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7-26 00:19:00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即淮菜,以淮安為代表的淮河區域,“揚”即揚菜,以揚州、鎮江一帶為代表的揚子江(長江)區域。淮揚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兩府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并糅合南北風味于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淮安特色美食:

軟兜長魚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鳝魚”,是江蘇地區傳統名菜,屬于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嘗鮮,贊口不絕。

據《山海經》記載:“湖廣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區盛産鳝魚,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淮安名廚田樹民父子以鳝為原料,可制作108樣佳肴,即著名的“全鳝席”。而軟兜鳝魚則是鳝魚席中的精品。“兜”字是指以前餘鳝時将鳝魚裝布兜,再經精心加工。該菜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營養不良調理,産後恢複調理。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1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起源于江蘇淮安、揚州,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特色名菜,屬于蘇菜系-淮揚菜,該菜品擁有悠久的曆史,其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該菜品也是老人和兒童就餐選擇的上好菜譜。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調鼎集》上又稱之為“什錦豆腐羹”。

淮揚菜系刀工最高的體現,豆腐本就嫩滑,師傅卻要先切片後切絲,豆腐絲還不斷,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最後散在碗裡活像一副水墨畫。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2

平橋豆腐

平橋豆腐屬淮揚菜系,是江蘇淮安的一道名菜,作為淮揚菜系的扛鼎之作,自有其過人之處。選用内脂豆腐,将其切成一緻的菱形小塊,配以雞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鲫魚腦起鮮,因其起鍋時淋了一層明油看似不冒熱氣,其實很燙,一定要小心慢用。平橋豆腐經濟實惠,美味可口,食而不膩,清素入肺。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3

炖家野

炖家野是江蘇淮陰的名菜,以淮陰的肥美山雞與當年母雞合炖而成,野雞香酥,家雞肥嫩,家野同烹,風味相濟。大詩人蘇東坡說:“百錢得一啜(chuò),新味時所嘉,烹前雜雞骛,爪距漫槎(chá)牙”。它色香味俱全并具備補虛養身、調理貧血、調理脾胃等功效。

江蘇淮陰位于蘇北,湖叉相接,沃野連陌,多産雉兔等野味。據載,明朝永樂皇帝巡遊

清江浦,曾大捕鳥獸,“所至捕得兔鳥,悉心賜左右”。以淮陰的肥美山雞與當年母雞相炖、野雞香酥、家雞肥嫩,家野同制,風味相濟。野雞,又名山雞,古稱雉。野雞之名始于漢,《本草綱目》稱:“雉飛若矢,一往而墜,故字從雉,漢?呂大後名雉,高祖改雉為野雞。”據《楚辭》記載:“彭铿斟雉帝何飨”傳說中的彭祖,善為野雞之羹,以事帝堯,說明野雞入馔,最為原始。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4

捆蹄

捆蹄,是淮安漣水縣高溝鎮的特産。選擇肥豬蹄膀上的瘦肉,腌制後用小腸捆好。此菜呈醬紅色,鮮辣香甜,适宜細細品,是一道下酒好菜。

捆蹄,屬于蘇菜系,曆史悠長,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相傳在清朝道光年間,這裡市場活躍,商家交往頻繁,高溝鎮熏燒師傅鄭雲福兄弟為了給客人多添一樣下酒菜,便精制了捆蹄。捆蹄的主要成分,是肥豬蹄膀上的瘦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從開始到結束,要經過10多道工序捆蹄成品,色澤醬紅,鮮嫩可口,鹹辣香甜,食時細嚼慢品,回味無窮。稱得上三餐美味,四時佳肴。其中,有名的高溝捆蹄系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自古就流傳着“中秋向後日漸涼,高溝捆蹄相争嘗,購貨客人如雲湧,隻惜生産供不上”的民謠。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5

酒焖黃雞

酒焖黃雞,淮安特色美食,深受各路食客追捧,相信三黃雞很多人都知道吧,那滋味美妙。

相傳當年李白路過淮陰,為風景所迷,竟錯過了客店.他隻好來到一農家,叩開柴門,家中隻有一位老媽媽.來者就是客,老媽媽當即捉了一隻大黃雞,殺了炖好.再拿出自家釀的酒來招待素不相識的遊子.李白為淮陰純樸的民風所感動,聯想當年救韓信的漂母,便寫了一首五言詩:"螟投淮陰宿,欣得漂母迎.鬥酒烹黃雞,一餐感素誠."由此,淮揚菜中有了名品"酒焖黃雞".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6

欽工肉圓

欽工肉圓,是老淮安傳統名小吃,曾經是清代著名的貢品。人們常說淮安的肉圓極具彈性,甚至可以當乒乓球打!和廣式撒尿牛丸有的一拼!制作地道的肉圓,需要用幾斤重的鐵棒反複捶打,才能做出彈性十足的肉圓。它的制作已有千百年的曆史,乃是江蘇省十大名菜之一,它的特點是:光滑細嫩,富有彈性,色白湯濃,味道鮮美。當地有民謠稱贊曰:欽工肉圓撂過牆,拾起來還是圓又光;掉在地上跳幾跳,吃到嘴裡又嫩又香。

欽工肉圓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配料多樣。首先要選擇好主要原料:豬後腿的精瘦肉。制作時,用冷水洗淨,切成小塊,然後用刀背或鐵棍拍打成糊狀。拍打時,要用力适當均勻,一氣呵成。然後拌以适量肥肉,粗精鹽、雞汁、蛋清、堿粉、純豆粉、姜蔥等佐料,攪拌均勻後,再發酵4-5小時,方可下鍋,或氽湯,或油炸,皆成美味。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7

