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中外聞名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昝娟娟本周六,昆明将在新亞洲體育城舉行申報“世界美食之都”儀式,“世界美食之都”這個在全世界僅有6個城市獲得的殊榮,昆明哪裡來的底氣申報?
昆明是雲南省省會,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餐飲文化,味型多樣。以及其獨特的地理區位揉合了漢族移民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區飲食文化的特點,包容性極強,可以滿足各民族、各階層群衆的口味。在昆明,你可以吃到很多你從來沒吃過的口味,甚至是聞所未聞的菜肴。
玫瑰花宴
取材廣泛 花草蟲藥都是菜
滇菜綠色、生态,符合現代餐飲的發展趨勢。昆明人飯桌上的食材取材廣泛,花、草、蟲、藥在這裡都可以做成菜,更有不得不說的各種野生菌,是雲南标志性的美食之一。
玫瑰宴:色香味俱全
春天的時候,安甯八街玫瑰花開了,從原來隻停留作為鮮花餅的原料,再到食客餐桌上的玫瑰大餐,一道道以新鮮采摘的食用玫瑰制作的佳肴,色香味俱全,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除了玫瑰,芭蕉花、百合等都是食材,能烹饪出讓人大快朵頤的特色佳肴。
昆蟲宴
昆蟲宴:賣相恐怖味道香
蜂蛹、螞蚱、蜈蚣......這些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蟲子在雲南卻成了餐桌上一道道美食佳肴。昆蟲食法,大多采取油炸的做法,這樣做出來的食物,不僅入口酥香,而且沒有了昆蟲的腥味,是下酒的好菜。
野生菌火鍋
野生菌:雨季餐桌上的主旋律
吃貨們望眼欲穿的雨季終于到了,等待了大半年,終于是吃菌子的時候了。
整個夏天,野生菌是整個雲南省的飲食主旋律。一場雨過後,山中的雞枞菌、幹巴菌、牛肝菌、青頭菌、竹荪菌、松茸等等野生菌開始冒頭,勤勞的村民們深谙吃貨們的心思,天不亮就去山中撿菌子,随後出現在雲南各地州以及昆明的各大小農貿市場上。
菌子的做法也多樣,燙火鍋、油炸、爆炒...每一樣做法都讓人垂涎欲滴。在這個季節,外地遊客們除了流連雲南的美景之外,對雲南的野生菌更是贊不絕口。
涼拌魚腥草
藥入食材: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昆明,藥也是可以用來做菜的。涼拌折耳根和涼拌闆藍根都是昆明人餐桌上常見的菜肴之一,其他地方很難見到,是清熱下火、預防感冒的食補菜。
但是這兩種菜并不受所有人的喜歡,本地人覺得好吃,但有些外地人卻無法接受,或許這就是各個地方飲食的差異所在吧。
傣味以酸爽著稱
豐富的調味品烹制多重口味菜肴
多重的口味離不開豐富的調味品。除了常規的調味品,雲南還有着外地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調味品,滇菜廚師們運用這些調料,因人因地制宜,可烹制出多種單純和複合口味的菜肴。
在滇南地區,香茅草、樹番茄是常見的調味品,外地很少有人知曉。但是就這些并不為多數人所知的調味品,卻能烹饪出口感獨特的美食。
樹番茄生長在滇南地區
樹番茄味道較酸,泰式火鍋和傣味火鍋都會用它來提酸味,也可以用來炒肉炒小菜,或者涼拌,口感酸爽。
香茅草有着檸檬的清香,在雲南也多用于傣味菜品的制作上,特殊的清香給菜品增添一道特殊的風味。
烹調方法多樣
由于昆明對飲食的包容性,本地古老的烹饪方法和其他地區的制作方法相結合,使得滇菜的烹調技法更為豐富多彩,既有漢族的技藝,又保留了傳統的少數民族烹饪方法。僅米線這一道食材,就可以做成過橋米線、豆花米線、小鍋米線、罐罐米線。尤其是少數民族的炊食器具和烹調方法,大都用竹、陶、瓦、木、葉等天然器具,順應自然,有天然之美、自然之味。
竹筒飯融合竹子和米飯的清香
竹筒飯:竹子和米飯的清香相融合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野炊特點,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米飯之芬芳。
汽鍋雞味道鮮美
汽鍋雞:原汁原味 肥嫩鮮香
汽鍋雞是雲南具有獨特風味的滋補名菜,在汽鍋内裝上砍成小塊的雞肉,再将汽鍋置于一放滿水的湯鍋之上,用紗布将隙縫堵上,用旺火上炖,湯鍋裡的水開了,蒸汽通過汽鍋中間的氣嘴将雞肉蒸熟,以至肉骨分離。這樣炖出來的雞肉能很好的保持鮮味,原汁原味,肥嫩鮮香。
泰式海鮮火鍋
口味多樣 酸甜苦辣味味俱全
