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高壽5秘方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教你這樣做

高壽5秘方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教你這樣做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2 01:41:30

  長壽一直是人類的追求,秦皇漢武、唐高宋祖,人類的骨子裡早已種下有對長命百命的渴求!諾貝爾獎是所有科學家都期盼的最高榮譽,那麼諾貝爾長壽方法有什麼?

  高壽5秘方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教你這樣做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日前,據美國《讀者文摘》報道,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啟長壽大門。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平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平均壽命高1.4歲。日前,據美國《讀者文摘》報道,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啟長壽大門。

  長壽金鑰匙———樂觀,生活有目标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其中,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洪昭光表示,一項在世界三大長壽地區進行的調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長壽老人的調查都得出同樣的啟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生活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煙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點卻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長壽者都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心地善良、随和。沒有一位老人心胸狹窄,鼠肚雞腸,這樣的人活不到100歲。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态,一是要樂觀。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HI)調查了10萬名婦女,樂觀者在該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險比悲觀者小14%。研究者希拉裡?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絡并能很好地處理壓力。”二是有目标。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發現,無論是遠大目标,還是旅遊或讀書等近期目标,隻要生活擁有目标,生存優勢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确目标及計劃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二把鑰匙———多補維生素D,少吃豬肉

  一項為期10年、涉及54.5萬美國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4盎司(約113克)左右牛肉或豬肉的人,早亡危險比更少吃肉的人高30%。雖然早期研究表明,大量吃紅肉會導緻心髒病和結腸癌,但是這項研究首次以大規模的調查揭示了多肉飲食對壽命的影響。

  “這是因為,紅肉裡含有較多的雌激素,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且紅肉消化後産生的食物殘渣較少,使腸蠕動減弱,進而使有害物質在腸道内停留時間更長,增加直腸癌的風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表示,目前,在幾大類食物中,紅肉的攝入是最容易過量的,而一旦過量,它對人體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輕人、活動量比較大的可适當增加紅肉的攝入,但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人則要相應減少,心髒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更要減少紅肉攝入,可用魚肉、雞肉等白肉代替。

  另有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水平過低會導緻骨質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一項新研究發現,“陽光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成年人早亡危險增加26%。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邁克爾?梅拉米德博士表示,除了喝強化牛奶和适當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應該每周曬曬太陽,每次10—15分鐘,最佳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可以達到補充維生素D的理想效果。

  第三把鑰匙———堅持步行“三五七”

  世界頂尖心髒病專家、紐約哥倫比亞醫學院OZ博士表示,保持年輕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5分鐘走不了1/4英裡(約400米),那麼在3年内死亡的幾率會驟增。可能的話,盡量與配偶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說話機會;一起打網球還能建立親密關系。但這并非鍛煉的全部好處。更重要的是:生命在于運動,夫妻多活動,雙方更能延年益壽。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還能降低高血脂,使動脈硬化變軟,讓人腦子更清楚,防止老年癡呆。那麼,怎麼步行最好呢?洪昭光表示,掌握好3個字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約3公裡,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5次左右,隻有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才能有效;“七”指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這相當于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說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分鐘,50+120=170。如果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則可以多一些,達到190左右;身體差可以少一些,年齡加心率達到150左右即可。總之,步行運動要量力而行,否則會産生無氧代謝,導緻不良影響或意外。

  第四把鑰匙———夫妻多牽手

  “在街上,經常能見到一個現象,‘海歸’夫婦或是外國夫婦散步時會手牽手,而在國内呢,大多數夫妻散步時都相距半米到一米,男的在前邊走,女的在後邊跟着。”洪昭光提倡,夫妻應該多牽手走路。因為人有一種“皮膚饑渴”,皮膚的接觸能産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通過生物電傳導,讓夫妻雙方體内都釋放内啡肽。内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美國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學一項超過七年的研究發現,盡管都有壓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時間去關愛配偶,他們自身死亡的危險性就能減少36%。科學家推測,關愛可以讓人釋放“結合”催産激素,去對抗能升高血壓和幹擾免疫系統規律的一種壓力激素———皮質醇。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盡管有壓力,但是在7年時間内,将大部分時間用于照顧配偶的人,死亡風險降低36%。

