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粥雖然現在是人們的大衆食品,可是在之前的可是朝廷裡的禦膳美食,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成為了民間美食,可是朋友們知道玉米粥的典故由來麼?若果想知道,傾聽我的細細訴說,我會在美味玉米粥的身上發掘它的曆史風韻。在品味美味的同時領略背後的風味也是另一種享受。
在清朝皇帝的禦膳譜裡,除了山珍海味和各種精細食品外,還有一種粗糧玉米粥。在德齡着的《清宮瑣記》中,就記載着慈禧太後愛吃玉米粥的事。那麼,玉米粥是怎麼進皇家食譜的呢?
相傳,康熙皇帝一次帶着侍從到灤平的長山峪一帶打獵。眼看太陽要落山了,康熙皇帝正要往回走,忽然發現一隻梅花鹿,他急忙快馬加鞭,緊追不舍。這時,天色漸黑,侍從也不知哪裡去了。康熙累得氣喘籲籲,肚子也餓得咕咕叫,隻好策馬往回走。走了一會兒,突然見前面有燈光,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家農舍。康熙勒住了馬,從窗子裡看到一個白發老人和幾個兒子正要吃飯。飯桌上擺着熱氣騰騰、焦黃焦黃的玉米面幹糧和香噴噴的玉米粥,還有野兔肉炖蘑菇、燒金針菇和一大盤涼菜。香味一陣一陣撲鼻而來,真是饞人。康熙這時更覺肚子餓了,他下馬走進農舍,向一家人施禮說:“我是過路的,因為天晚了,肚子也餓了,想借一餐,一定多付銀兩。”山裡人直爽好客,一聽說遠來的客人,立刻讓到上座。康熙略略客氣幾句,就和這一家人吃了起來。康熙覺得從來沒有吃過這樣香美的飯菜。但是他最愛吃的還是玉米粥,又粘乎,又爽口,樣子也好看,就像珍珠粒一樣。康熙一連吃了三碗。這家人見他實實在在,也很高興。
康熙吃完飯,問道:“這麼好吃的飯菜是誰燒的,一定是個巧媳婦吧?”老人說
“不是,我家沒女兒,隻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上山打獵,二兒子上山砍柴,三兒子在家種菜做飯。這飯菜就是三兒子做的。”康熙看見三兒子長得眉清目秀,也很喜歡。正在這時,皇帝的侍從在外邊看到皇帝的禦馬,找了進來。這家人這才知道來客是皇帝,惶恐萬分,趕緊磕頭。康熙笑着說:“看你們一家快快樂樂享太平,朕很高興!”他吩咐賞銀百兩,才乘馬而去。過了幾天,康熙想起了好吃的玉米粥,派人找到老漢的三兒子,讓他在禦膳房裡專做玉米粥。從此,玉米粥便寫進了禦膳房的食譜。
玉米粥的曆史典故是說完了,可是玉米粥的風味仍然讓我們垂涎欲滴,小夥伴們還等什麼,聽故事吃美食就是生活的一大情調,其實中華美食文化遠遠不止于此。相信我們的美食也會随着國家軟實力的強大而走向世界的,黃橙橙的玉米粥包含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