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一品走近非洲#
導讀:包槟榔的樹葉是什麼?南方很多人種,既是美味的野菜,還能包粽子
近日槟榔成為了一種備受矚目的水果,就連好多不吃槟榔的北方網友也突然對它感興趣了。原因是有些地方已經明令禁止銷售槟榔了。
對此結果,有不少網友是歡呼雀躍,還支持更多的地方禁止銷售槟榔。但也有一些網友對此不太支持,認為禁止不是最好的方法。
當槟榔突然走紅了以後,應驗了一句老話“人紅是非多”,于是很多關于槟榔的消息也是滿天飛。其中有不少網友看到以前吃槟榔的照片、視頻以後,就産生了一個疑問:
過去的槟榔都是用一種樹葉、裹上白色粉末一起來吃。這種樹葉是什麼呢?為何要包裹上它呢?其實在南方,這種樹葉很常見,許多人也喜歡種植它,你們認識嗎?它就是蒌葉。
蒌葉是什麼? 蒌葉是民間的一種俗稱,有些地方也叫它蒟醬、蛤蒌、假蒌、山蒌等,在我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食用這種樹葉了。
在古代的一些醫學書籍中就有對蒌葉的記載,據了解最早出現的是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蒌,即蒟也。嶺南人取其葉,和槟榔食,用其葉封固,曬半載收貯待用,可留數十年。”
意思是說蒌葉就是蒟這種植物的葉子,當時在嶺南地區就流行用它的葉子和槟榔一起包裹來食用。
在以前吃的槟榔和現在不同,都是吃新鮮的槟榔。采摘下來以後把它切成兩半了,然後用蒌葉把槟榔和少量的貝殼粉一起包裹起來,之後送入到嘴裡咀嚼。目前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依然還有用蒌葉包裹貝殼粉一起食用的習慣。
之所以不是直接咀嚼槟榔,而要加入蒌葉那是因為直接吃槟榔的味道和口感都不好,而加入蒌葉的話,它自帶清香味就能緩解槟榔的苦味,并且蒌葉還有絲絲的辛辣和甘甜味,如此一來混合着吃口感才好。
在過去海南、廣西一些地區,就是用蒌葉包裹貝殼粉來咀嚼槟榔,隻是後來工業化産品出來了,基本都是加工制作好了,然後就直接食用,這樣更方便了。但是蒌葉在南方依然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植物,許多人常常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種植它。
蒌葉有哪些用途? 對于許多廣西、福建和廣東人來說,蒌葉絕對是一種舉足輕重的植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它。
蒌葉的學名叫假蒟,它是胡椒科、胡椒屬的攀援藤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林下或村旁濕地上。
在我國的分布也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因為它性喜高溫、潮濕的環境,其中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西藏(墨脫)各省區都有分布,其中既有野生的,也有不少是農民種植的。
首先,蒌葉是一種不錯的調香原料,也就是說它是可以當香料使用和食用的。
蘇頌在中藥學著作《本草圖經》中說:“南人愛其辛香,或取其葉生茹之。”可見當時蒌葉就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香料植物了,不少人甚至喜歡直接采摘它的葉子來生吃。
也是由于蒌葉自帶的芳香味,它具有很好的去腥增香的作用,在很多美食的烹饪中,加入它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會令人食欲大開。
因此在兩廣一些地方,就常用它來給許多食物增香,無論是爆炒、紅燒、煮湯等都可以加入。甚至它還可以直接焯水以後涼拌,或者是炒着吃,換言之蒌葉是可以當野菜吃的。
其次,蒌葉還能制作多種地方美食。
在你的家鄉端午節是用什麼包粽子呢?估計不同地方包粽子的粽葉是各有不同,而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方,就很流行用蒌葉包粽子。當地人愛吃肉粽子,這樣就少不了蒌葉了。
用蒌葉包的肉粽子香味濃郁,并且還不怎麼油膩,會讓人吃了還想再吃。另外它還可以用來制作牛肉餅、炒飯等多種美食。
也是因為蒌葉天生自帶的的鮮香勁,在一些地區老一輩人常用它當調料來用的,炒菜的時候是必放它,尤其是炒田螺、煮魚和煮肉的時候那更是少不了。就連它的果穗和根也可以煲湯,海南人就喜歡用它來煮雞湯喝。
再次,它全株都能入藥。
蒌葉這種植物長得可能不太起眼,不認識的人會把它當成普通的雜草,然而識貨的卻知道它全身都是寶。尤其是在以前,民間常用它來入藥。因為它的根、莖、葉都能入藥,對于胃寒痛、風寒咳嗽、濕疹等都有不錯的效果。
最後就是觀賞價值。
蒌葉這種植物耐陰濕的環境,生命力強很容易種活,并且還是多年生的植物,一年四季生長旺盛且常綠,把它栽種在院子裡就有着不錯的觀賞價值。并且因為它的特殊香味,就連蚊蟲都要少很多。
正是憑借着這些優勢,在廣東、廣西等地方,不少農民就喜歡在房前屋後種植蒌葉。需要用的時候就去采摘幾片,甚至還可以當口香糖來吃。據說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老人就喜歡生吃蒌葉。
隻是非常可惜,随着環境的變化,如今即便是在南方地區,野生的蒌葉也不如之前多見了,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可以自己在庭院種植一些。
各位粉絲你們吃過蒌葉嗎?喜歡吃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