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一起分享家鄉特色美食
(圖為羅城仫佬族自治縣30周年縣慶)
在羅城有句話:
“好吃好耍,東門四把”
“想吃飽飯,黃金龍岸”
不僅黃金龍岸有好吃的
在羅城的大街小巷
将下列的美食全部嘗遍
那,才不負此生!
一定要收藏哦。
(攝/ 老班長)
NO.1
濾粉
濾粉:最受歡迎特色美食之一,是用大米打磨成米漿,濾進大鍋煮,主看重火候。吃起來才口感細滑,味道美鮮。再配點肉末、酸筍、豆角酸、花生等配料。
每天最喜歡吃就是濾粉,加一杯豆漿,
一份早餐滿滿愛戀的感覺。
就連現在在外地工作還常常夢到,
都忍不住要咽口水。
懷念家鄉美食味道的有木有同感啊!
NO.2 大頭粉
大頭粉:龍岸鎮的特色美食,主要原料是龍岸優質大米磨成粉,不同于濾粉的是将米粉揉合成粘米團,再在漏闆上揉搓後下鍋煮,除了豆角酸、花生,再配上秘方鹵水、叉燒、鹵蛋、豬腳、牛腩等。
想吃叉燒、爽口肉、油渣等,
每次回羅城,
再忙再趕時間都要先去吃一碗大頭粉,
吃完大頭粉還想吃濾粉,
又想吃烤魚和燒烤,
還有...數不完的
NO.3 辣椒缽
辣椒缽:夏天跟粥一起享用是絕配哦,把蒜米、辣椒擂碎,再發放豆角酸、姜酸、闆豆、茭頭酸一起攪拌。
好懷念奶奶腌的茭頭酸,
還記得小時候和奶奶一起挖過茭頭,
還把它當成蔥。
讀高中的時候在天河玉米粥店還能吃到,
現在隻能等過年,
回老家挖奶奶的酸壇才能解饞了。
NO.4 鴨醬
鴨醬:每逢過節必吃,特色美食,自家放養的鴨子更加好吃。用新鮮鴨血、自家酸壇裡的酸水、姜片、辣椒、鹽一起攪拌,清水鴨、白切鴨沾着鴨醬吃。
最喜歡吃發小做的鴨醬,
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把煮好的鴨雜切小放到鴨醬裡,
攪拌着一起吃十分美味,
特别是鴨腎和鴨腸太好吃了。
在我心裡,
一道家鄉鴨醬勝過滿漢全席。
NO.5 瓦缸烤魚
烤魚:特别推薦吃烤魚,一定要嘗一嘗。将新鮮魚處理好腌制,烤好之後。放到蒸盤用慢火,配上魚腥草、蕨菜、韭菜、豆角酸、酸蘿蔔、黃豆等,按口味加配菜。邊吃邊烤,羅城的烤魚,香味濃郁,油而不膩,辣而不燥,十分美味。
大街小巷的好多家烤魚基本都尋吃遍了,
每每朋友或同學一起回家鄉,
都必帶去嘗一嘗。
獨特的做法和味道,
令人戀戀不忘,
至今還一直說好想吃你們家鄉吃烤魚。
NO.6 燒烤
燒烤:百吃不厭,可說很上瘾的美食之一。有肥牛、牛肉、雞翅、玉米等種類太多,自制調料,木炭烤制,吃起來特别入味。
不得不說羅城的燒烤比外面的好吃很多,
以前城中的燒烤街真是熱鬧非凡,
夜宵聖地。
現在的西門風情街也是燈火不滅,
燒烤味飄香十裡。
一定、一定要去吃羅城的燒烤。
NO.7 狗羊肉
狗羊肉:特色野味美食,有狗肉、羊肉、還有兔肉等,焖的、幹鍋都好吃,是羅城人最喜歡吃的野味
一條街的狗羊肉館,
每家的門頭看似很低調,
卻是能做出人間極味美食。
讓我吃一次,
還想再吃無數次。
這樣的味道隻有我們羅城有。
NO.8 燒仙草
燒仙草: 夏天不可缺少的清涼,有龜苓膏、椰果、花生、葡萄幹、珍珠等伴鮮奶一起,味道極好,加點冰就更爽了。
在羅城幾家燒仙草店都不錯,
我最喜歡吃國稅局旁邊那家還有商貿的一家,
每次點一碗燒仙草之外,
還外帶打包一些鴨腸、鴨翅、土豆等。
NO.9
鹵味鴨腸
鹵味鴨腸:秘制的味道,羅城也隻有幾家而已。點幾把鴨脖、鴨腸、鴨翅、鹵豆腐片等一大盤,配一碗燒仙草就或者奶茶就很完美了。
