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水在蕩漾,隻是沒人再惆怅……”李健的一曲《撫仙湖》讓我們認識了這世界上排第三的深水高原湖,我家鄉的湖,而它的物産卻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沒有被人們關注和流行。
撫仙湖,又稱澄江海,唐代《蠻書》稱大池,後稱青魚戲月湖,大理國稱羅伽湖,明代為撫仙湖。位于中國雲南省玉溪市下屬的江川縣、華甯縣和澂江縣之間,湖泊面積211平方公裡,湖面海拔1721米,最深達155米,是中國第三深水湖泊,僅次于長白山天池(373米)和喀納斯湖(188.5米),撫仙湖水質清澈透明,被形容為:“琉璃萬傾”。
在撫仙湖的江川縣一帶,吃魚的最高境界是活魚清煮打蘸水,也就是有名的銅鍋煮魚,這種極簡單的美味講究的是就地取優質的撫仙湖水,将現撈上的大青魚簡單處理,加上蔥段、姜片,香菜,當即架上當地特有的銅鍋煮,配上用鑄鐵鍋柴火竈焙出來的糊辣椒醮水,大青魚的細嫩肥美、湖水的甘甜,醮水的糊香,湯清味鮮、魚肉細白,唇齒間蕩漾着鮮鮮的美味。
銅鍋煮魚的要素太多:銅鍋、現打撈的青魚、撫仙湖的水、還有一碗漁家才調得好的醮水,雲南人都知道,奇怪的是:隻要離了撫仙湖,就算用密封帶走的撫仙湖水,也煮不出鍋鍋煮魚的那份感覺,這個撫仙湖的東西就是很仙。
是不是撫仙湖的什麼物産都帶不走呢?非也,撫仙湖江川一帶的鹽水魚卻走了很遠,一度成為皇家貢品。
由于撫仙湖鮮魚的銷量很小,雲南的交通運輸舊時非常不方便,漁民們常遇到鮮魚賣不出去,導緻腐爛而蝕本的情況。為避免損失,漁民将小個頭魚用鹽腌後曬幹,就可銷往遠方,但鹽腌制的方法在衆多的産品中毫無優勢可言。
撫仙湖仙就仙在這兒,聰明的漁民據說在湖仙的啟示下,發明了鹽水魚的獨特制作方法,生生用煮這種方法,煮出來一種世間美味。煮出來的鹽水魚香味特别濃厚、口感特别好、存儲期特别長、食用非常方便、可做主菜,又具有很強的配菜性,并且有介于香煎魚和熏魚之間的口感,又帶有五香芬芳,非常有味。
「鹽水魚的故事」
史書記載:康熙年間,雲南籍大臣趙氏回鄉省親曾帶撫仙湖特産鹽水魚返京,一日退朝在家款待同僚,席間盛上鹽水魚,香溢四方,衆人盛贊味美。恰逢康熙微服巡遊至牆外,忽聞異香撲鼻,探知乃院内傳出此香,即進院詳查,群臣跪迎,康熙責道:衆愛卿聚此品何佳肴?竟不怕朕問爾等欺君之罪?雲南籍大臣急獻鹽水魚,奏曰:此乃微臣家鄉土産,物微質土不敢上獻。康熙嘗而不言,半晌方道:此物隻應天上有,人間怎得幾回嘗?當為貢品!
