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高原之上,這裡的水土較為貧瘠,但是這并不妨礙這裡的居民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飲食就是他們在這一地區頑強生存的見證,通過這些當地的傳統食俗,還能讓我們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貴州文化的精髓。
貴州各族由于地處高原,山高谷深,氣候變化大,加之勞動條件艱苦,各族群衆熱情好客,所以好飲酒。貴州各族農村,過去幾乎每戶都會釀制低度米酒,民間稱“夾釀酒”或“晃蕩酒”,用以自飲和待客。花溪、青岩一帶布依族釀制刺梨酒,惠水、平塘一帶的布依族釀制黑糯米酒,三都水族的九阡酒,酒味清甜淳和,别具風味。
貴州各族群衆除喜歡飲酒外,還普遍愛吃辣椒,民間有“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的說法。辣椒吃法很多,鮮、幹均可食用。除一般作為佐料,伴以肉食、菜蔬、煎、炒、焖、炸。
或用幹粉熬制,制成紅油,用以調佐料粉、面,或以幹粉調以蔥、醬油、醋、香油,制成蘸水,蘸吃菜蔬外,更有以青鮮者入鍋焙熟,再加油、鹽、醬等佐料,做成“魚鳅辣椒”,美味可口。每到秋季,選取鮮紅辣椒,加姜、蒜以刀宰碎,加鹽入壇密封做成酸辣椒,用以炒菜,酸辣适宜,味特鮮美。
壯侗語族各族和苗族、瑤族,日常主食多以大米為主食,喜吃糯食,每逢年節打制糍粑、耳塊、蒸黃粑,吃法分燒吃、煮吃、煎吃、炸吃等,有的還以煮熟後之湯圓或糍粑,放在炒熟搗細的黃豆粉内反複翻滾,入口亦别有滋味。
安順一帶的屯堡人,還用糯米制成一種“粑果”,頗似近年市場出售之蝦片,烹炸或熱炒後,迅速膨脹,入口香甜酥脆,亦頗具特色。壯侗語族各族還愛吃酸菜,獨山制的鹽酸美味可口。
黔東南一帶的苗族、侗族有制作腌魚、腌肉的傳統,其制法是将新鮮豬肉或魚類和蒸好的糯米飯,一樣一層地裝入壇内,密封儲存,數日後取出食用,略帶酸味,十分鮮美。彜族住地多高寒山區,主食以玉米、荞、麥為主,副食除一般菜蔬外,愛吃酸菜煮紅豆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