小魚鍋貼

小魚鍋貼,又名洪澤活魚鍋貼,是淮安傳統名小吃、淮揚名菜,自古以來就是洪澤湖漁民的一種常規食物。過去漁戶泛家湖上,四季漂泊,漁民總将所捕的大魚賣錢,剩下的小雜魚則自己吃,放入一口大鍋,湖水煮湖魚。因漁船空間窄小,船尾僅容一竈一鍋,鍋中煮魚,鍋沿上貼一圈雜糧餅子,又脆又香。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8

朱橋甲魚羹

朱橋甲魚羹,江蘇名菜,堪稱淮揚菜甲魚系列菜肴中的代表,與炖品菜、小炒菜并稱為朱橋鎮三大系列地方特色私家肴馔。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就以“醇、鮮、肥、美”著稱,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曆史。此菜的鮮美,關鍵在于原料——朱橋甲魚。正宗的朱橋甲魚羹所用的甲魚應當是朱橋馬塘野生甲魚。

馬塘是朱橋鎮的一個村,說起此地甲魚的來曆,還有一段故事。相傳清朝初期,淮安府有一位心地善良,喜愛旅遊的富豪馬良。一次馬良遊玩至鎮江,江南名士賈邀其在江畔酒樓相聚,美酒佳肴款待。席間,幾杯美酒下肚,朋友們感慨萬千,不知誰冒出一句,如此錦繡鎮江,可惜有名山無寶刹呀。馬良聽罷财大氣粗地發出豪言:“我馬良獨修金山寺,不用江南一鍬土!”雖說在當時的條件下,在江中建造寺院是一件十分艱難的工程,但是馬良講究誠信,兌現承諾。回到家鄉後便開始行動,雇人從家鄉取土,用船運至鎮江,就這樣像愚公移山一樣,一船一船地搬運,終于在江中壘成了小島,接下來,又用了若幹年,建起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廟宇——金山寺。後來,馬良家鄉取土後形成的塘被人們稱之為馬塘。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9

蔣壩魚圓

蔣壩小鎮位于蘇北地區的洪澤湖畔,魚米之鄉自然以吃魚蝦之精巧而聞名四方,其中尤其魚圓 魚餅等最為脍炙人口。其做工非常精細,用料十分講究,以青魚為主要原料,成品色澤晶瑩,外型圓潤,入口嫩而不膩,百吃不厭。

據說,秦始皇最愛吃魚,可是他忌諱頗多。比如給他燒魚湯,他說這是在咒他入湯鍋;給他做紅燒魚段,他疑心自己要被碎屍萬段……隻要他一起疑心,做菜的廚師就大禍臨頭。為此,廚師們都怕給他做魚菜。

一日,秦始皇點了魚菜,菜單下到禦膳房。司廚(據說是蔣壩人)本是位很有本領的名師,可也被這道聖旨吓傻了眼。這位廚師心恨秦始皇,便用刀背狠狠敲擊着案闆上的大白魚。無意中,那被擊打的魚身上掉下一些魚肉片,魚刺從剁成魚茸的肉中分離出來,很容易地就被剔除了。正在這時,上菜的聖旨傳到了禦膳房。這位廚師也顧不得鍋裡的湯還沒有燒沸,趕緊将佐料和魚茸攪勻,就把魚茸用手一團一團地擠入鍋中。湯沸了,一看浮上來的魚丸,隻隻潔白如雪,以口嘗之,味美異常。内侍把魚丸端走後,禦膳房的廚師們,個個都捏着一把汗,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不一會兒聖旨到了,問起這道菜名。廚師蓦地想起秦始皇忌諱“丸”與“完”諧音,便說道:“這是魚圓子。”秦始皇得知後,贊歎道:“好,魚圓子,天下第一美食也!”後來,魚圓制作技術便在蔣壩一代代傳承下來,成了一道名聞遐迩的淮揚名菜。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10

碼頭羊肉

碼頭羊肉湯是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當地傳統名菜,屬于淮揚菜。碼頭的湯羊肉是經過特殊的烹調加工,裝上碗,一半湯,一半肉,湯肉并美。湯,看上去稀,舀起來稠,喝進嘴粘,咽下肚滑,獨具鮮、美、香、爽口味;肉,酥而不散,進嘴 則骨離筋化,回味無窮。

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地方特色的羊湯,而碼頭羊肉湯不像其他地方的羊湯,它系出韓信大将軍門下高廚絕活手筆,碼頭的湯羊肉是經過特殊的烹調加工,裝上碗,一半湯,一半肉,湯肉并美。湯,看上去稀,舀起來稠,喝進嘴粘,咽下肚滑,獨具鮮、美、香、爽口味;肉,酥而不散,進嘴 則骨離筋化,回味無窮。讓人嗅之奪魂,食之酣暢,思之神往。如再佐以幾杯美酒助興,則會讓你有一種飄然欲仙之感。湯羊肉毫無腥膻之味,為冬令食補之佳品, 湯羊肉制作用料考究,烹調獨特,其烹調技術程度看似與家常一般,當一般人如法炮制的時候,卻總也出不了那種獨特的味道,有一種不盡人意的感覺。其實碼頭羊肉湯的鮮美,得益于碼頭鎮的水質,現如今可能也大不如前,但是家常做法大體能也達到該湯的意境。

淮安特色美食在哪裡(淮安特色美食一)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