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6日,梁先生不滿2歲的兒子在河南省兒童醫院确診為白血病。9月12日的時候,孩子的母親發現孩子身上的紅點之間變成紫色斑點,随後出現了反複發燒的情況,到醫院一檢查确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随即進行治療。僅僅幾天已花費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後續的治療仍需要高昂的費用。
醫生介紹說,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内均有明顯上升趨勢,但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起病初期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發燒、感染等症狀,病程拖延後器官受浸潤的症狀體征會越來越明顯,由于白血病早期臨床症狀變化多樣,極易造成誤診。所以我們要了解白血病的具體臨床表現。
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1、 發熱
發熱一般是白血病早期的表現,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是以發燒為首發的症狀。表現為發燒的症狀主要是由于患者其免疫力功能下降導緻的感染所引起的。同時出現感染的白血病患兒的發燒通常以低度和中度發燒為主,如果其體溫超過38.5℃,就應該考慮感染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的發燒通常伴随貧血或出血。對于長期原因不明的發燒(發燒時間在2周以上的),就要引起警惕,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2、 貧血
白血病貧血主要是由骨髓造血幹細胞受到抑制所導緻的,其次血小闆減小以及溶血等也是導緻貧血的原因之一。小兒貧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皮膚及黏膜蒼白并逐漸加重、容易出現疲勞,活動後會出現氣促,上氣不接下氣的表現。年紀大一些的患兒會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表現。
3、 出血
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闆的減少,也可能是出、凝血功能受損。其中出現以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等較常見,有時也會出現其他部位的出血,如流鼻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尿血,甚至還會出現顱内出血等。這也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有流鼻血的情況,去醫院檢查,然後确診為白血病的原因。
另外,患兒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身體某個部位包塊,并且有肝、脾大及淋巴結腫大;部分患兒出現不明原因的腿痛或骨痛,休息後不能完全緩解,甚至迫使患兒保持固定姿勢,也要引起警惕。
雖然現在白血病的具體病因不明,但是這2種情況,一定要遠離。
1、 反複感染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現,頻繁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水痘、肺炎、腮腺炎等,感染大約等于6次每年,其患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研究發現,在某些白細胞的誘導和發展過程中,常有細胞原癌基因c-myc過度表達,轉錄病毒活化c-myc,誘導白血病的可能機制是:通過病毒特異性蛋白增加c-myc的轉錄,c-myc轉導和修飾産生病毒編碼的v-myc,前病毒整合進c-myc基因内或其附近。
2、 輻射和有機溶劑、甲醛等
研究發現極低電磁場可能影響細胞增殖和導緻DNA損害,電離輻射可通過誘發染色體畸形(點突變、染色體重排或易位、基因擴增三種途徑)激活原癌基因,最終導緻癌變的發生。
除此之外,裝修之後的苯類化合物、甲醛、氨以及氡等反射性物質,也會誘發染色體畸形,誘發白血病。總之,為了小孩的健康,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剛裝修的房子,一定過一段時間再入住,遠離各種輻射,如果發現異常,一定要引起警惕,不可大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