曾經跟閨蜜連續半個月每天都去吃的鴨腸,
至今也不膩。
雖然好吃上瘾但要節制,
上火可就麻煩了。
溫馨提醒大家,
吃完鴨腸等還要吃點清淡的食物,
不上火哈,保持美美的心情。
NO.10
炒螺
炒螺:不但炒需要技術,刷螺、剪螺等工序也十分重要,放土豆、酸筍等配料一起炒很不錯哦。
我們家門前的田裡、小溪裡就有螺,
小時間經常跟小夥伴們一起撿螺,
還有抓魚等,
都是童年的樂趣。
一到暑假最開心的事就是撿螺抓魚,
晚上一餐原野的味道,
當時開心的畫面記憶猶新。
NO.11
鴨掌
酸筍鴨掌:表皮光澤,鹵味的鴨掌入味,酸筍吃起來很脆,味道極好,而且鴨腳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哦。
我記得第一次吃酸筍鴨掌是在廣場那邊,
一個叫夜思的夜宵店裡。
很懷念當時一起享用的朋友們,
再相聚,
也要一起再吃一回鴨掌,
再喝兩杯小酒,
談談如今的歲月和回憶以前的時光。
NO.12 椒鹽鴨下巴
椒鹽鴨下巴:皮脆肉嫩,色澤紅亮,味道鮮香。用配料腌制些時間,再放到油鍋炸熟,加些孜然的香,看着流口水了。
夜宵城不可缺少的,
與啤酒很配,
一盤就戰鬥力滿血。
越吃越有味,
當零食吃也很不錯,
一邊吃一邊看劇。
NO.13
白切雞
白切雞:散養的土雞,先把雞放處理好,跟姜片、蒜末等一起煮。再撈出來用冰水浸泡些時,再放湯鍋煮至熟,然後就可以切出一盤嫩滑香甜的白切雞,自己也可以做,建議蒸也比較好吃,肥而不膩。
家鄉原生态的壞境,
自家養的土雞,
山裡放養的都味道很鮮。
不怎麼喜歡大魚大肉吃的我,
也漸漸的喜歡吃,
而且還特别喜歡吃自家養的土雞。
NO.14 三角粽
三角粽:粽子葉是選新鮮的大竹葉,糯米、瘦肉一片、花生、闆栗等材料一起包起來,也是一種技術活。用大鍋蒸或者煮都可以,但是不能用高壓鍋煮粽子哦。煎粽也特别推薦吃一下,入口特香,皮脆裡酥。
天河喬善那邊的朋友們還有幾個小夥伴記得,
以前回家都過渡口,
渡口都有賣粽子和鹵蛋,
很懷念當時的粽子特别好吃。
所以我也跟奶奶學,
幾個小時的時間總算包出了幾個像樣的。
家鄉傳統的美食,
呼籲年輕的小夥伴們多學學呀!
傳承我們的家鄉文化。
NO.15 臘味
臘肉:豬肉腌制,然後煙熏或者風幹些時間,煙熏的用甘蔗皮最好,待色澤金黃就可享用。口感很好,味道純正。炒臘肉特别香,火鍋吃也有嚼勁,蒸也好吃。做成臘腸也好吃,燒菜很香。
(攝/ 廖光福)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
不僅有很多年貨。
年前村裡的家家戶戶基本都殺豬,
早上還懶在被窩裡,
聽到豬叫聲就爬起來觀看,
鄰居親戚們都來幫忙,
家裡好熱鬧,
過年的氣氛十分的隆重。
NO.16 龍棒
龍棒:又叫血灌豬腸,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特色美食菜肴之一。用新鮮豬血、糯米飯、五香粉等拌勻灌入幹淨的豬腸,放大鍋煮熟就可以撈出,味道很香。待冷的時候可以切片,油鍋煎一下,更加好吃。
過年殺豬後才能親手制作的美食,
還記得蹲在土竈旁等,
等熟了之後用筷子穿一串,
在炭火上烤一烤,
皮脆好吃而且特别香。
NO.17 白糍粑
白糍粑:逢婚嫁或者過年過節才做的糍粑,把糯米蒸熟,倒入石槽中敲打黏糊,再揉成一小團一小團,撚扁之後涼幹,印上梅花圖案。湯煮、煎烤均可,還是炭火烤最好吃。松軟嫩滑,爽口香甜,不放餡就原汁原味,很有家鄉的味道。
在以前白糍粑是婚嫁用的,
一籮筐兩籮筐的陪嫁,
