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風中透出那麼一絲絲涼意的時候,秋天那種熟透了的味道就多了起來,每到這個季節,地域性很強的時令小吃美食——雞頭米,也就開始勾引着南方的人們,特别是蘇州人的味蕾,家家餐桌上也就少不了一些晶瑩白亮,泛着誘人色澤、大小如珍珠般的雞頭米,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口軟糯香甜的雞頭米,似乎是蘇州每個人都一定會做的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雞頭米是水生植物,蘇州的水八仙之一,和蓮子是近親,都有一張很大的葉子、都有一個骨朵、都有一層外皮。但沒有很苦的蓮心,吃起來味道也不同。其實,雞頭米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芡實而已,不過是指新鮮的芡實罷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種植雞頭米除江蘇上海之外少有所聞,因此,一顆顆小小的雞頭米對于精明的蘇州人來說,從砍雞斧頭到剝出帶着紅褐色包皮的子實體,再到褪去外衣,得到粒粒白珠,不僅存蓄着采摘人的艱辛,剝米人的勞作,更多的也是對蘇州文化的一種傳承。 6月播種,8月收獲,從花開到結果,曆經天地這洗禮,吸收日月之精華,才在這一塘碧波中孕育出了這飽滿的“雞斧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于蘇州人來說,雞頭米又稱為軟黃金,每一百克的雞頭米裡含有二十二克蛋白質,另外它還含有核黃素、賴氨酸,對人的身體十分有益。《黃帝内經》、《本草項目》等醫藥名著中也均記載了其為上品藥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美譽為“水中人參”的。其味道清香,彈性十足,有一點點嚼勁,很有雅緻的口感,老人小孩均愛吃。
圖片來源于網絡
唐明皇寫給楊貴妃的詩中就有:“軟溫新剝雞頭肉,滑膩初凝塞上酥”,香豔中增添了些許的溫情。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就非常喜歡吃雞頭米。據說蘇東坡還極喜愛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米粥”,并稱之“粥即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稱贊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寫到:“襲人聽說,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裡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又那一個,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這裡所說的雞頭就是雞頭米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随着保鮮技術、快捷運輸的日益成熟,雞頭米才真正走出了江南,才被更多的食客所迷戀。其本已因成品率低、費時耗力價格也随之水漲船高,每年都在漲,幾乎都要翻幾翻了。
雞頭基本上剝去殼後 1 斤才能出 2 兩成品米。 七八個“雞斧頭”才能出一斤雞頭米,而一斤雞頭米,光剝,就要近一個多小時。而且很麻煩的就是新鮮的雞頭米無法用機器來剝殼。一般鮮吃的雞頭米都必須戴上銅指甲用人工剝,鮮吃的肉嫩,外表有一層衣服,用機器剝一層表衣就被刮掉,一破内部的漿水跑了就不好吃了,完好無損的蘇州人稱為“大丹”,這才真正是米中精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新鮮的雞頭米很難保鮮,24 小時内就必須處理好,否則就會腐敗變質。淩晨 3 點鐘辛勤的種植戶就會到塘中來撈雞頭,6 點撈好就要開車急送市場,8 點開始 11 點必須售罄,且當天清秀的阿姨們拿到雞頭米就要趕着時候開剝去殼,清洗裝袋,趕着當天鮮吃銷售或急凍冷藏。雞頭米的食用,其實很簡單,就是桂花糖水雞頭米,一煮就好。但在家烹饪仍需要注意,雞頭米忌鐵鍋,不能用鐵鍋烹饪,否則就會發發黑影響觀感和口感,水煮的時間不能長,滾水下鍋,水開了即可撈出,否則就會煮老,口感變差,如嚼棉花失去彈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一名北方食客,感覺自從交織了雞頭米的情結以後,也從更深處體味到蘇州人的那種細膩和柔情,由此也引薦給大家,不妨嘗嘗,也來用心體會個中滋味,怡情悅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