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母乳的轉換

母乳的轉換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5-13 12:21:28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于初為人母的女性來說,這隻是故事的開始。生産之後,是選擇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背後既有理性計算,也是科學話語與道德觀念的必争之地。這也是為什麼,在當下有關生育、人口問題的讨論之中,喂養議題一直備受關注。

事實上,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它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問題。近代以來,無論東西方,都經曆過從母乳喂養到牛乳哺育的話語轉變。近年來,母乳喂養重被提倡為最佳的哺乳方式,圍繞母乳喂養的消費文化不僅撐起一門大生意,母乳喂養的公共衛生問題化也讓喂養方式的選擇成為區分好父母與壞父母的道德準繩。而這一系列的轉變,不單隻是科學研究的更新變化,更是商業、文化與政治反複角力的産物。

當我們探讨喂養議題時,很難回避的一個面向,便是哺乳作為女性具身性體驗的一部分。而一切還要從女性的身體經驗開始說起。在接下來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一份有關乳房、母乳與成為母親的書單。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1

本文出自《新京報·書評周刊》9月23日專題《母乳與奶粉:一段有關喂養的文化史》的B08版。

撰文丨青青子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2

《乳房:一段自然與非自然的曆史》

作者:[美] 弗洛倫斯·威廉姆斯

譯者:莊安褀

版本:薄荷實驗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2月

或許沒有哪一個身體器官,如同乳房一樣,既被過度神聖化,也被過分性化。也很少有一本書,如《乳房》一樣,剝去人類附着于乳房之上的想象、羞恥與欲望,回到乳房作為界定人類的身體器官本身,探究它的構成、工作原理與進化曆史。

乳房是人類的特色,乳腺是界定我們分類的基礎。在書的開篇,作者弗洛倫斯·威廉姆斯開宗明義地寫道,從生物學角度看,乳房是事關生死的身體器官,在人類演化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這也讓乳房成為進化生物學家的最愛。但整整一個世紀的學者都說,乳房之所以進化出來,是因為男人喜愛它們,而且喜歡與有幸擁有它們的女性原始人交配。随着女性在人類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地位攀升,她們指出,造成乳房進化的,是身為母親的女人。

作為女性身體的一個特别部位,乳房既與身體的其他器官相連,也被周遭生态環境所塑造。自成形的最初階段起,乳房就對周圍世界極其敏感,由于乳房會儲存脂肪,它們也儲存了喜愛脂肪的有毒化學物質。而我們所置身的現代世界對乳房并不友好。它不僅污染乳汁,還引發更高的乳腺癌風險。遺憾的是,我們目前對乳腺癌的病因以及預防措施仍舊知之甚少。

此外,作者還研究了乳房整形及其對女性身體健康的影響。盡管隆胸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醫學領域,它卻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做隆胸手術,哪怕以破壞乳房最自然的重要功能為代價。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談論乳房?按照作者的說法,我們既虧欠它太多,也對它了解太少。如果身為人類便意味着擁有乳房,拯救它們就是拯救我們自己。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3

《樂園之丘:權力誕生與被剝奪的曆史》

作者:[荷] 米尼克·希珀

譯者:王晚名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年3月

回溯最早出現的圖像,人類第一個關于生命的形象是母親。而在彼此還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各類早期文化都不約而同地創造了有關大地母親的故事。這一造物之身的形象或許千差萬别,但都指向了女性獨有的生理構造——乳房、子宮與陰道。然而,随着時間的流逝,這一形象卻逐漸經曆變形。在後來的故事版本中,人類的起源幾乎在所有地方都脫離了以前獨立創造、孕育和滋養生命的母神。

荷蘭學者米尼克·希珀在這部《樂園之丘》中為我們追溯了女性獨有的生理構造——乳房、子宮和陰道,是如何在神話的口耳相傳中被竊取、被變形,并被褫奪了它的話語權。

《樂園之丘》的書名出自一首中世紀學生創作的歌曲:“柔軟地散發光芒/她處子的胸懷/乳房舒緩地隆起/如同樂園之丘/哦,這擁有所帶來的喜悅……”正如這首歌所折射的,大多數被說出或被寫下的有關女性身體的内容來源于男性提供的資料。而如果我們以女性視角對無數世代流傳、聚焦男女之别的圖像、故事、标志、儀式和評論重新考察,不難發現,當下對女性身體的迷思與偏見正是源于男性對于女性身體力量的不安、控制與恐懼。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不論哪種社會結構,男性對于女性的壓迫都如此雷同。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4

《像女孩那樣丢球:論女性身體經驗》

作者:[美] 艾莉斯·馬利雍·楊

譯者:何定照

版本:商周出版公司

2007年1月

從乳房到子宮,從神話故事到當下現實,我們回顧并重思了女性獨特的身體構造是如何被發現、被竊奪與被重新講述。接下來這本書則要為女性身體經驗做出政治哲學理論的反思。

《像女孩那樣丢球》收錄了女性主義政治學家艾莉斯·馬利雍·楊有關女性身體的系列論文。在這本書中,楊通過“肉身化”哲學思考将“陰性處境”進一步理論化與知識化。而引發楊展開這一系列思考的開端,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日常現象:小女孩投球時為何會有特殊的身體姿勢?