或逢年過節當年貨送禮。
在我印象裡,
小學的時候用來做早餐,
煎一個夾點酸菜或者白糖,
用菜葉包着邊走路去上學邊吃,
滿滿的都是童年的回憶。
NO.18
手工蘭花根
手工蘭花根:煮好糖水,淋到糯米粉上揉成粘米團,再用圓木棒按扁,刀切成一條條細狀,放到油鍋炸至金黃就可撈出濾幹,待幾分鐘就可以吃到又香又脆的蘭花根,家鄉特色酥糖,越吃又有味。
手工蘭花根也是年貨之一,
家家戶戶都做一些過年吃。
小時候經常吃到外公做的各種零食,
特别是蘭花根,
又香又脆還特别好看,
形狀像一朵朵花開一樣,
如今再也吃不到外公做的小零食了,
變成了我最珍貴的回憶。
NO.19
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采集五個顔色的食材,煮成五個顔色的水,放糯米泡出顔色,再撈起來裝蒸盤裡蒸熟。特色的美食也是季節性的食材可做,吃起來有濃郁的香味,每個顔色味道不同。三月三、四月八都做五色糯米飯,跟粉蒸肉一起吃很配。
小時候很少見到五顔六色的花,
就覺得五色糯米飯很漂亮,
不僅顔色好看,
還很美味,
經常揉成一團一團來吃,
拿着去跟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比比誰家做的顔色鮮豔些。
NO.20 豆腐圓
豆腐圓:把豆腐打碎擠幹水分,糯米煮成飯跟花生仁、肉末、蔥、木耳等配料一起炒,再揉成團用豆腐包起來,放到油鍋裡煎、炸都可以。推薦:天河豆腐圓、喬善豆腐圓等都好吃。不過我喜歡吃自己做的。
小時候過節才能吃到的美食,
也充滿了回憶的畫面,
離開了家鄉就很少有機會嘗到家鄉的味道,
不過現在每年過年回家,
奶奶都自己磨黃豆做一闆豆腐,
一半用來做豆腐圓一半留着做菜,
自家地種的黃豆,
原汁原味十分鮮美。
NO.21
爆米筒
爆米筒:用大米制作,有專門制作的機子。剛做出來的還有點熱是最好吃的,很酥脆,甜甜的,密封好留幾天還是很酥脆的。
不知道還有多少記得這種美食?
小時候都有人拉機子來村子裡做,
拿幾斤米就換得一大袋。
跟爆米花不同,
這個是入口即化,
甜甜的帶着米香的味道,
是很多人小時候對零食的念想。
NO.22 狗舌糍粑
狗舌糍粑:竹葉包或者芭蕉葉包都可以。純手工做法,味道帶着清香,配芝麻花生粉餡,剛出鍋還熱乎乎的,吃起來又軟滑,特别好吃,隔夜冷涼的用來煎一下味道也很不錯,脆脆的一層皮,很香很香。
農曆七月中的時候,
我奶奶都會包很多這種小吃,
在家的時候也跟着幫忙包。
比包三角粽簡單一點,
一學就會。
想吃的小夥伴們,
有木有流口水!
NO.23 艾葉糍粑
艾葉糍粑:是仫佬族人們傳統的特色小吃之一,春季清明節左右的時間段才能吃到,采摘田園裡野生的艾葉、米面粉、砂糖等手工制作而成。味道清香,摘的嫩葉越多越香,可做成艾糍餡、包艾糍、蒸艾糍等不同的糍粑。
記得在讀高中的時候,
寝室裡的同學帶來的小吃,
一團團青色看起來一點不起眼,
卻十分的軟韌香甜好吃。
但也隻有每年清明節前後才有,
過了艾葉生長的季節就吃不到了。
NO.24 菜包
菜包:采用新鮮牛耳菜葉,用熱水燙過一遍。煮熟的糯米飯和木耳、肉末、香菇、蔥等配料一起炒出香味,顔色金黃。再用菜葉包好,放到蒸鍋裡蒸熟就可以吃了。
小時候看見很多菜地裡都種牛耳菜,
而菜包是過節才得吃的小吃,
不過現在街上有賣。
自己做也簡單,
還可以尋找記憶的家鄉味道,
回味舊時光。
NO.25 仫佬仔辣醬菜
仫佬仔辣醬菜:仫佬族人們的特色之一,精選原生态綠色無污染的新鮮食材,用地水源和上百年的傳統工藝秘制而成,帶着家鄉的風味,下飯、拌面、做菜好吃的不得了。
