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頭變黑的蝦,到底能不能吃?吃黃瓜還有“買椟還珠”之說?近日,“新營養與主動健康”分享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食品、醫學專家分享“吃的真相”。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國民營養水平更關乎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王錫昌帶來《水産食品品質與營養健康》專題講座。
王錫昌談到,水産品上市後,食品品質下降是必然的,隻是有時除了影響食品品質,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不僅影響品質,還可能産生毒素。作為普通消費者,了解這些信息也能指導消費。
“日本貨品标的不是保質期,是嘗味期限,要求比保質期更高,要按嘗味期限來消費,越新鮮品質越高,營養越保全。”王錫昌以此為例提醒:消費食品應趁新鮮、高品質之時。
具體來說,水産食品品質與營養健康要點如下:
【魚類】要買活的,否則死後僵直、自溶、腐敗,魚體營養成分流失,微生物(緻病菌)大量增殖,組胺等過敏物質産生,産生不良風味。
【河豚】一般皮、内髒均有毒,肉可被視為無毒,但食用時要将有毒部位剔除幹淨。2016年解禁,但養殖、加工河豚魚企業需要辦理相關資質。
【蝦類】要買蝦體完整、蝦肉結實、蝦頭未黑變、氣味正常、煮熟後蝦體正常收縮卷曲的。
【螃蟹】要買活的,否則螃蟹死後,性腺、肝胰腺等部位将很快解體,組氨酸、消化酶等逸出,将蟹肉分解,使口感大打折扣。
【貝類】活貝雙殼開啟,熟制後依舊開啟,死貝雙殼緊閉,熟制後依舊不易開啟。而死貝雙殼開啟者,熟制後依舊開啟。
【生食海産品】要考慮衛生安全性(食用前提)、營養易消化(食料特性)、冷食為主(品質控制),即食即作(品質保障)。
廚房是人們生活常去之所,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厲曙光教授帶來《關注廚房裡的營養誤區》,解疑釋惑。
【“煲”湯中營養知多少】
實驗結果顯示:長時間加熱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後,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會有所下降;而每100克湯中的蛋白質分别僅為2.6克、1.4克、1.0克。
實驗結果表明: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等的烹饪時間以1個小時左右為宜,可獲得較高的營養價值。
實驗觀察發現:煲類菜肴加熱5-6小時所付出的經濟代價與從煲湯中獲得的營養價值相比是得不償失。
厲曙光教授直言:應進行廣泛的營養科學知識普及和宣傳,“菜肴煲的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的說法既不科學也不真實。
【巧用廚房裡的保鮮膜】
新鮮蔬菜中的維生素含量比熟蔬菜的高。
實驗結果表明:加蓋保鮮膜貯存6小時後有9種熟蔬菜的維生素C比不蓋保鮮膜的含量要高。
實驗觀察發現:加蓋保鮮膜貯存24小時後有6種熟蔬菜的維生素C比不蓋保鮮膜的含量要高。
他提示大家:要在熟蔬菜冷卻下來後再加蓋保鮮膜。
此外,蔬菜莖葉中的維生素C也有講究。莴苣、卷心菜莖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葉中的,而生菜、白菜、青菜葉子的維生素C含量更高。
【吃黃瓜不要“買椟還珠”】
黃瓜皮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黃瓜肉,所以最好不要削皮。
專家分析,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逐漸改善。但從全國的層面來看,仍面臨着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
針對這些影響國民健康的營養問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合理膳食行動;國務院辦公廳制定《國民營養計劃》;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也明确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合理膳食行動是要針對全人群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
主辦方稱,舉辦此次分享會,是為了分享營養與食品安全領域最前沿的動态,以膳食指導促進全面健康,從“被動醫療“轉向“主動健康”,也為從事相關研究的同仁提供一個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工作心得的平台。
本次分享會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普處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科普志願者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細胞生物學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科普基地協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