保存5個月,如将臘肉條裝入塑料食品袋中,紮緊袋口埋藏于草木灰中,可保存半年。(2)臘肉需要外運時最好裝馬鈴薯闆箱,四周襯臘紙以防潮,但在裝箱時如發現臘肉回潮時,還必須重入烘房烘幹,待冷卻後再行裝箱。否則在運輸途中容易變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