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國人都可以端穩飯的袁隆平,卻被質疑:成就是過分誇大的。還表示他研究的雜交水稻,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怎麼從來沒有在市場上見過?難道真和網上說的一樣,因為不好吃所以沒有普及嗎?袁老的貢獻究竟有多大,他的成就到底有沒有被美化?
如果你認為袁隆平不應該被惡意抹黑,就在評論區打上“尊敬”二字,讓更多人了解袁老的時代。
很多人可能覺得,終身和稻田相伴的袁老,是因為從小吃不飽飯。其實袁隆平不是農民出身,反而來自極好的書香世家。她的母親出生在揚州的大戶人家,曾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父親畢業于東南大學,擔任縣裡的校長。而造就袁隆平的影響人物是她的母親,袁母的教育理念就是:人活着是有使命的,要愛土地和自然,可以造福更多的人民。長大後的袁隆平一直牢記于心,對農學領域十分精通,最重要的是他從未出國留學。
1960年是全球饑荒,作為農學知識分子的袁隆平,曾到湘西勘察。他發現這裡氣溫高降雨少,很多莊稼都枯死了。當他走到路上時,發現許多村民都在尋找樹皮充饑,甚至還碰到了因為太餓亂吃東西,導緻肚子被脹死的人。眼前的景象徹底刺激了袁老,從此就勵志 必須在農學上做出成功,不再讓饑荒給人類帶來苦難。
1960年袁老找到了變異水稻,并成功驗證雜交技術能提高水稻産量。
被全國人民敬仰的袁隆平,還被網友喊道:雜交水稻不好吃,為啥還要費心研究?市場上不也沒有普及嗎?其實雜交水稻很多數據沒有公開而已,并且每個城市都出現有。在我們常見的東北大米中,也可能含有雜交水稻。因為一般在賣大米的時候,隻會有商品的名字,不會出現種子的簡介。如果想要了解真相的,可以到附近的種子經銷處看看,一般都會介紹到哪些是雜交而成的。
不僅如此,泰國著名的香米中也有雜交水稻,這些都已經是加工結束的成品,就算是放在你面前,也不一定能認得出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學校裡的大米沒有外面的好吃,這都是因為廚師用的大米,正是袁老所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
說是市場上沒見過的,隻是沒有公開信息,說不定你已經吃過了呢。我們前面也提到過,因為袁老的所見所聞,他投身在水稻的研究方向上。而最開始的初心,本身就是不再讓人們受饑餓的苦,至于口感如何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不明白那個年代的辛苦,所以也就不被一些人理解。據了解水稻也會由其他專家繼續改良,雖然袁老已經離開了,但是他留下來的技術一直在。中國的人口衆多,如果隻依靠普通水稻,根本顧及不到所有人的溫飽。而雜交水稻産量高,雖然口感不好,但也讓今天的中國人,不再為了食物而發愁。
袁隆平的貢獻到底有多大?他的成就有沒有被誇大?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還被稱為神農等等。農業領域的成就,讓他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小的榮譽,還獲得了我國的最高獎項“共和國勳章”。袁老在1964年的時候,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兩年的時間,就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了奇迹稻。幾乎每隔幾年都會有一番作為。
在80年代的時候,中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在海外的推廣面積已經超過了300萬公頃。聯合國糧農組織,甚至将雜交水稻列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措施。不僅如此 在東南亞也迅速推廣,增産的效果十分明顯,解決了衆多饑荒問題。可以說雜交水稻的技術面向全球。
截止到目前為止,在亞洲非洲等40多個國家,都已經引用了該技術。袁老的成就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每年為世界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據說袁老在研究紅薯雜交時,因為經驗不足所以失敗了。但是他繼續重拾信心,盡管遭到旁觀者的打擊,依舊記得自己的初衷。他研發的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以及超級雜交水稻,更有關于農業領域的論文等等,都足以讓他名震天下。
袁老帶來的成就是漫長的,永遠不要從别人口中了解他,一個将一生都奉獻給世界的人,當然值得我們尊敬!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張眼看世界,羅叔聊風雲,喜歡的朋友一定要點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