  第五把鑰匙———人緣好

  大量調查資料發現,百歲老人都具有好人緣的共同特點。社交生活越少,大腦裡會有越多焦慮引起的化學物質,就越可能生病。一項針對276個18到55歲的成人研究表明,有6個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擊感冒的能力強4倍。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應對緊張的緩沖器,有益于心髒健康。”幾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均指出,長期精神緊張會削弱免疫系統并加速細胞老化,最終讓人的壽命縮短4—8年。而人緣好的人,心情一般會很好,體内大量分泌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态,有利于健康長壽。

  這3大習慣就能看出你是否長壽

  入睡快

  入睡快的人往往擁有充足而高質量的睡眠,因為他們能夠較快地進入深睡眠狀态,這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前提。而入睡慢的人則會老覺得累,還會影響記憶力、抗病能力,或是出現心理問題。

  大便快

  大便順暢,說明腸蠕動好,沒有肛腸疾病;反之,總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積,會不斷産生毒素,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内分泌失調、精神緊張等問題。專家認為,避免便秘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多吃蔬菜雜糧、多喝水、定時排便,多進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動作。此外,美國腸道學專家還建議用大笑緩解便秘,因為它能讓肚皮顫動,對腸子起到按摩作用,并緩解壓力與緊張。

  反應快

  反應快的人更長壽。研究證明,與血壓、鍛煉水平等因素相比,反應速度是健康長壽更好的“風向标”。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的人,比反應快的人過早死亡的危險高2倍。專家表示,反應快說明智力狀況不錯,沒有患上老年癡呆症等會影響大腦功能的疾病;身手敏捷,說明平衡力等運動能力沒問題,會較少因為跌倒引起意外損傷。這樣的人長壽的幾率高。做點智力遊戲,如數獨、猜謎,甚至電腦遊戲等,都有利于保證大腦靈活;而練練單腳站立、側走等動作,也會讓你的平衡性變得更好。

  9個長壽新觀點 活百命必看

  "粗茶"茶多酚、丹甯含量豐富

  喝“粗”點的茶

  “粗茶”指的是較粗老的茶葉,價格昂貴的新茶反而不如價格相對便宜的“粗茶”。

  “粗茶”盡管又苦又澀,但其中的茶多酚、丹甯含量豐富,既有抗衰老作用,還能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維護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

  男性适合喝綠茶、三年以上的生普洱、烏龍茶,特别是武夷岩茶,被稱為“男人喝的茶”;

  女性可以适當喝些好綠茶,有美容養顔的功效,但在經期、孕期要控制飲茶量,更年期則可以多喝花茶和單從。

  避開交通“魔鬼時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2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25秒就有1人死于車禍;而在中國,平均每天近300人葬身車下。

  國内知名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安全駕駛行為研究專家範立表示,新手事故率并不高,真正的“馬路殺手”是駕齡1—2年的人,此時最易松懈。

  穿涼拖或高跟鞋開車、邊開車邊接電話、開車吸煙都是車禍發生的高危因素。他提醒,11:00—13:00、17:00—21:00是“魔鬼時間”,此時開車要格外警覺。

  行人過馬路時,要學會首先左看觀察車輛,然後右看,最後再左看,确認安全後,才可直線過馬路。黃昏時更要注意,因為這是駕駛員最不容易發現你的危險時段。

  放下筷子吃得慢

  “想長壽嗎?那就吃慢點吧。”在以長壽着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

  一般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一餐飯不少于20分鐘,有助消化,避免發胖,還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在歐洲研究抗衰老課題多年的黃又彭博士表示,當咀嚼食物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也會明顯增多,活化大腦皮層,從而延緩衰老。

