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tinea manus)足癬(tinea pedis)是皮膚癬菌侵犯掌跖、指(趾)間及掌足側皮膚,引起的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
病因
1、緻病菌:為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白色念球菌等。
2、傳染途徑:多數接觸傳染,如公用足盆、拖鞋、手套等相互傳染而得,尤以穿膠鞋、球鞋、塑料鞋者最易發生。
臨床表現
(一)水疱鱗屑型
1、是指(趾)或掌跖及足緣發生的厚壁性深在水疱,水疱可相互融合成多房性大疱,破後露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糜爛面,水疱幹燥後呈現領圈狀或片狀脫屑。
2、劇烈瘙癢
3、易緻膿疱、蜂窩織炎、丹毒等繼發感染,易引起癬菌疹。
(二) 角化過度型
1、好發于足跟及掌跖部;局部幹燥、角化增厚、粗糙脫屑,易發生皲裂、出血,一般界限清楚。
2、一般無癢,可有疼痛。
(三)浸漬糜爛型
1、是指(趾)間尤以第3-4和4-5指趾間多見表現為皮膚浸漬發白,易剝脫、糜爛和滲出。
2、瘙癢難忍。
3、常因搔抓摩擦易繼發細菌感染。
實驗室檢查:真菌鏡檢陽性。
診斷
手足癬的診斷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真菌檢查或培養即可明确診斷。
鑒别診斷
需與掌跖膿疱病、 汗疱疹 、慢性皲裂性濕疹相鑒别。真菌鏡檢是主要的鑒别手段。
1、掌跖膿疱病
發生于掌跖部位,炎症基底上無菌性膿疱,對稱分布,反複發作,真菌檢查陰性。
2、汗疱疹:對稱性深在性水疱,多見于夏季,精神緊張,抑郁可誘發加重本病,常伴有手足多汗等,真菌鏡檢陰性。
3、濕疹:一般雙側同時起病,發展較快,時好時壞,手掌可有多處皮損且互不相連,緣也常不明顯,發作與季節關系不大。真菌鏡檢陰性。
治療
手癬和足癬的治療以抗真菌、止癢、防止感染為主。
1、内服:伊曲康唑200-400mg/d,1-2w;
特比奈芬250mg/d,2-4w;
氟康唑0.15/W,頓服,3-4次。
2、外用: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
①水疱鱗屑型可選擇刺激性小的霜劑和水劑,外用咪康唑霜、克黴唑霜、複方苯甲酸搽劑、複方雷鎖辛搽劑。
②浸漬糜爛型可用3%硼酸溶液、醋酸鉛溶液濕敷,皮損幹燥後再用霜劑和水劑。不宜用刺激性大、剝脫性強的藥物。
③角化增厚型可用複方苯甲酸軟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皲裂者,可加用20%尿素脂,必要時采用封包療法。 皮損消退後繼續搽藥至少2周。
預防
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幹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别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幹淨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足癬。
6.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