昆明少數民族衆多,口味豐富,這座城市除了要滿足本地人、本省人還要滿足全國各地甚至外國友人,這就要求昆明的飲食多樣,口味多樣。
在雲南,傣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以酸爽出名,無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飲食習慣,酸扒菜、酸腌筍、酸腌魚、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筍煮雞、酸帕貢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傣味的獨特口味讓食客們大呼過瘾。
昆明甜醬油,雖然僅是滇味美食中一個小小的配料,但是許多美食都少不了它,如:涼米線、鹵面、滇味豆豉魚、千張肉、牛肉冷片……特别牛肉冷片,在昆明是一定要蘸甜醬油的。這道小小的調味品,承載着老昆明滇味美食最深的記憶和底蘊。
以苦著稱的莫過于苦撒了。牛苦腸用水煮熬出的湯汁是這道菜的主要調料,用棒子敲得一絲筋也不留的精瘦生牛肉捏拌上特殊的野香菜和韭菜,放到傣家秘制的苦水中攪拌均勻,用米線、肝片等蘸了吃,堪稱是飲食界的一朵奇葩。
辣則不用多說,因雲南與四川、貴州接壤,滇菜在烹饪方法和口味上受到川菜的影響較深,在烹饪時,不加點辣子總覺得食之無味。
鹵面拌入甜醬油
開放兼容 口味日趨國際化
由于昆明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獨特地理區位,這座城市引入了外來的各種飲食文化,泰國餐廳、越南餐廳衆多,不乏法國、意大利等歐洲美食,飲食的多元化口味日趨國際化。
南來盛曾經是昆明最潮的地方,上個世紀30年代由越南女老闆阮民宣在昆明金碧路開辦,早期名叫“新越”,後改名為“南來盛”,表明老闆來自越南,是正宗的法國食品口味,以賣面包、咖啡等法式西點為主。它雖然賣的不是雲南的傳統美食,但卻體現了昆明這個開放城市對其他文化的兼容并蓄。
雲南老字号建新園
傳統飲食承載着年代記憶
外來飲食再好,對于昆明人來說,最是那不能忘懷的,卻還是早上甩的那碗米線。昆明城以賣米線成老字号的餐飲店也不在少數。
福華園是一家以“過橋米線”享譽春城的老字号餐飲名店,始建于1938年,迄今已有70餘年的曆史。福華園過橋米線以選料細、湯味鮮著稱,被昆明食客譽為“春城第一湯”。
要說昆明米線的金字招牌,那非建新園莫屬。建新園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華老字号。1906年,昆明市寶善街一棟磚木結構的樓房鋪面開了“三合春”煮品店;1956年,“三合春”與另一家經營煮品的私營小店“建新園”合并,定名為“建新園”……建新園就是這樣一個具有百年建店曆史的雲南餐飲名店,其獨特的風味,吸引着中外衆多食客。2006年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号企業中雲南省唯一一家餐飲老字号企業。
苦撒用牛苦腸制作而成
還有福照樓、學成飯店、滇味園等等都是值得去反複品嘗的地方,而各類特色小吃更是如繁星般散落在昆明城中。他們都是昆明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傳承着昆明的飲食文化,同時也是春城建設發展過程中另類的年代刻度,昆明作為美食之都不可或缺的美食坐标。
美食節上美食多
各類美食節分享特色美食
昆明人愛好美食,更愛好分享美食,所以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各類美食節在昆明舉行。
想專門品嘗本地特色的,可以到“名特小吃暨民族飲食文化節”上吃遍雲南個州市和各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而“雲南野生菌美食節”上的多種新鮮野生菌更是能滿足你在其他地區難以享受到的口福。
“昆明台灣美食節”和“台灣士林美食嘉年華”則帶來了海峽對岸的寶島風味。
連接東南亞的窗口省份,在省會昆明自然少不了東南亞美食的舞台,“泰國美食節”和“南亞風情士林美食節”讓你在平常特色美食的同時,也領略了多彩的異國文化。
在昆明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通過舉辦美食節的方式積極推動餐飲事業的建設和飲食文化的傳播。衆多優秀的飲食品牌在美食節中樹立起來,衆多地區的文化通過飲食建立了溝通渠道,昆明搭建了一個展示美食和文化的舞台。所以對于昆明市申報“世界美食之都”,你看行不行?(圖片及部分文字内容整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