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訂閱号:滿族文化促進會付春兵 (mz_whw001)
講述咱老北京自己故事,打造最接地氣的生活微信。
【燒羊肉面】中國論文網
中國 http://www.xzbu.com/6/view-4694477.htm
燒羊肉澆面,是夏季北京人的一道美食。盛夏來臨,羊肉以其熱量高而銷路大減,于是專賣羊肉的大小“羊肉床子”改弦更張,用各種調料加青醬和老湯,把羊肉分部位煮熟,趁熱撈出晾涼,再用油炸,冷卻後擺在大盤中,色澤青中帶亮,每至下午發售。當年,以北京前門外月盛齋的燒羊肉最富盛名。
在燒羊肉的各部位中,以羊脖子肉鮮嫩而味美,腰窩也不錯;用羊頭肉和羊雜碎制成的燒羊雜碎,雖屬等而下之,但價廉物美,食之另有一番滋味。買燒羊肉或燒羊雜碎時,“羊肉床子”用整張的荷葉給顧客包好;如果專門吃燒羊肉面,那就要自帶瓶子,賣家外送一瓶燒羊肉湯。
買到家後,把煮好的抻條面過“井拔涼水”(也可不過水,俗稱“鍋兒挑”,視個人的習慣、嗜好而定),放在大碗之中,灑上切碎的燒羊肉,澆上見開兒的燒羊肉湯,就着嫩黃瓜條和鮮蒜瓣,盛夏食之,味美無比,大快朵頤。前人說:“喂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膻味膩喉嚨。”
由此憶及兒時童謠:“水牛兒(即蝸牛)——,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兒——哎。你爹——,你媽——,給你買的燒羊脖子,燒羊肉——哎。”
【茄子鹵面】
把茄子去皮、去把兒,切成1公分半大小的茄丁兒,放入盆兒裡撒鹽拌勻,片刻,用手攥去“歃”出來的水分,備用;肥瘦兒豬肉四兩(125克)切成小丁。
用蔥、姜米煸鍋,肉丁炒熟,放入茄丁煸炒至熟透,加入水少許,醬油适量,即可出鍋,用來拌面。
如果多加點兒水,勾芡,就成了真正的茄子鹵了,拌起面來,也非常适口。
【芝麻醬面】
芝麻醬面,是夏季北京一般人家物美價廉的大衆食品,制作雖然簡單,但拌上豐富多彩的菜碼,吃起來卻顯得格外清香爽口,别有滋味。特别是大熱的天,省得整天圍着爐台兒轉了,所以倍兒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
吃芝麻醬面的關鍵,在于和好芝麻醬,既要和得鹹淡适口,又要和得稀稠得宜,上面還得浮上一層油兒來,這才算是和“到家”了。
和芝麻醬,要有耐心。先用涼開水把鹽化好,然後一邊用筷子攪芝麻醬,一邊往裡兌鹽水。應當注意的是,筷子攪芝麻醬始終要一個方向,鹽水一定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往裡加,絕不能性急;隻有這樣,芝麻醬才能漸漸地由稠變稀,直到漸漸地滲出油兒來。
【“三合油兒”(“花椒油兒”)面】
炸“三合油兒”(實際上是“花椒油兒”)的方法比較簡單,在炒菜鍋中多放些底油,灑上花椒,直到油溫升高,把花椒炸成黑色,放點蔥花兒,再倒入适量的青醬或醬油,待鍋開以後,移出竈眼兒,倒入碗中就可以澆面了。
在飯桌上,炸好的三合油多半與和好的芝麻醬相搭配;愛吃辣的,再炸一點紅辣椒油,拌起面來,可算是十全十美了。當然,醋和蒜也是少不了的。
【雞蛋茴香或蝦米皮韭菜合子】
這兩種合子,算得上是北京夏天的美食。一進夏季,茴香、韭菜紛紛上市,用雞蛋、茴香或蝦米皮、韭菜烙合子,是家家戶戶的首選。
