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門貼告示——誰吃誰飽
清末,臨清境内因旱成災,莊稼歉收,老百姓忍饑挨餓。當地的慈善機構向臨清的地主大戶和大商人募斂糧食,用大鍋熬成稀粥後分片分點施粥。當時,臨清大西門也是個施粥點,因粥少人多擔心分不過來,便在州衙張貼告示,規定到此點領粥的人隻許個人吃,不許帶回家去,違犯者送衙門嚴辦。此語用來形容那些自掃門前雪,不管閑事的人。
臨清的蓼花——虛蛋
蓼花是臨清特産,是以上等江米為主要原料的糕點。其因膨脹而大如不規則的乒乓球,看起來五顔六色,吃起來稣甜可口。1斤重的蓼花,裝在袋子裡顯得非常多(俗稱“脹堆”),很受兒童的喜愛。此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虛僞不實在的人,寓有貶意。
臨清的燒餅夾肉——外焦裡嫩,
燒餅夾肉,被稱為臨清的“漢堡包”。加好肉的燒餅再上爐一烤,外面焦酥,裡面的肉被烤出了油浸透了燒餅,又香又嫩。臨清賣燒餅夾肉的店鋪叫“解饞房”,言其既方便快捷,又好吃解饞。此語也用來形容人們辦事外圓内方,外強内柔。
王四輩的牛肉——有個爛勁兒
王四輩是回民,在臨清觀音堂路南開設牛肉鋪。他煮的牛肉又爛又香,從遠處就能聞到肉的香味,是臨清名吃之一。“有個爛勁兒”形容某種事物雜亂不堪。
武德奎的肉餅——好吃不貴
武德奎過去在臨清考棚街路南開設“寶盛居”、“天津館”餐館,他做的肉餅很出名。餅皮焦素,餅内肉餡鮮美,上面還附有一層嫩黃的雞蛋,外焦裡嫩。這肉餅一看就惹人食欲,而且價格低,分量足。此語用來形容經濟實惠的東西。
下擺渡口楊玉林的焖餅——利利亮亮
從前,在臨清下渡口街路東開了一家小飯館,專做焖餅。無論肉焖、菜焖、雞蛋焖,都味道好,油水大,焖的餅條利利亮亮,從不粘連。此語用來形容某人辦事幹脆利索,不拖泥帶水。
徐小米的煎包——油水大
徐小米,本名徐學敏,“小米”是臨清方言的變音。過去他在臨清考棚街路南開包子鋪,頗有名氣。由于他的包子油多味美,成為臨清名小吃之一。現多用來形容做某種生意利潤高,或做某事有利可圖。
禦史巷兒的鍋餅——吃不透
臨清禦史巷東頭路南有一家鍋餅鋪,烤制發面鍋餅。烤爐置有兩層炭火,鍋餅的兩面同時受熱。這樣盡管餅很厚,但卻烤得熟透香酥,尤其受體力勞動者喜愛。因餅厚一口咬不透,故形成了這樣一個歇後語,用來形容對某事不甚了解,拿不準。
臨清過去流傳着一句有關吃的民謠
臨清過去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謠:“臨清州有三寶,瓜幹、棗脯、千張襖”。這三寶之中,其中兩寶就是吃的。那遍布城區、風味各異的“小吃”,食後令人回味無窮。有一些小吃已祖傳幾代,在魯西北地區頗有名氣。
茶壺裡煮餃子——有嘴倒(道)不出來
在茶壺裡煮餃子,壺大嘴小因此倒不出來,一般用來比喻有本領而不善于表達說不出來的情景。
裁縫掉剪子——光剩了吃(尺)了
裁縫把剪子都掉了,因此就光剩下手裡的尺子了,這是一句雙關語,就是說什麼也不幹了,就光等着去“吃”了。
涼鍋裡貼餅子——挂不住
在沒有燒熱的涼鍋裡貼玉米面的餅子時,由于鍋涼所以貼不住、這句話是用來比喻,由于某種因素達不到,使人的臉面而挂不住了。
屬狗肉的——上不了大席
在過去,狗肉一般都是老百姓吃的,是上不了正式宴席的,在這是用來比喻,某些人和一些物質因為不夠一定的規格,上不了大的場面。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蔥葉、蔥白、豆腐三樣調拌在一起,顔色反差很大,一樣清,兩樣白,用這句話往往來形容,一些人做事情不摻假,清清白白。
啞巴吃扁食——肚子裡有數兒
不會說話的啞巴,不論吃了多少水餃(扁食)也不會說出聲音來,但是自己心裡永遠是有數的。在這裡比喻,别看有些人不張揚、不說話,但心裡記着、有心數。
來源:運河風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