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出一條能代表杭州的路,那非浣紗路莫屬,這條路是杭城的主幹道之一,車流衆多如過江之鲫,與将軍路、國貨路、吳山路構成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建築群,一直很有老杭州的感覺。
文藝青年經過這裡,腦補的是越女浣紗,以及風雅的江南景緻,而吃貨們來這裡,卻能實實在在地吃得滿足而歸。這一帶既有萬人緣、一口福這樣開了三十多年的老底子餐館,也有新開不久的小吃店“好秋”。
然而周末經過浣紗路,卻發現一口福大門上鎖,已經歇業,沿路的其他不少店家也貼上了搬遷告示。于是就走進好秋小吃店,向女掌櫃yazi打聽情況,她告訴杭州吃貨的記者,這一帶即将開始改造,所以很多店都搬走了,自己也在找店面。
好秋在浣紗路上開了不到兩年,卻已經有9年多曆史。外地人覺得“好秋”很詩意,其實它來源于杭州話“好吃”的諧音,也寓意着豐收的秋天,希望每個客人到店都能得到秋天的豐收喜悅。它的前身是南宋禦街上一對夫妻開的夜市小攤,叫做“王記小吃”,那時就已經攢下一小批粉絲,為後來的好秋打下堅實基礎。
王記小吃賣的是老杭州們最喜歡的傳統小吃,生煎包、牛肉粉絲、小馄饨、小籠包……生煎包子大家印象最深刻,因為是與衆不同的牛肉餡兒。
2019年春天,好秋小吃店在浣紗路開業,yazi成了店裡的掌櫃,她的爸爸王師傅則是店裡的技術總監,店裡賣的東西沒變,味道也還是當年那個小攤的味道。
好秋附近有很多老房子,如果從将軍路的小巷子進好秋的後門,會有恍若隔世的感覺,短短幾十米,卻能讓你看到杭州人老底子的生活狀态。開在浣紗路上的老房子裡,又是杭州的老味道,好秋很快就紅了起來。
好吃才是硬道理,這麼多人喜歡好秋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吃貨們都是用嘴巴投票。牛肉生煎包本來就少見,王師傅親自把控質量。面皮必須要用老面發酵,牛肉一定要用新鮮的純牛肉。
這樣做出的生煎包每隻底部都是顔色金黃,入口可以聽到“咔嚓”一聲,特别酥脆,外皮吃起來有麥香。
餡料口感紮實緊緻,嚼起來有很正的牛肉香,以及一股淡淡的奶香。
一鍋生煎包要等大約15分鐘,要想快一點話可以吃小籠包,七八分鐘就能好。店裡的小籠包皮很薄,汁水超多,是地道的杭州做法,而現點現包現蒸的就很少見了,很多店裡用的其實都是凍品。在這裡吃必須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新鮮熱乎好吃。
吃生煎包可以配牛肉粉絲,湯看起來很清,卻是用牛骨炖的,湯頭非常濃郁,還能吃到很多牛肉粒。
也可以配小馄饨,好秋的小馄饨特别清爽,蝦皮、紫菜、榨菜、豬油一樣不缺,湯雖然清澈,但是因為加了蝦皮,所以入口很鮮。
好秋的面積很小,隻有30平方米,整個店隻有三個人,廚房裡是yazi和爸爸,媽媽在外面算是服務員,每到飯點兒店裡都會排隊,一家人忙得熱火朝天。
除了生煎和小籠這兩樣招牌産品,店裡的其他小吃也不會讓人失望。
蔥包燴很多人對杭州的愛和記憶是從蔥包燴開始的,好秋的蔥包燴從下午開始供應,原料一絲不苟,老底子的制作手法,讓新老杭州人重新感受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仿佛一瞬間就回到幾十年的街頭。
綠豆湯這裡的綠豆湯真是炖足了火候,綠豆顆顆開花,8元一碗,很講究地放了冰糖,甜度剛好,非常實惠。
煎餃煎餃是這裡的隐藏菜單,一定要預約才能吃到,因為放久了口感就會變差,每次10個起訂。
好秋開業到現在吸引了很多吃貨,連杭州美食大咖眉毛也曾經有過推薦。對媽媽來說,yazi做小吃讓她很驕傲,但是對yazi來說,父親對待小吃的匠人精神才是支撐她做好這件事的動力。
好秋的搬遷已經進入倒計時了,這段時間趕着來吃的客人特别多,Yazi也舍不得這個很杭州的小店。如果哪天重新開業,她一定想辦法告訴大家。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