做雞蛋、茴香餡兒,先要把雞蛋放在鍋裡加油、炒碎、晾涼,茴香去根洗淨,瀝去水分,切碎,拌的時候加細鹽、葷油和香油,油多擱點兒則出湯少。做蝦米皮、韭菜餡兒也是一樣,先把蝦米皮用溫油稍加煸炒,去掉腥味兒即可,晾涼,韭菜洗淨,瀝去水分,切碎,拌的時候加細鹽、葷油和香油。由于茴香和韭菜都有較濃的揮發性氣味,所以拌餡兒時勿需加蔥、姜等調味品。
烙合子的面和烙餅的面一樣,不能和得太硬;合子皮兒的大小,以15厘米左右為宜。擀好兩張皮兒,一張上面攤餡兒,另一張扣于其上,用手把合子邊兒捏嚴,再用瓷碗的碗口兒,轉着圈兒把多餘的合子邊軋去,這樣就可以上铛了。
其實,過去烙合子的首選,并非餅铛,而是炙爐兒(類似砂鍋,但上呈鼓肚兒形,布滿小圓眼兒),烙出的合子斑斑點點,很是好看。如果用铛烙,兩面一定不要刷油,所以天津人叫“乾烙兒”。
【“糊塌子”】
“糊塌子”是北京夏天融菜、面于一體的美食,做法極其簡單,但吃起來别有滋味。
把西葫蘆洗淨去皮、去籽兒,用“擦床”擦成細絲,放入面盆兒,加白面攪成糊狀。由于西葫蘆含水分多,不用加水,也千萬别加鹽。
把餅铛燒熱,多撒點兒油,用勺把和好的西葫蘆面糊均勻平攤在铛上,一面烙熟,再烙另一面,直到成為淺黃色,微焦,即可取出,切角、裝盤。
吃的時候,一定要蘸醬油加蒜泥,不然吃不出“糊塌子”的香味兒來。
【蝦米皮菠菜、韭菜、白菜餡兒的團子】
團子餡兒的做法跟合子大緻相同,說“大緻”,是因為團子餡兒比合子餡兒的要求低,制作程序也顯得粗糙些;為“解饞”,也可在團子餡兒裡放上“油渣兒”。
包團子不比包餃子、包包子,要想包嚴實了可不那麼容易,關鍵是對玉米面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選用過細羅的玉米面,沒皮子;其次和的時候要用開水燙,這樣才能增加玉米面的黏性,包的時候也不會出裂口。
蒸的時候要用大火,揭鍋後讓熱氣多散散,手上再蘸點兒涼水,這樣從蒸鍋裡往出拿團子就不燙手也不沾手了。
吃菠菜團子是在初夏;吃韭菜團子是在盛夏,俗話說:“要吃韭,三、六、九”,三月的韭菜清香,六月的韭菜味兒沖,九月的韭菜叫“秋韭”,鮮嫩無比。隻有六月的韭菜物美價廉,所以做團子吃最為相宜。到了冬天,看家的白菜登場,那隻能吃蝦米皮、白菜幫子餡兒的團子了。
【“嘎嘎兒湯”和“神仙湯”】
吃團子要有稀食,最好的搭配,就是“嘎嘎兒湯”(亦稱尜尜湯)或“神仙湯”。
嘎嘎兒湯的做法,是把燙好的玉米面在案闆上撴成長方塊,再用蘸水的菜刀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小丁兒,然後放進盛有幹玉米面的柳條簸箕裡,左右搖動,讓小丁均勻滾上玉米面,這就是所謂的“嘎嘎兒”。
蔥、姜絲煸鍋,下蝦米皮和白菜葉,煸倒後往鍋裡倒開水,鍋開後将嘎嘎兒徐徐放入,不斷用馬勺沿着鍋邊兒推,以防“疤底”。見一兩個開兒以後加鹽找口兒,就可以端鍋了。
如果嫌嘎嘎兒湯太費事,吃團子時來碗“神仙湯”也很不錯。取冬菜、紫菜、蝦米皮、醬油、香油和醋适量,同時放入碗裡,用滾開的水一沏,一碗快餐式的“神仙湯”就成了。想吃點兒辣味兒,還可加上胡椒粉。
請您關注我,
我會每天給您發送老北京文化的好文章!
投稿或商務合作事宜可以發郵箱[email protected],或垂詢電話1331116236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