相較于主流的性别結構研究,楊的理論視野将性别研究焦點轉向針對陰性身體的生成過程的細緻觀察,涉及主題包括乳房、懷孕、月經、身體與衣物/空間的關系等。與此同時,她結合切身的個人體驗與多位歐陸哲學家的理論脈絡,從本體論、認識論與知識論層面重新勾勒肉身化的知識圖譜,描繪了這個充滿權力刻痕的活生生的女性身體。

在本書的第三章《懷孕的肉身化:主體性與異化》中,楊指出,婦産科臨床上将月經、懷孕、更年期視為需要治療的特殊狀況,其概念基礎恰恰是醫學的健康概念中所内含的男性偏見。在西方醫療史上,主流的健康模型假定正常、健康的身體是穩定的、均衡的、不會改變的。而身體狀況規律、顯著或是激烈的改變,正是成年女人身體正常運作的一種面向。醫學卻隐隐将不變的成年男性身體概念化為所有健康狀态的标準。以産科醫療對孕婦的介入而言,孕婦本人最清楚她的身體感知,但這感知主體卻無法成為發言主體,反而成為超聲波胎兒攝影與各項侵入性手術的客體。

“關于懷孕的話語忽視了主體性,對此我們不該感到大驚小怪,因為關于女性的特殊體驗在我們關于人類經驗和曆史的大部分話語中都是缺席的。”楊在書中這樣寫道。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5

《禮俗時刻:轉型社會的嬰兒誕養與家計之道》

作者:劉新宇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2年5月

從身體到誕養,接下來這本《禮俗時刻》為我們還原了20世紀30年代、80年代與當下北京家庭的嬰兒誕育風貌。作者劉新宇(是的,一位男性學者)用田野觀察的方法收集了一系列2016年至2019年發生于北京的哺育故事,從育兒母職、家計過程、哺育倫理三個層面,闡釋了不同社會轉型期中家庭切身體驗的禮俗之變。

本書從嬰兒誕養話題開始說起,跳脫出關于哺乳的自然主義、科學主義價值讨論的纏繞,從本土家庭變革的曆史層面切入,通過考察其背後深層的道德邏輯及其對私人生活的塑造,講述了一個“中國家庭在社會轉型之際如何進行自我組織、生成與延續”的故事。作者認為,強調“母乳至上”的“生産性母職”與強調母嬰溫情陪伴的“象征性母職”催生了兩種不同的哺育倫理,前者具有道德正确的内涵、奉行犧牲自我;後者催生了依靠外部市場機制的家計策略,并與現代意義上的個體精神暗合。而具體到真實的個體身上,兩種哺育倫理又跟女性所面臨的家庭、職場環境膠着在一起,這也提示了本書的研究對于家庭研究、性别研究而言,還有更大的延展空間。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6

《喂養中國小皇帝:食物、兒童和社會變遷》

作者:景軍等

譯者:錢霖亮/李勝

版本:薄荷實驗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提到喂養議題,很容易聯想到的一本書便是22年前的這本《喂養中國小皇帝》。世紀之交,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社會飲食消費格局”研究項目的九位學者共同編寫了一本有關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兒童飲食問題的論文集。

本書圍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飲食營養、兒童食品産業的興起、科學育兒話語、全球消費文化對中國家庭生活的滲透,以及飲食變遷伴随的社會認同和價值觀變遷等問題展開,嘗試理解中國80後獨生子女所處的社會背景,揭示中國社會對待兒童的态度轉變。

在第七章《愛嬰醫院和育嬰科學》中,美國學者高素珊實地考察了北京的一家愛嬰醫院。愛嬰醫院是政府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母乳喂養率降低的一個政策性回應。在這裡,孕婦們被教導,醫生以老師的身份告訴她們母乳喂養的好處。這項政策直接影響了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母乳喂養率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10%攀升至1994年的64%,也讓我們切實地看到科學觀念是如何被用來促進中國轉型時期的母乳喂養。

但諷刺的是,市場力量也滲透其中。醫院在鼓勵母乳喂養的科學觀的同時,允許跨國公司在醫院内推銷奶粉,使得這項由國家策劃的母乳喂養推廣運動并未如其期望那般有效,而孕婦們則被進一步卷入當時的商業消費潮流之中。

母乳的轉換(母乳與成為母親)7

《成為母親的選擇》

作者:[以] 奧娜·多納特

譯者:林佑柔

版本:明室Lucida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年2月

最後,讓我們回到喂養議題背後的母職問題。上世紀60年代,美國作家貝蒂·弗裡丹出版《女性的奧秘》一書,講述了二戰後美國中産階級家庭主婦所經曆的内心沖突,即一種自我未被命名的痛苦。弗裡丹在書中指出,這種無名的痛苦根植于當時美國主流社會文化對家庭主婦的贊頌與“快樂主婦”的迷思之中。

半個世紀後,如果有什麼是當下的無名問題,成為母親的複雜抉擇一定占據其一。母親角色的崇高化不僅帶來母職懲罰,也讓未生育的女性承受來自社會與自我的複雜審視。但究其根本,成為母親,究竟意味着什麼?或許,那些成為母親又後悔成為母親的女性最能展現這一身份的複雜樣貌。

2008年,以色列社會學家奧娜·多納特開始了一項名為“後悔當媽媽”的社會調查。在該書中,多納特傾聽與收錄23位女性在生育前後的情感軌迹,将母親視為一種情境,正視女性在成為母親的漫長過程中所面對的社會壓力。

成為母親是女性的天職嗎?“我們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們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們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體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多納特在書的最後這樣寫道。

文/青青子

編輯/申璐

校對/薛京甯 付春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