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饅頭到底用硬面還是軟面?很多人做錯了,難怪不香不松軟!
作為一個北方人,不能一天沒有面食,包子、饅頭是我家的最愛!我和兒子還可以偶爾來頓米飯,媳婦直接表示吃米飯根本就吃不飽。包子、饅頭吃起來好吃,做起來可不簡單,很多人都經曆過失敗。辦公室有一位剛結婚的同事,特别喜歡吃饅頭、包子,以前在家時有媽媽給做,結婚了自己做,連續一個月都失敗了,做出來不是太軟不成型,就是太硬咬不動,最後竟然幻想能有一台像面包機一樣的機器,倒進去面和餡能直接出來包子或饅頭!年輕人真的是很敢想,不過,我也很希望這個夢想能早一天實現……
不管是蒸包子還是蒸饅頭,要想好吃,調面都很關鍵,很多朋友包子餡調得特别香,但是不會調面,很是影響口感,下面我就把做包子和饅頭調面時要注意的4點總結一下,學會這4點,你也能做出松軟可口的包子、饅頭:
1.酵母不要直接倒入面粉中,而要先用水化開,并且最好是溫水,水溫以35 度左右不燙手為宜,水溫過高會将酵母中的活性成分殺死,反而影響發酵!水溫太低,酵母不易融化,發面速度就會變慢。另外調面時少加一點白糖進去,可以促進酵母的發酵,加快發面速度。
2.要想包子、饅頭松軟,和面時加入的水量很重要,我們這裡老一輩人有個關于調面的順口溜“面4、馍5、油條6”,也就是說擀面條的面要硬,1斤面加4兩水,蒸馍一般中性硬度,1斤面加5兩水,炸油條的面要軟一些,1斤面要加6兩水,蒸包子和蒸饅頭的面加水量是一樣的,一般500克面粉加入5兩(250克)左右的水最合适,這樣揉出的面才軟硬适中,不管是蒸包子還是做饅頭都松軟又好吃!
“冬溜溜(軟),夏牛頭(硬),不軟不硬是春秋”,這也是老輩人總結出的經驗,也就是說季節不同,加水量也需要适當調整,冬天發面要稍微軟一點,500克面加260~270克的水較合适,夏天發面要硬一點,500克面加230~240克水比較合适!
3.面像這樣有很多蜂窩狀、懶洋洋地躺在盆裡就發好了,千萬不要發的時間過長,時間久了,做出的饅頭會有一股酸味,根據溫度、濕度的不同,發面時間長短會有差異,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
4.發好的面團要排氣揉勻,這一步很重要,要多揉一會兒,大約15分鐘左右。然後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再把每個劑子揉搓四、五十下,細膩光滑後再擀成面皮包上餡做成包子或揉成光滑的饅頭。還有一點二次發酵也非常重要,就是把做好的包子、饅頭放入鍋中,不要立馬開火蒸,蓋上鍋蓋,再次醒發15分鐘左右。然後再大火燒開轉中火蒸15分鐘,關火後也不要馬上開鍋,需要等5分鐘再打開鍋蓋,這樣可以防止熱包子、饅頭遇冷而回縮,蒸出的包子、饅頭皮不塌陷特别豐滿。
不管是做包子還是蒸饅頭,牢記以上4點,出鍋後不死皮、不塌陷口感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曉峰,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