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專家解讀吃螃蟹的4個健康流言

專家解讀吃螃蟹的4個健康流言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5-16 08:54:41

  吃螃蟹不能吃西紅柿、孕婦吃蟹容易流産……在我們身邊,經常會聽到關于螃蟹的各種流言,仿佛一不小心,吃螃蟹就成了吃毒藥。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專家解讀吃螃蟹的4個健康流言

  流言一:螃蟹和維C一起吃會中毒

  坊間流言,西紅柿和螃蟹一同食用會産生劇毒。因為螃蟹是甲殼類生物,它所含的物質,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會變成老百姓所說的砒霜,吃後會中毒。

  專家解讀:這種說法很誇張。像蝦類和蟹類自身含有一定量的砷化物,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三氧化二砷,的确是老百姓所說的砒霜。不過要想轉變為砒霜,必須是兩者一起大量的服用。

  曾有營養專家做過類似的實驗。晚餐吃一隻大螃蟹後服用300毫克維生素C,連吃三天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而且,在藥學方面,少量的砷化物對人體還有生血的益處,臨床上也會用少量砷化物用于白血病的治療。但是吃蟹時最好避開茶水和黃柿子,因為這兩者含有鞣質,易與蟹中蛋白質結合凝固形成結石。同時,寒涼的瓜果比如香瓜、西瓜、梨也是禁忌,因為螃蟹本身屬涼性,同吃易出現腸胃不适等情況。

  流言二:吃2兩螃蟹等于5兩肥肉

  雖然螃蟹味美且營養豐富,但“高膽固醇”的稱号一直讓人們在吃時心存顧慮。網上就流傳一種說法,吃2兩河蟹的膽固醇和5兩肥肉的膽固醇是一樣的。

  專家解讀: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不要超過300毫克,高血脂者應控制在200毫克以下。然而,按照我國的食物成分表,每100克河蟹中,膽固醇的平均含量為267毫克,相當于5兩肥肉中膽固醇的量。不過這樣測算也并不準确,因為每天食用的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所以吃螃蟹還是最好控制住量。建議每次最多吃一到兩隻,一周最多吃兩次。在吃蟹的同時要少吃肉類、内髒和蛋類,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

  流言三:孕婦和兒童不能吃螃蟹

  經常有孕婦咨詢醫生:“我懷孕了還能吃螃蟹嗎?别人都說吃螃蟹易流産。”家有小孩和老人的也很擔心:“是不是老人和孩子也不能吃螃蟹,否則容易拉肚子?”

  專家解讀:中醫講,河蟹具有活血、促進骨骼發育的功效,尤其是蟹爪,經常被應用在接骨藥中,所以孕婦還是不建議服用河蟹的。不過,少量吃些蟹肉問題并不大,建議體質虛弱、偏寒的孕婦,盡量還是避免食用河蟹。不建議老人吃蟹的原因,還是因為螃蟹自身寒涼,而老人的脾胃偏弱,食用後易出現胃脹、腹瀉的情況。而2歲以内的孩子,小腸功能發育得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螃蟹中的蛋白質,一旦身體過度“防禦”,就會出現特異蛋白過敏現象,所以兩歲以内的孩子吃螃蟹應慎之又慎。

  流言四:公蟹的蟹膏其實就是精液

  讀者小孫說,自己一直很喜歡吃母蟹的黃和公蟹的膏,可是前段時間,看網上說,公蟹的膏其實就是精液。小孫說,自己看到這個消息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那麼,公蟹的膏真的是精液嗎?對人體有害處嗎?

  專家解讀:公蟹的蟹膏并不單純是精液,而是公蟹精囊的精液與器官的集合,是生殖腺體,這是公蟹強壯與成熟的标志,男性适量吃些公蟹的蟹膏,對生殖系統是很有好處的。蟹膏在自然狀态下為青白色半透明果凍狀,蒸熟後,就變成半透明、粘粘的膏狀,它含有水、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成分,對人體并沒有不利的影響。不過公蟹的蟹膏同母蟹的蟹黃一樣,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在食用時要減少其他膽固醇的攝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