吃粉或者吃飯的時候,
放幾顆一起吃,
感覺特别開胃。
讀書的時候食堂飯菜不是很好吃,
室友經常帶的這種小吃,
在寝室跟我們一起分享,
現在很懷念當時的校園時光,
和我們純真的笑容。
NO.26 豆腐花
豆腐花:是豆腐腦的簡稱,中國傳統美食,而羅城人是用自家種的豆子制作,有天然的豆香味甜,加上秘制的配料,入口軟滑,味道純正,十分好吃。
我記得有一年冬天在朋友的店鋪裡玩,
聽到外面小商販喊着豆腐花,
就買兩碗來兩人一起吃,
熱乎乎的香味撲鼻,
吃完很滿足,
從此就愛上了吃豆腐花。
NO.27 甜酒
甜酒:用蒸熟的糯米涼溫,再放冷開水、甜酒曲拌勻,密封幾天就可享用。做法簡單,主要是蒸米的時間,不可過軟也不可硬。推薦甜品店裡有賣,跟湯圓一起吃更加好吃,冬天來一碗就不怕寒了。
小時候爺爺經常釀酒,
然後也甜酒給我們吃,
味道記憶猶新。
而且加雞蛋、湯圓一起煮特别好吃,
還很暖身,
冬天必須吃一碗。
NO.28 白糕
白糕:羅城的特色小吃,大米泡水後磨成米漿,采用自然發酵方式,再蒸籠蒸熟即可,糯米的香味,口感爽滑,老少皆宜。
小時候在家見媽媽做過一次,
我記得當時吃了兩碗,
和酸菜一起吃特别爽滑,
形狀跟果凍一樣,
小時候果凍是我的最愛,
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
NO.29 水糕
水糕:米面粉、糖等材料攪拌制作而成,一小碗一小碗蒸,色澤鮮明,彈性十足,入口香甜,軟滑有韌性。
很像軟糖一樣,
比較起來多了一股糯米香味,
我特别喜歡吃羅城農貿市場口那幾家的小吃,
每次都要打包好幾個來吃,
才覺得過瘾。
NO.30 粉蒸肉
粉蒸肉:精選五花肉和料酒、醬油、五香粉等調料一起腌制入味,加香菇、蔥等一些配料擺放到蒸籠裡蒸熟可享用。吃起來糯而清香,肥而不膩,嫩而不糜,香味濃郁,十分可口。
每逢四月初八奶奶就做五色糯米粉和粉蒸肉,
揉一團糯米粉和粉蒸肉一起吃,
糯米粉很香,
而粉蒸肉也不膩,
也成為節日裡一道香噴噴的菜。
NO.31 香糯玉米粥
香糯玉米粥:在羅城天河鎮盛産糯玉米,将打好了糯玉米頭洗幹淨泡幾個小時,再用井水煮,味道很香也很粘稠,玉米粒也很好吃,适合夏天享用。
夏天的時候做農活回家,
吃上一碗糯玉米粥,
再配一碟自家酸壇的蘿蔔酸,
或者酸豆角,
可以說是人間美味,
一點不覺得疲累了。
NO.32 牛肉條
牛肉條:羅城有名的特産,仫佬族的特色美食,不僅有牛肉香味還有芝麻香,而且特别有嚼勁,越吃越過瘾,回味無窮,也待客和送禮的首選。
來羅城一定要嘗一嘗牛肉條,
曾經給省外的大學室友交換寄當地特産。
羅城的牛肉條被她惦記很久,
後來每年都要我給她寄一些,
她說有機會一定要羅城玩玩,
吃我們的家鄉美食。
NO.33 簸箕拼盆菜
簸箕拼盆菜:仫佬族的特色之一,各種特色美食放在簸箕上,是依飯節等節日的一道特色風味菜肴。有芋頭、龍棒、豆腐圓等小吃,秘制的沾水特别香。
看上去很素,
卻每一種小吃都特别美味,
仫佬族人民用來招待客人,
或者過節用。
我兩年前吃過一次,
特别喜歡。
NO.34 銅瓢糍粑
銅瓢糍粑:大米打磨成米漿,其形狀是因用銅瓢為工具,米漿與蔥等調料拌勻,用油鍋油炸至金黃可吃,一般有酸菜餡、蘿蔔餡等,熱的時候皮很脆,而且很香,是一種很好吃的特色美食。
小時候為了吃銅瓢糍粑,
哭着也要鬧着跟奶奶上街,
我們的童年沒有肯特基和麥當勞,
飯桌上也沒有大魚大肉,
就很饞。
能吃兩個銅瓢糍粑,
就感覺是神仙般的享受。