此後,鹽水魚被列為貢品,每歲上貢。
鹽水魚的烹制源遠流長,誰也無法界定始于哪個年代,千百年來,撫仙湖江川一帶的老百姓就沿用這種特殊的制作方法,其傳統稱呼為“煮魚”,如今,人們将其稱為“鹽水魚”
為什麼是稱“煮魚”而不叫“鹽水魚”呢? 一是因為烹制方法是用鍋煮。
二是為了與醃的鹹魚區分開來,避鹹魚之稱。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雲南省的一位副省長曾因其有五香之味,而把它取名為“五香魚”。
「鹽水魚的制作」 鹽水魚的制作,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而技術指标要求并不高,湖邊每家漁民都會,但相當費功夫和時間。經過長期研究和總結,原撫仙湖江川縣文化館長楊忠友将其要領歸納為一個口訣:
三個1、兩個2
鹽巴放到3至4
草果花椒各為5
掌握火候是要事
“3個1”指的是每斤魚放香油、花淑、食糖(紅糖或白糖)各1錢
“兩個2”指的是每斤魚放辣椒2錢,完整的八角兩顆。
“鹽巴放到3至4”,說的是鹽巴使用量依據鮮魚數量的大小而定。鮮魚數量小,短時間内吃完,那麼,每斤魚隻需放鹽3錢;鮮魚數量在20至30斤左右,10天内吃完,則每斤魚需放鹽3.5錢(17.5克);如果鮮魚數量大,需半個月以上時間才能吃完,那麼,每斤魚就要放4錢鹽。
“草果花椒各為5”,說的是每斤魚放生姜5錢、草果0.5個。
撫仙湖開魚節的當天晚上,家家戶戶漁民就開始架起柴火竈開始乘魚新鮮連夜煮魚。
鹽水魚的做法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1、魚要清洗、去腸腮,巴掌大小的魚直接連頭煮,中等大小的魚或大魚則切成巴掌大小的塊,用一口大大的鐵鍋,當魚肉入鍋時要沿鐵鍋碼放呈圓圈狀,進行煮制(如下圖)
2、在鍋裡放入水、食鹽、各種佐料以及魚,用火慢慢煮,直到把水煮幹。各種佐料的比例和火候,決定了鹽水魚最終的味道。
據介紹,做鹽水魚,首先要在鍋裡把鹽炒熱變黃,接着放入菜籽油,随即放入花椒、八角、草果、姜等調味料之後放水碼魚,确保水要淹過魚身,最後放入辣椒末,這時就可以開始煮了。先用大火煮,随後不斷調整火候,最後用小火慢慢煮,當聽到鍋底有“嗞嗞”聲時,撤掉明火,待鐵鍋冷卻,魚肉中的水分就蒸幹了,鹽水魚就這樣煮成了,待冷卻數小時後就可以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漁民在操作時,一口鍋一般放40斤左右的魚,一次性就把水放夠,煮的過程中不給魚翻身。煮鹽水魚隻用柴火,一來好控制火候,二來木頭的香味還可以滲入到鹽水魚中。也有人曾嘗試過用電氣、煤火等方式煮鹽水魚,但煮好以後便沒有了鹽水魚傳統的香味。
掌握火候是千萬不能疏忽的事情。一般規律是:開始用猛火;水翻頭後逐漸減小火力至微火;煮到8、9個小時,鍋内湯很少的時候,把火撤掉,隻利用竈洞裡的餘熱繼續煮下去。
「制作鹽水魚的小技巧」 鹽水魚烹制過程中,除了用料按比例和把握火候之外,還須把握兩個原則:
一是洗淨、去腮、破肚去腸後,不能再次沖洗,否則,将嚴重影響吃味、降低營養價值;
二是從魚全部進鍋開始到熄火為止,煮的時間不少于8小時。隻有這樣,才能讓鹽分把魚肉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排擠出來,
這樣才能保證鹽水魚在儲存過程不會變質變味,并促使香味的濃厚程度達到巅峰。
鹽水魚由于它的制作方法有别于其他傳統的方式,用柴火煮制慢慢收幹水份,讓香料在水的作用下充分浸潤到魚肉裡,長時間的煮又使魚肉脫水均勻,用火煮出别一種鮮香,其香味之美妙,入口耐嚼,香味綿密持久,味道醇厚,幾乎無法用詞語來進行形容,嘗後使人終生難忘。
鹽水魚攜帶着撫仙湖的漣漪,蕩漾在唇齒之間,沒有愛恨離别,隻有留香心間。
“愛恨離别的我們,多為難;轉身而去的瞬間,是天涯。”
我是@理勤Debbie 來自雲南旅居海外的美食愛好者和創作者,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點贊、轉發,我将持續貢獻關于我家鄉及海外的美食以及制作心得,謝謝欣賞。
注:本文由@理勤Debbie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搬運,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