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掌故】
相傳,匈奴有兩個部落首領,一位渾氏,一位屯氏,最為殘暴,常常南下襲掠,邊疆的人民對他們恨之入骨。于是,老百姓把肉剁碎,包上面皮,在滾燙的湯水裡煮來吃,稱之為“渾屯”,意思是把渾氏和屯氏煮了吃,以解心頭之恨。發明馄饨時時值冬至,所以家家戶戶就有了冬至吃馄饨的習俗。馄饨自此而來。
後來,馄饨逐漸成為民間用來祭祀的食品。北方多稱為馄饨,山東有的地方稱馉饳,廣東則稱之為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馄饨”、“雲吞”和“抄手”三種說法。
宋代《武林舊事》中記載:“先則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馎’。”宋代吃馄饨還吃出了花樣,《金瓶梅》中提到:“兩個小厮放桌兒,拿粥來吃,就是四個鹹食;十樣小菜兒,四碗頓爛:一碗蹄子,一碟鴿子雛兒,一碗春不老乳餅,一碗馄饨雞兒。”這碗馄饨雞兒,是用雛雞在砂鍋裡熬湯煮好,再放入馄饨和菜之類,其味道之鮮香,讓人遐想萬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痢》:“水谷痢、小兒疳痢,﹝樗白皮﹞并水和作餫饨煮食。”《水浒傳》第三回:“鄭屠道:‘卻纔精的,怕府裡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冬至》:“夫馄饨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張天翼《大林和小林》第二章:“皮皮,你們要是遇見了馄饨擔子,就叫他挑到我這兒來,我要吃馄饨。”
張愛玲在《草爐餅》裡寫到:“賣馄饨的就一聲不出,隻敲梆子。”即便在看電影時,張愛玲也會注意到馄饨:女主角用絲襪結起來,吊下一個裝錢的籃子,稍等片刻,拉上一碗熱騰騰的馄饨給男主角吃,張愛玲在文中感慨道:“奢侈”!
【經典回味】唐代蕭家馄饨。隋唐時代,馄饨從餃子中逐漸獨立出來,單獨成為一道美食。《唐内侍省令史堵穎墓志》中記錄的馄饨曲中提到著名的蕭家馄饨,據說其馄饨湯鮮香清冽,濾去浮油可以煎茶。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酒食》中記載:“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馄饨,漉去湯肥,可以瀹茗。”意思是說長安蕭家的馄饨,味道鮮美,湯汁肥而不膩,去掉湯汁,可以煮茶。
【飲食地圖】馄饨在唐代時稱馄饨或牢丸。當時皇城朱雀門西邊第三街西從北第三坊的頒政坊,也就是如今西安城牆玉祥門以南,是著名的馄饨一條街,在這裡可以吃到韋巨源燒尾宴中的“二十四氣馄饨”,即馄饨有二十四種不同的形狀,二十四種不同的餡料,對應二十四節氣。如今,曆史的煙雲散去,馄饨早已走進千家萬戶,但大江南北的各式馄饨做法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徜徉故地,興許還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味道,而正宗、嫡傳之争似乎更增添了美食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秘制做法】
最好選用豬前腿,肉比較嫩,瘦肉肥肉比例7:3,攪碎待用。
加入雞蛋可以使馄饨口感多汁順滑
攪碎的豬肉加入鹽、生抽、耗油、食用油、豬油、蔥、雞蛋攪上勁,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再加一些自己喜歡的配菜或者調料,但不要太多,否則會柴。
肉餡一定要順一個方向攪打哦
沒有豬油的話,拌勻的餡兒淋上少許熱油鎖住水分,最後分兩次加入蔥姜水拌勻即可(蔥姜水:小蔥、姜片、花椒用溫熱水浸泡15分鐘,使用時把蔥、姜、花椒撈出)。
花椒水裡的材料一定要撈出
蓋上保鮮膜半小時就可以包了。成品吃不完冷凍,即可随煮随取無需解凍。
您心目中的馄饨是什麼樣?您包馄饨的獨家秘籍是否願意參與話題PK?(點贊評論最多的“秘籍”會有驚喜大禮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