NO.35 幹切粉
幹粉:仫佬族的特産,将米打成漿,然後蒸熟攤成薄薄的一層,工序很多。切成細絲之後曬幹,外形看起來很像粉絲的,但煮着吃的口感不一樣。主要是靠太陽曬幹,其風味獨特,米香濃郁,很容易煮熟,很受歡迎。
我外婆最喜歡吃幹粉,
每次回外婆家都給她買幾斤。
然後給她煮一碗,
她說吃起來不僅柔軟而且味道香濃,
這個畫面猶如昨日。
很适合老人吃,
送長輩最好的選擇。
NO.36 軟粉
軟粉:是家鄉的大米和秘制工序制作而成,一種很薄很軟的切粉。用骨頭湯和鮮肉、練熟的番茄、青菜、辣椒粉等配料一起煮,軟粉爽滑很入味很香,口感特别好。如果自己煮,建議不要煮太久會,糜碎就不好了。
有一年過年回家,
連續一個星期上街吃這個煮粉,
一天兩餐都是。
跟發小一起沉迷吃粉,
連湯也都喝完。
NO.37 炒尖筍
炒尖筍:尖筍也是季節性的,一年難得吃幾回新鮮的,跟臘肉炒特别香,筍很脆。煮湯也很甜,特别新鮮。
懷念以前尖筍一出土就冒着雨去野地找,
有竹子的地方都有很多,
野生的天然無污染綠色美食,
家鄉小菜很美味,
古香古色的農家小菜,
一定要嘗嘗。
NO.38 扣肉
扣肉:龍岸人做的扣肉特别香,扣肉肥而不膩,香味濃郁,而且芋頭很粉,跟肉一起吃很滿足。
在羅城就屬龍岸節日最多,
基本每個月都有節,
而且黃金龍岸很好客。
我和朋友一起去參加過幾次,
每次都有很多美食,
最喜歡吃扣肉了。
NO.39 山野毛葡萄酒
葡萄酒:羅城有“中國毛葡萄之鄉”的美稱,自家都會釀一些,采摘山野毛葡萄、冰糖、當地米酒釀制而成,味道可口,無添加物。
在羅城的酒宴上不可能缺少的,
都說羅城人用盆來喝,
但是很多還是用杯的,
聚會上小酌一番。
所以,
一定要喝羅城山野葡萄酒,
回味無窮。
NO.40 依飯奶酒
依飯奶酒:仫佬族特産,已有1600年的曆史,自釀美酒,招待親朋所用,具有民族特色。而且酒色如牛奶,口感柔和,乳香微甜,是健康綠色佳釀,還有保健養顔的效果。可以跟其他飲料搭配飲用,或者加冰水、煮熱。
一定要嘗一嘗這個絕世美顔奶酒,
隻有羅城仫佬族才有,
我記得第一次喝是在同學家,
那時候高考畢業去同學家慶祝。
仫佬奶酒聞着也香,
喝一口更是滿嘴香甜。
NO.41 蘿蔔酸
蘿蔔酸:用蘿蔔切片再放到酸壇裡腌制一天左右,也有切成豬籠狀,或者一整個放進酸壇腌制。等熟取出來的時候,放點辣椒、糖、鹽等配料,味道十分好吃,又香又脆,還特别開胃。
奶奶家裡的酸壇特别香,
不僅有蘿蔔酸,
還有茭頭、姜等,
每逢過年表哥回來都要把酸壇挖幹淨,
一直很饞。
NO.42
紅薯窯
紅薯窯:用土塊一層一層砌成一個窯,再用火燒紅土塊,最後把紅薯、芋頭、玉米、雞、排骨等食物放進去,再把土塊打碎,用沒有燒過的泥土蓋好,使得不漏熱氣就好了,等1個小時左右就可挖開泥土,聞到香香的味道,把食物取出來可享用。
地地道道的鄉村食物,
小時候田地裡處處可見,
特别是紅薯剛豐收的時候,
地裡的紅薯窯一個接一個,
充滿了童趣,
現在我們過年在村山也做紅薯窯,
不僅把烤紅薯,
還有雞、排骨等肉食,
特别香特别嫩,
意猶未盡。
(攝/老班長)
哦吼,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滿嘴的哈喇子忍不住往出流啊!
羅城美食千千萬
這隻是冰山一小角
寫不到的歡迎在留言闆留言哦。
在羅城,我不胖,
對得起....這麼多好吃的嗎!
把這些都吃一遍人生才完整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