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裁員底層邏輯

裁員底層邏輯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1-07 20:04:02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1

在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裡,我們對管理的九個層次和文化的三個誤區做了簡單介紹,回看的可點擊下方鍊接:

難怪你們公司離職率這麼高,原來員工反感這3種企業文化!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2

究竟什麼是企業文化?或者說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内涵和表征是什麼?這問題,還真不是每個做企業文化的人弄明白了的。

今天我們抛開企業這種「小文化」,從中國曆史及文化發展的角度,來深度探讨一下。

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文化是什麼?這個人書讀得多,這人就有文化。

可按照一些比較權威書籍的解釋,比如《辭海》,它對文化這兩個字的定義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3

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問題上。

我們經常提到的有古代文化、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國的發展,一開始是農耕文化,現在受到了海洋文化的沖擊。

戰争年代,也有戰争年代的文化。比如,遊擊戰文化、陣地戰文化、正規戰文化、海陸空三軍的戰争文化。

所以任何一個領域的文化,都會逐步升華。考察一種文化是不是先進的、優秀的,關鍵是看能不能與時俱進。企業文化亦然。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4

中國的發展史,包含着兩種類型的文化: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長江和黃河文化的主要内涵是農耕文化。

農耕文化的發展趨勢是由北向南推進。北方的農業很發達,越往南越落後。曆史上稱廣東為南蠻之地,就是指當時的南方很落後。

在北方犯了罪的人,把他流放到廣東去。比如蘇東坡,他犯了罪以後,就被貶到廣東的惠州。

今天,我們受到了海洋文化的沖擊,而海洋文化的沖擊,是從南向北推進的,像海嘯一樣推過來。

海洋文化的沖擊比較大。改革開放至今,我們經濟發展的趨勢就是由南向北推進的。

民以食為天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也是我們的飲食文化。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5

飲食文化有三個特點:

1、很多事情是吃出來的

在中國的很多事情都和吃有關,這跟西方的觀念完全不同。

西方人對「吃」的理解非常簡單,肚子餓了就吃飯,有什麼吃什麼。而中國人對吃則非常講究。

2、飲食的潛意識

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交等一切事情,都跟「吃」有關系。

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引導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骨髓裡、血液裡,都會有一種潛意識的觀念,這種觀念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影響。

比如曆史上有名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它就跟政治、軍事、權利相關。

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擔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他,因而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權。

于是他把所有的将軍元帥請過來,跟他們商量這件事情。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6

他說近來一直沒有睡好,現在他當了皇帝,但是兵權都在這些大将手裡,因為擔心他們造反,所以連覺都睡不安穩。

因此,他邀請諸位将軍幫助他,放棄各自的兵權,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将軍和元帥聽了面面相觑,認為今天的酒不好喝,而且外面還有刀斧手層層把守。

無可奈何,大家隻能把這杯酒喝了,放棄了各自的兵權。因此,一杯酒,趙匡胤把兵權、政治都穩定了下來。

3、中國人的「泛食文化」

因為吃很偉大,吃很重要,所以,我們把很多原來跟吃沒有什麼關系的事情,都跟吃聯系在了一起。比如:

工作,我們叫「飯碗」

上班,我們叫做「混飯」

産生嫉妒心,我們叫「吃醋」

老員工,我們叫「老油條」

裁員,我們叫「炒鱿魚」

……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7

在這兩種文化的推動下,我們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等級觀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宰」的含義。

宰在遠古時代非常重要。

比如,打了一頭野豬,有豬頭、豬尾、前腿、後腿和内髒,分配起來很麻煩,這時就要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分配,這個人就是「宰」。

他就是分配食物的,慢慢叫做宰相,再發展下去就變成了總理,即我們現在最大的官。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8

看到沒,我們的「泛食文化」就這樣和等級制度聯系起來了。

在我們的等級裡,講究尊卑有序、等級分明

比如某一個公司給海嘯受災地區捐款,總經理捐獻2000元錢,部門經理不大可能會捐3000元錢,這樣會讓總經理丢面子。

因此按等級捐,是最穩妥的做法。所以我們講級别,不能夠講平等。

西方所奉行的理念是,兄弟姐妹、等級平等

在西方,不管基督教,還是天主教,都普遍認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

比如,教堂裡要布施,每個人把手放進袋子裡,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捐錢,大家都是平等的。

裁員底層邏輯(裁員叫炒鱿魚企業的文化)9

這種不同文化上的影響,形成了哲學上的兩個不同體系:

中國講究,群體至上。

中國的哲學認為,先有群體,後有個人。我們經常說,你是誰不重要,我是誰也不重要,我們首先是一個群體,然後看你在這個群體裡扮演的角色。

西方講究,個體至上。

西方哲學認為,先有個體,後有群體。他們經常說,你是你,他是他,我是我,我們加起來形成了一個團隊。

而個人與群體的關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社會結構體系、觀念體系、文化體系等很多方面。

中國人首先要搞清楚一個群體,然後再看個體在這個群體裡邊的定位是什麼。

所以我們中國人稱呼别人的時候,都是稱呼這個人在這個群體裡面的定位,而這個人的名字并不重要。

從開篇講到現在,我們都在說,現在的等級文化、個體與群體關系的觀念是怎樣形成的。

那為什麼又要講我們和西方文化的區别呢?是因為,現在的人力資源一套理論,都是從西方搬過來的。

因此,想要更加透徹的了解,我們在企業文化上能做什麼,就要知道我們文化的底蘊在哪,與西方又有哪些差距。

追根溯源,才更利于問題的理解與分析。

這些在實際操作上肯定不會特意體現出來,但問題的解決,卻是從這裡開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