  所以,不妨嘗試在吃飯時用筷子來夾菜,然後放下筷子,再用勺子吃米飯。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即使想快也快不起來,保證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适當吃糖果

  一份對哈佛大學畢業的7841位男生的調查表明,食用巧克力及糖果的人,無論他們愛吃的程度如何,都比不食用者的壽命長一年。

  黑巧克力(包含超過70%的可可)是一種複合食物,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劑,能有益心髒、平穩血糖、緩解壓力,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20克效果最佳。

  調查還顯示,那些“适量”吃糖果的人,也就是1個月吃1—3塊條形糖,效果最好,死亡危險率比不吃糖的人低36%。

  日本着名長壽縣、紅糖産地沖繩縣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紅糖水的習慣。所以,老人在吃糖時,不妨适量選擇紅糖。但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應慎食。

  中年後,增魚減肉

  日本長壽專家高居百合子教授指出,人到中年後攝入魚的量應為肉的2倍,即假如攝入肉量為30—50克的話,魚肉量應為60—100克,這可是長壽的重要法寶。

  魚類是動物肉類中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一種。例如牛肉在胃中5個小時才能被消化,魚肉則僅需2—3個小時。

  海魚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EpA能預防中風及心肌梗死,DHA則可以防止大腦老化。

  泡個溫泉

  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長壽之國冰島居民的心髒病發病率降低了50%,這與他們熱衷露天溫泉有關。

  常泡溫泉,可以治愈關節炎、哮喘等慢性病,對各類皮膚病也有顯着療效,還能緩解現代人的精神壓力。

  注意事項:

  泡溫泉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每次在燙身的池水中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及時讓身體露出水面或離水歇息;

  睡眠不足或是很疲乏時不要泡,如果突然浸入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會發生暈厥;

  泡溫泉時,應該盡量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才能真正釋放身心壓力。

  了解家人的病史

  要預知你未來的健康狀況,第一關就是從家人入手,了解家族病史。

  不妨動手建一份家庭“健康檔案”,列出你所有的直系親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兄弟、姐妹,記錄他們的既往病史、診斷治療情況、過敏反應記錄,以及曆次體檢結果等。再去看病,醫生一翻檔案便一目了然。

  檔案中還要保存自己完整的病曆、X光片或報告、心電圖、化驗單、體檢表等原始單據。

  “懶”人有懶福

  雖說努力上進是社會的主旋律,但早在20世紀初,德國生理學家馬克思·盧讷就已指出,過快的生活節奏、劇烈的運動、過度緊張焦慮都會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

  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也遵循着同樣的法則——

  蜂王穩居蜂窩,懶惰至極,可活到5年或更長;

  工蜂終日勞碌,飛奔不停,但3—6個月即亡;

  烏龜生性遲滞、雷打難動,但壽命高達150年。

  不妨偶爾懶一懶,推掉無聊的飯局,不想幹的家務留到明天,會節省我們的能量,才能活得更久。

  戒掉一個壞習慣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習慣就是習慣,任何人都不能把它扔出窗外,但可以一次一個台階地把它騙下樓梯。”

  從今天開始,不管是吸煙、不鍛煉,或者吃太多零食,一次隻戒掉一個壞習慣,并注意以下幾點:起步要小。

  如果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那就試着每天早起10分鐘,而不是1小時。

  為你的壞習慣尋找“替代習慣”。

  當你壓力很大時,除了抽煙還能做什麼?可以選擇運動、冥想、深呼吸、整理房間等。

  讓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來幫助你,或者為自己找個“一幫一”小組也是很好的辦法。

  結語:長壽的方法其實都來自于我們最尋常不過的生活,活到百命并不是一個美好的神話,隻要我們從自己的生活習慣着手,改掉那個短命習慣,活到一百歲,你也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