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最近都在追《清平樂》,劇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後,可謂是能文能武,在做美食方面還特别厲害,堪稱完美女子的典範。
電視劇中曹皇後閑時抄錄的“白餅”“燒餅”“髓餅”,到底是怎樣的美食,可以入這位超級吃貨的眼呢?
先來了解下白餅:
白餅即漢餅。《齊民要術》記其方:“《食經》(北魏崔浩作)曰;‘作餅酵法:酸漿一鬥,煎取七升。簡而言之,就是酒糧餅,用米酒發酵後,直接煎熟即可,方法簡單,也特别方便保存。如果在中間再加上一層油酥,那味道香軟無比。
再來看看這個我們最常吃到的燒餅:
燒餅古代稱為胡餅。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續漢書》有燒餅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唐代就盛行了。《資治通鑒.玄宗記》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鹹陽集賢宮,無所果腹,任宰相的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于饑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道出了但是長安這家叫輔興坊的店鋪做的胡餅多麼出名。
現在燒餅可謂是南北都有,做法各有講究,都把燒餅發揚光大了,燒餅基本都伴随的大家的成長記憶。我們吃的最多的燒餅制作方法是和面講究溫水和面,和好的面柔軟無比,一次發酵後,手工擀成大面餅,抹上油酥,油酥用面粉和大豆油按比例和成,再加入适量的花椒粉,鹽或者面粉加上糖調餡等。采用純手工揪劑收口向下,擀成燒餅,放入烤盤,再次刷油,放置并二次發酵,然後放入烤箱,上火270,下火250(根據不同烤箱有所不同)烤10分鐘出爐。當然街面上的燒餅攤,等多的是用大的炭爐來烤制,這個就全憑經驗來了解火候。
最後,再來看看髓餅:
髓餅因采用牛骨髓油作原料而得名。髓餅在《東京夢華錄》中已有記載,北宋時期開封市場已經流行。髓餅除具有香味濃厚、甜潤綿軟、南味突出之長,兼有強筋壯骨之功。建國後,這一傳統糕點在市場上曾一度絕迹。髓餅由宋代傳承至今,已有千年。
髓餅的用料考究,制作方法工藝相對前兩種餅類要複雜很多,該品選用優質糖粉、精粉、香油、饴糖、棗泥、桃仁為原料,經調粉制餡、掐劑、包餡、打點、烘烤而成。上面有紅色七星點,底部呈棕黃色,富油脂光澤,軟硬适中,略有彈性,酥松綿軟,甜香利口,透紹酒和棗泥香味。《齊民要術》:“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可以看出,古代人對髓餅的喜愛,一個餅能形容它“肥美”,真是叫人口水欲滴。
這幾種餅,您都吃過嗎?談談您對它們的味道又有什麼感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