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炒米嗎? 多選
0人 0%
沒有
0人 0%
吃過
0人 0%
好久沒有吃了
今年過年回家,發現爺爺身體随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如前了,但是他還是親手做了一次充滿童年味道的美食——炒米!
提起這種美食可能比較年輕的讀者沒有吃過,你如今到别人家拜年也很少會有主人拿這種食物來招待你,因為這種食物實在是太平常了,平常到隻有一種食材,而且是最普通的食材——大米,如果有條件的話用糯米口感會更好!
如果你隻認為炒米純粹是為了口感的話,那就太不了解老祖宗的養生智慧了!
如今在廣東很多地方,一些孕婦産後還有喝炒米水的習慣,主要功效就是幫助調理腸胃。很多農村的孩子因為腸胃不好也會用炒米泡水吃,那滋味香甜可口,炒米水可比其他飲料原生态多了!
炒米一般用糯米幹炒,炒至微微焦黃,炒好後放置玻璃瓶内幹燥備用,每次用适量炒米泡開水喝,有助于調理胃腸。如果沒有炒米也可以用一般的粳米代替,雖然味道差一點,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那種久違的熟悉的香味!
在爺爺的示範下,筆者體驗了一次炒米的過程,第一步先把粳米或者糯米準備好,然後把鐵鍋燒熱,微微冒煙就可以把米下鍋,要注意的是不斷翻炒,火候要把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直翻炒到有米香,米粒呈金黃色即可。炒好的米需要用篩子翻滾幾遍,待涼透後便于保存。
炒米除了調理脾胃還可以用來治療小兒腹瀉
2000年第06期《福建中醫藥》中有一篇閩清縣第二醫院鄭慶平撰寫的論文《炒米茶治療小兒腹瀉》。
鄭醫生多年來應用自拟炒米茶治療小兒腹瀉100餘例,收到顯著療效,介紹如下。
處方組成:大米30g,茶葉一撮,姜皮少許。
制作方法:先将大米炒黃,後入茶葉、姜皮加水煎服。
【病案舉例】黃某某,男,2周歲,1999年冬患腹瀉,每日拉蛋花樣便10餘次,氣味腥臭,腹脹,時有嘔吐,小便少,拟“小兒消化不良”收住院治療,經予補液、消炎等治療無效。鄭醫生認為屬外感風寒,内傷飲食,用炒米茶1劑與服,服後半小時,患兒小便明顯增多,腹瀉次數減少,煎渣再服後,諸症均消。
冬春季節,小兒易患腹瀉,多因外感風寒,内傷積滞所緻,症見腹瀉,拉水樣蛋花便,嘔吐,腹脹,尿少等,炒米茶一方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功效,經臨床驗證,可謂其效顯著。
實際上,鄭醫生的這個方子的确是有來源的。清代醫家李文炳在其所著的《仙拈集》又名《李氏經驗廣集良方》中記載了一個治療脾瀉、水瀉的方子叫做炒米面。
【處方】 陳臘炒米。
【制法】 下鍋炒脆,研篩細末。
【功能主治】 脾瀉,水瀉。
【用法用量】 黑糖調吃,候饑時熱吃。不可稀,亦不可飲湯水,茶亦不可吃太飽,一般本日即愈。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友情提示:治療前請尊醫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